出版时间:2009年2月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努马•萨杜尔 页数:251 译者:龙云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不通过本人的话语、感觉以及经验,我们怎么能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个人呢?诚然,“了解你自己”很少能达到目的,但尽管如此,自我审视却依旧是惟一真正有价值的。太多的负面或正面的情绪,尤其是太多的心理投射,这将改变他人在观察一个复杂个体时的视角。埃尔热为人谨慎,生性腼腆。一天,他不无激动地对我说,他打算接受某人的采访,这是平生第一次有人能让他产生信任,让他比平时更能畅所欲言,而此前他很少对别人袒露心声。他对此又惊奇,又高兴。这位身手不凡的年轻人名叫努马·萨杜尔。访谈结束之后,埃尔热仔细审阅了采访稿,也许他对自己的“侃侃而谈”感到诧异,少不了做了点文字删减,幸运的是这些删减的文字后来全都恢复了原貌。通过他洋溢的才华和细腻的感触,努马·萨杜尔,让埃尔热本人为我们刻画了一幅最好的埃尔热肖像。值此第四版之际,让我们对他致以由衷的感谢。
内容概要
努马·萨杜尔是第一个想到长时间采访“丁丁之父”的人。 在这些访谈中,我们 可以看到埃尔热和蔼可亲的性格,他的简单,他对真实的热爱,他的生活观,他的幽默感…… 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谨慎,他不想让人失望的愿望。 我们了解了他的各种看法:作品,缘起,读者的反应,批评,成功……。 想要深入了解埃尔热其人其作品,本书就是必读的第一手资料和不可或缺的参考。
作者简介
《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本名雷米·乔治,是比利时优秀漫画家,一直受到全世界漫画迷的喜爱。本书采用访谈方式,轻松幽默地讲述了埃尔热的创作生涯,他是怎么构思和绘制《丁丁历险记》的,还有他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可以说,“丁丁”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理想中的样子。 “丁丁”迷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爱好动漫的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埃尔热的真传,他有很多怎样用图画来讲故事的好建议。
书籍目录
前言“访谈”:一个故事的历史埃尔热:其人其文埃尔热年谱访谈录初逢埃尔热访谈一 《丁丁在苏联》和盗版访谈二 埃尔热讲述:老太太和出租车 埃尔热遭了愚人节的殃——第一段插曲 埃尔热+雅各布=“奥拉夫”,一个流产的笔名 阿道克船长的“粗话”访谈三 谈本杰明·拉比耶的“丁丁” 埃尔热遭了愚人节的殃——第二段插曲 埃尔热讲述:埃德加·雅各布和木棍访谈四 关于“埃尔热画室”广告公司 重新找到了奥托卡权杖 (推测)阿道克家族的起源 卡斯塔菲尔给阿道克船长取的名字访谈五补编 埃尔热与萨杜尔通信选 话说埃尔热 身边人看埃尔热 人物画廊 埃尔热致丁丁的信
章节摘录
“访谈”:一个故事的历史与埃尔热合作之前,我对他了解甚少。最多在某些场合有过一两次碰面,也没有什么下文。但你们看,在最不经意之间,事情总是那么机缘巧合。1971年的一天,我正在布鲁塞尔为《连环画手册》搜集素材,配有“一位小采访行家”的所有装备:录音机,磁带,相机,纸张,铅笔等等。突然,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打算冒昧地去拜见一下我们亲爱的大人物,带着年轻人的无畏精神,不知天高地厚地要他接受长时间的盘问,然后再出一本访谈录,为什么不呢?埃尔热异常友善,既认真,又好奇,他无条件地同意了我的请求,甚至还带着几分热情。后来我才知道,我让他觉得开心,是因为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吸引了他。我们开门见山,投入工作。从1971年10月20日到26日,我们每天都在他家或路易斯大街的工作室一起消磨很长的时光。我们随意地聊天,没有提纲,没有保留,宛如老朋友一般;机器静静地记录着。录了连续十二个小时的对话!后来,1972年1月27日,我带着这些厚重的录音资料重返布鲁塞尔,想提一些最后的问题,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细节。1975年第一版:书名为《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发行之后,我觉得有必要更新其中的内容,因为其间《丁丁与流浪汉》已经出版。1976年5月5日,利用乔治和法妮来法国南方的机会,我们一起在我位于海滨卡涅的家中度过了一天时间,增加了一节重要的访谈内容,终于彻底(哎!)完成了一个人关于其作品的“忏悔”。就这样,1983年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干脆定名为《埃尔热访谈录》。因为,习惯上来说,《丁丁与我》这一书名让读者很费解:他们通常认为“我”指的是努马·萨杜尔,而实际上当然指的是作为“我”的埃尔热。这期间,1971年第14-15期《连环画手册》发表了部分节选,后该书于1978年再次发行。这就是此次经历的历史脉络。至于别的,也是关键的一点,我对那些美轮美奂、恍如梦境、无与伦比的时刻记忆犹新。完美和谐的时刻,彼此默契的时刻。埃尔热,一个谨言慎行的人,一个谜一般的人,他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坦诚相见。他那么投入,无话不说,几乎毫无保留,包括最隐私的问题:和日尔曼娜的分手,和法妮的邂逅,精神分析,痛苦的梦,无神论,或多或少承认与比利时右翼的来往,等等。麻烦也随之而来。我把文章初稿寄给了埃尔热,他开始修改,噩梦也上演了:他追求完美,全部重新写过,再次推倒重来,不断地从零开始,修饰自己的观点,裁减自己的风格,花了他整整三年时间才拿出可以出版的手稿给我。除了初稿之外,我还保存着由埃尔热大幅度修改过的另外两稿,我可以证明,直到付梓之前,他还在一门心思地琢磨文字。我这里给大家附上第二稿的一页样稿,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大师”的批注。不用说,这期间他多少进行了自我文字审查。那些关于“家事”的片段被删除了,乔治不希望影响自己离婚程序的进展,政治层面的回答也做了润色,免得给人一个反动的埃尔热形象。另外,出版商还不忘记删繁就简,在埃尔热与宗教关系的问题上进行了修改:让人知道他不信教,这对“名人形象”可不是好事!因此,在征得出版商和法妮·雷米同意之后,1989年,我决定推出完整的原版《访谈录》,我们称之为“定本”。增加的部分根本不违背埃尔热的初衷:我只不过补充了最后手稿和印刷清样之间被删除的零星片段,埃尔热对这些句子毫不排斥,但最后时刻却不得不忍痛割爱,要么因为缺少地方(1975年,纸张并不富裕),要么因为出版商的压力,要么因为某些在当时看来完全在理的顾虑,但由于后来“泄漏”的各种信息,这种顾虑已经过时。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有着那么多的插曲,既好玩,又让人惊喜,非常有意思,值得在这里旧事重提。比如,每天都和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喝茶,这是绕不开的一道仪式。埃尔热,鲍勃·德·摩尔,波杜安·万·敦·布朗顿,他们彼此心照不宣,一起插科打诨,玩文字游戏,耍嘴上功夫。大家尽情地开玩笑,有时候虽然并不雅观,但绝不至于说什么流言蜚语,这是最让人开心的时刻。在那里,我尤其了解到,埃尔热还专门给我发明了一句套话。我在雷吉纳·德弗日出版社出版的《一位色情作者的回忆》让他很不舒服,他从中提炼出一句话来:“淫荡如努马·萨杜尔”。这绝对是埃尔热对我的无中生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