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十年集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萧红  页数:1101  
Tag标签:无  

前言

今年,是萧红辞世第六十五个年头。萧红的名字为人们所熟知,很大的原因,盖在于作为一个女作家的不幸的婚姻和早逝,她死去的时候才三十一岁。对于她的著作,人们不见得怀有更大的关注的兴趣,这是很可悲哀的。至于文学实绩,在文学史上也得不到相应的恰当的评价;文艺思潮兴替无常,或左或右,显然损毁、淹没了许多东西。继鲁迅之后,萧红是现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说她伟大,是因为她在短暂的一生中,始终体现了对穷人和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灵魂的皈依。她的善的爱、悲悯与同情是广大的,而且,这与她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专制性,以及社会不公的批判联系在一起,显示着一种人性的深度。当她以书写的方式表达着所有这些的时候,无视任何范式,而创造出了极具个人特质的自由的风格。在她的一百余万字的文学遗产中,至少有两部诗性悲剧《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一部讽刺喜剧《马伯乐》,堪称经典之作。婚恋史:生为女人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这样,她接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她感到恐怖。

内容概要

  《萧红十年集(1932-1942)(套装上下册)》包括:《萧红十年集(1932-1942)(上)》和《萧红十年集(1932-1942)(下)》继鲁迅之后,萧红是现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说她伟大,是因为她在短暂的一生中,始终体现了对穷人和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灵魂的皈依。她的善的爱、悲悯与同情是广大的,而且,这与她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专制性,以及社会不公的批判联系在一起,显示着一种人性的深度。当她以书写的方式表达着所有这些的时候,无视任何范式,而创造出了极具个人特质的自由的风格。在她的一百余万字的文学遗产中,至少有两部诗性悲剧《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一部讽刺喜剧《马伯乐》,堪称经典之作。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哈尔滨一青岛(1932-1934)可纪念的枫叶偶然想起栽花春曲(6首)八月天幻觉王阿嫂的死看风筝小黑狗哑老人夜风离去弃儿广告副手烦扰的一日破落之街夏夜蹲在洋车上生死场第二辑 上海-东京-北平-上海(1934-1937)祖父死了的时候过夜初冬欧罗巴旅馆雪天他去追求职业家庭教师来客提篮者饿搬家最末的一块木桦黑“列巴”和白盐度日飞雪他的上唇挂霜了当铺借买皮帽广告员的梦想新识“牵牛房”十元钞票同命运的小鱼几个欢快的日子女教师春意挂上了树梢小偷、车夫和老头公园夏夜家庭教师是强盗册子剧团白面孔又是冬天门前的黑影决意一个南方的姑娘生人又是春天患病十三天拍卖家具最后的一个星期索菲亚的愁苦访问孤独的生活女子装饰的心理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感情的碎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苦杯(11首)沙粒(36首)拜墓诗一粒土泥小六三个无聊人手马房之夜桥红的果园家族以外的人亚丽牛车上王四的故事致萧军致黄源第三辑 武汉-西安-武汉-重庆(1938-1940)火线外(二章)一条铁路底完成一九二九年底愚昧无题在东京《大地的女儿》与《动乱时代》记鹿地夫妇鲁迅先生记致×先生牙粉医病法滑竿林小二长安寺放火者……第四辑 香港(1940~1942)附录

章节摘录

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去。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飘送着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气。雾气像云烟一样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声息,蒙蔽了远近的山岗。王阿嫂拉着小环,每天在太阳将出来的时候,到前村广场上给地主们流着汗;小环虽是七岁,她也学着给地主们流着小孩子的汗。现在春天过了,夏天过了……王阿嫂什么活计都做过,拔苗,插秧。秋天一来到,王阿嫂和别的村妇们都坐在茅檐下用麻绳把茄子穿成长串长串的,一直穿着。不管蚊虫把脸和手搔得怎样红肿,也不管孩子们在屋里喊妈妈吵断了喉咙。她只是穿着,穿啊,两只手像纺纱车一样,在旋转着穿……第二天早晨,茄子就和紫色成串的铃当一样,挂满了王阿嫂家的前檐;就连用柳条编成的短墙上也挂满着紫色的铃当。别的村妇也和王阿嫂一样,檐前尽是茄子。可是过不了几天,茄子晒成干菜了。家家都从房檐把茄子解下来,送到地主的收藏室去。王阿嫂到冬天只吃着地主用以喂猪的烂土豆,连一片干菜也不曾进过王阿嫂的嘴。太阳在东边照射着劳工的眼睛。满山的雾气退出,男人和女人,在田庄上忙碌着。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间,在山坡间,践踏并且寻食着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

媒体关注与评论

萧红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她一生所承受的不幸、屈辱和痛苦,至少有一半来自她的“爱人”,而他们都是追赶新文化运动大潮过来的人。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萧红这样被饥饿、寒冷、疾病逼到无可退避的死角而孤立无援。从写作第一个小说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所以她会说,她小说中众多的“奴隶”,地位比她高,处境比她好;她不配悲悯他们,而应该是他们悲悯她。“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正是从灵魂走向本能的——带着更多个人的天才的特点。萧红,是属于荒野、属于泥土的。她流亡、漂泊在自己的语言当中。没有一个小说家像她这样散文化、诗化,完全不顾及行内的规矩和读者的阅读习惯。除了孤绝的品质,她一无所有。  ——林贤治

编辑推荐

《萧红十年集(1932-1942)(套装上下册)》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萧红十年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1条)

 
 

  •   请把目录列出来。这本书和萧红全集的内容区别是什么
  •   包括了萧红十年内的大部分作品,超值。人文社的,正版没错。
  •   很划算,但是书本身内容比较沉重,适合有一定历练的人读,不适合学生,里面有些内容太悲痛了,几乎不能一口气读完,适合成年人沉下心来慢慢阅读的一本书
  •   装订真这末差吗?
  •   下册《小城三月》缺失后面~《马伯乐》缺失前面~中间遗漏20页~
  •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用纸、印刷、装帧都很满意。内容基本涵盖了萧红所有经典之作。价格打折后也比较靠谱。编选者林贤治在萧红的研究上也是有建树的学者之一。
  •   书的装帧设计还比较有质感。个别插图有误,希望以后能够勘误。写作视角算新吧,也综合了以前的传记。价格不贵,还算满意。
  •   东西不错,包装很好
  •   如题,相当全,值得收藏
  •     翻着林贤治编注的人民文学版《萧红十年》,从印刷纸张到字体大小都恰到好处。今天又翻《小城三月》,甚哀婉。便想到1942年萧红在玛丽医院的日子。误诊喉瘤,切除喉管。她已不能说话,在纸上写:“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张爱玲学《红楼梦》学的是繁华,萧红学《红楼梦》学的是凄凉。萧红本人也早已和她的凄凉融在了一起,化在笔端。倘不迷信于新批评的文本主义,而回归到孟子的知人论事,也只能悲哀的判一句:真是伤心人别有怀抱。
      
      正像《小城三月》,从繁华的春写起,落笔依然是繁华的春,而一起一落间言说了个古典的悲哀的往事。这往事的凄凉,便是萧红的诗美,读罢总有隐隐的愁肠。那翠姨,出落的高挑,而给人净洁的感觉。最可怜人的莫过于那用手捻拿樱桃的娴雅,和欲购绒线鞋的隐爱。就连她的爱情也是娴雅和隐爱的。这爱就是爱到骨子里,却已经不能言说的一种。倘不从封建家庭礼教束缚的角度来讲,或许更可上溯到一种美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追求。一旦说破就不美了,隐者悲哀的爱,完成一个可歌可泣的生命,留下一段怅惘的旧事。翠姨,上可承接《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下可勾连《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新月。一代一代的美艳终于幻灭,香消玉损总是引起唏嘘感叹。理性上虽也知道心里阴暗的一种精神分析般的关于“同情”的理解,究竟却忘不了泪花残留下的美意。
      
      读《小城三月》的时候,脑袋里总是有画面感的,在脑袋里凭空上演了一场电影。我和翠姨逛街时在店铺里花花绿绿的绫罗绸缎,赤着膀子出着汗的马车夫,艳丽的翠姨妹妹和贫气的翠姨堂妹,英俊的哥哥和穿西装的男学生,翠姨吃樱桃的一瞬,家庭晚餐后的宴会,正月十五花灯日的烟火,看烟火的路上男学生和我们并肩搀挽着前行,哥哥陪翠姨在一起的日子,翠姨未来丈夫的矮小和婆婆的眉眼,翠姨生病读书时的娇喘微微以及死时候含泪的惨白,哥哥那一次探望的灾难,以及这个家庭的布景和院子中的草木…无论是文中交代了的细节还是没有交代的情节都可以经由想象填补。
      
      我学传播出身,总还关切着电影。中国当代电影倘若能抓抓这些短篇的改变,想必是一条出路的。现在却不是胡编乱造的本子,就是试图改编过于史诗性结构的宏大长篇。岂知长篇是轻易改不动的,删枝减叶的必然造成神韵的全无。不如关注下短篇作品,那些细节正是可以细腻表现和发挥的地方呢。当然文字的魅力或是任什么也消减不了的,倘真经了谁的手落在了荧幕上,各种瑕疵也便见出了。
  •     中国现代文学的洛神,冰心之辈,与之比较,不是以道里计也,她的《生死场》,对中国底层卑微生命的无限悲悯、,以及对屈辱女性命运的感同身受,使我们惊叹于她这样一个柔弱女子的坚忍。她的临终绝笔《呼兰河传》,更是她的一曲生命的挽歌,那些对故乡的深情回忆文字,如梦一般美丽,却又如现实一般残酷,令人绝望和悲哀,而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则是所有写鲁迅的文字中最好的,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普通人间情感,温柔可亲的不一样的鲁迅。这样一个充满灵性的女子,却只活了三十一岁,而且是一个人孤独的死在异乡冰冷的医院里。她在临终时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个女人。这话,令人听之落泪。她作品中的那些女子的命运,还有她自己短暂的一生,都无不证实了她最后这句绝望悲苦的话
  •      一块荒野,一个人的开垦。
      
       深广的雪,在一夜之间倾泻,发水的河流,带着幼兽的气势。
      
       我不得不爱她,和她的世界,她的诗意,个性,她的异众——她不讨好读者。
       我不能不爱这个女人,和她的命运,她的名字叫萧红。
        我把她折在书里,我洗了她,我晾干她,我穿上她,我把书烧了,我跟她走了。
      
  •      也许张爱玲这颗星过于明亮了,使许多女作家黯然失色;这是不公平的。比如萧红的天才就绝不在张爱玲之下。从逃婚离家的“问题少女”成长为一个职业作家,她并没有受过多少写作训练,但一出手,就直接进入了一流作家的行列。她从开始写作到去世,创作生命一共只有10年,绝大部分时间都过着居无定所、贫病交加的生活,然而,她竟然留下了百万多字的作品,包括《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传世之作。如此看来,她不但天才,而且有着超人的勤奋。
       传记作者林贤治把萧红定位为“漂泊者”,这没有错,十年间,她辗转哈尔滨、北平、青岛、上海、日本、武汉、西安、香港等地,从北到南,从海内到海外,就像一只折了翅膀的燕子,飞不动也得飞,最后陨落在南国一个叫做“浅水湾”的地方。可是读了关于她的传记,我觉得用“苦命人”来形容她、概括她要更加准确。没有一个作家,像她那样经受饥寒交迫的痛苦;没有一个作家,像她那样遭到从精神到肉体刑罚般地凌辱;也没有一个作家,像她一样被社会抛弃,身边几乎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陷于孤立。相比之下出身望门的贵族后裔张爱玲实在是优裕到天上去了。
       我觉得萧红的“苦命”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封建家庭、殖民社会的重压,旧中国一个女人生而俱来的悲惨命运,似乎难以避免;可是更深刻的伤害恰恰是她爱着的人所带来的。这就让人感到特别悲哀。
       提到萧红就会联想到萧军,那位豪迈粗犷、疾恶如雠的东北作家,这是萧红一生真正爱着的男人。是萧军把她从哈尔滨的小旅店里解救了出来,她当时已是身怀六甲、饿馁数日,因拖欠房钱,老板扬言要卖了她。她视萧大哥为“恩人”,而萧军也以“恩人”自居,爱情从开始就不平等,就包含了悲剧的种子。在他俩之间,第三者总是间隔出现。屡屡的打击增强了她的心理承受力,她在痛苦中抬起了头,没有崩溃,但她不可能把写作与爱情分开,几乎什么也写不成,经常在霞飞路(淮海路)上游荡,苦闷得不行,就往鲁迅家里走。萧军是个“大男子主义者”,要绝对支配萧红,包括思想。萧红东去日本,写信关照“不要忘记吃药”“要睡软枕头”等生活琐事,萧军说自己“很不舒服,以至厌烦。”“我是一个不愿‘可怜'自己的人,也不愿别人可怜我!”他不懂细节几乎就是女人的全部!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朋友都站在男人这一面,因为她说到底只不过是“萧军的女人”!尽管从才华和创作价值上,萧红都高高在上。唉,他们的朋友都是当时鼓吹“男女平等”的思想“精英”哟!最后,在萧红最孤立无援的时候,萧军独自走了。填补萧军空缺的是另一个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不幸的是,这位端木是个自私、矫饰、畏葸、不负责任的男人,他风流倜傥,贾宝玉式的少爷本相时时表现出来,两人很快就互相厌倦和排斥了;每每萧红最需要温情的时候,端木总是一走了之;即使她已经病危,他还是常常借故走开。萧红一生追求爱,然而,她一直遭到被爱者的剥夺。永久的孤独属于她,最后的毁灭也属于她。
       1942年,萧红在香港患病,先是被误诊为“喉部肿瘤”,手术摘除;可后来确诊为肺结核与恶性气管扩张,却已不能进食。她是该年1月22日去世于玛丽医院的,年仅31岁。她在清醒的时候,在拍纸簿上写道:“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并掷笔微笑。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萧红给自己一生所下的这个断语,被林贤治先生放在了他的萧红传记扉页上。其实,萧红的悲剧性,毋宁说是女人的不幸,不如说是爱的渴望和破产。萧红的成长经历,让她深味无爱的痛苦,她需要一个人,取代珍爱她的爷爷在她心中的位置。萧红是五四之女,她追求思想解放和真正的爱,可惜她的解放并不彻底,也未得到社会有力的支援。更大的悲剧是,她一生都没有找到真正懂她的爱人。
       半部《红楼》。但是林黛玉毕竟有过与贾宝玉的心心相印,萧红呢?我想她的灵魂至今还在大地上空久久徘徊、漂泊,因为那些因爱而生的悲剧正一遍遍地重演 ,也许“红楼”一“梦”将会永远地延续下去。
      
      
      
  •     估计印刷也不怎么样
      我其实并不迷信人民文学出版社
      但是,这样系统编排,而且出几乎全集的不多
      
      其实我更喜欢编者出一套萧红系列
      还原萧红作品结集的原貌,一本一本按照原来的样子出版最好。
      在理想中的文集还未出现以前,这套书未尝不是一套很好的选择。
      尤其是极少列入出版计划的《马伯乐》
      
  •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多么辛酸的感言 只因年代造就一个悲惨的女人命运.....
  •   我对于萧红虽算不上了解,但是我厌恶别人一提她就和鲁迅联系到一块!
  •   之前对萧红没有了解呢 现在想去看看她的作品了
  •   有时候,觉得女人和男人的最大区别,以至于造成了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对于爱情有太多的期望
  •   是年代么,是因为爱本身
  •   有的女人总是以为爱是人生的一切,结局往往很悲惨
    有的女人知道爱不是人生的唯一,知道取舍,倒是活得自在,譬如,林徽因
  •   女人也可以活得潇洒,不必为了男人如此悲情。
  •   张爱玲,肖红,石评梅,庐隐号称是那个年代里的四大才女,
    其中萧红的命运是最悲苦的,有人说她的一生是在苦难中挣扎与抗挣的一生.
    而张爱玲活的最久也最盛名在外 .
  •   曾几何时,我也惦念着她。
  •   其实我觉得小红的人生面真的不逊于张爱玲~尽管她如流星般闪过
  •   性格决定命运
    萧红实在不够独立
  •   与其说萧红是有才华,不如说她很勤奋~论才华,她的确不如张爱玲,个人认为~
  •   我想萧红的悲剧就是错在虽是五四之女,但是她的解放并不彻底。哎,只能说自古才子佳人多薄命吧,
  •   胡风评价萧红的文字: ‘这是用钢戟向晴空一挥似的笔触,发着颤响,飘着光带,在女性作家里面不能不说是创见了。’
    最喜欢她的‘生死场’,叹服她对人性的理解与刻画,还有文字。
  •   那一抹殷红!
  •   以前对她不了解,现在想看看她的作品或者关于她的传记。
  •   身先死,不甘不甘... ...
  •   她,一辈子就为着寻人间的爱和暖,没想到最终了还是遗憾的
  •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一个人的出生决定了她的命运啊
  •   一直觉着萧红的内心就这么颓着 孤独 她才是真正的非主流 谁特么都非不过她! 她还是个孩子 给她个拥抱好不好 咳咳。。。
  •   2009-07-24 12:38:00 air  与其说萧红是有才华,不如说她很勤奋~论才华,她的确不如张爱玲,个人认为~
    同意air的看法。张爱玲的才华是家境和社会之境给予的,但更多的是她天生就的附有。如果没有那些战乱,张氏同样也会才华横溢于世,她锐利的笔触和犀利的眼光是别人无法比拟的。而萧红则是后天环境造就的,勤补先天之不足,也能拥足别人所艳羡的光环,闪烁夺人的光环终因命运的坎坷而落幕。生命的消逝本是自然,然萧氏是不是走得太早些了?
  •   沉默。。。
  •   萧红和萧军 这是我知道萧红的一大原因。
    有时候,知道一个作者不会因为他的作品,而是他们的爱情如何惊天地泣鬼神。萧军是萧红的恩人,却也将她抛弃。只因她是个脆弱的,为爱而活的女人吗?
  •   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
    心酸憔悴
  •   萧红的书看的不多。。。。
  •   我喜欢萧红甚于张爱玲,并不是因为前者悲戚短暂的一生更惹人怜惜,的确是因为其笔力丝毫不输于张爱玲,我读过她的《小城三月》、《呼兰河传》,语言形象,描写细腻,风格兼具婉转和峻爽,比起张的作品来更有一种酣畅之感。倘若萧红不是英年早逝,很可能她在文学上的成就会超过张爱玲......
  •   众人皆在爱中迷失自己,所以最好自己要悟,自己悟不了,只有靠苍天了,找个有缘人度过一生,否则一生空虚。
  •   为什么老跟张爱玲比
    不同的风格
  •   填补萧军空缺的是另一个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不幸的是,这位端木是个自私、矫饰、畏葸、不负责任的男人,
    这里要改一下。呵呵
  •   凄苦红尘里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   相对于萧军,端木蕻良绝对可以称之为好男人了。端木蕻良之妻钟耀群在端木蕻良过世后将他的骨灰按照乃夫的遗愿洒在了圣士提反女校的萧红埋身处身边——端木蕻良当时曾悄悄地将萧红一半的骨灰葬于圣士提反某处,另一半原葬于浅水湾现在广州银河公墓。
  •   对萧红真的不太了解,不过看到大家的评论,真的很想去看看她的作品了。一个女人为爱而生时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因为爱情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如果把爱情的分量看得太重,就会消耗生命中其他的东西。
  •   反观萧红自身 其性格也决定了一部分命运…
  •   她的书很久之前看过,是可以流泪的
    我觉得她是一位有大爱的人
  •   一直喜欢的人。张爱玲是张爱玲。
    萧红有那个时代任何女子没有的才华与美。一直延续着的苦痛与颠沛流离让她短暂的生命变得如此华丽。她从不抱怨。这是当下哪一个女子做得到得。
  •   只听过关于萧的事 一直没读过她的书。。。
    开始想了解这是个怎样的女子
  •   觉得她痛苦的根源不是追求爱而是追求自由,五四把小姑娘们从家庭忽悠出来,抛弃了过去,却不见未来,为了反抗而反抗,为了逃离而逃离,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而当时社会很少提供女性的独立生存空间,所以最终还是要依附男人,不过依附的五四男更不靠谱。所以出一个牢笼,进另一个牢笼,从相对舒适的牢笼进入悲惨的牢笼。
  •   她的痛苦是追求自由,但从内心又没办法真正说服自己,毕竟那仍是个男权时代,思想中的根深蒂固以及女人脆弱天性。依附于男人。倔强却在男人面前如此卑贱。。
  •   造成了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对于爱情有太多的期望
  •   悲惨版的娜拉
  •   bluerock  造成了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对于爱情有太多的期望
    ---------------------------------------------------------------------------------
    +1
  •   2009-07-26 21:15:56 喦  为什么老跟张爱玲比
      
      不同的风格
      
    同意。我看过萧红的《小城三月》的确是不错,娓娓道来中透着清凉的哀婉,别有风格,很独到的,跟张完全不同
  •   首先“一出手就是一流作家”不敢苟同,我看过她的一些早期作品,简直不堪卒读。
    不过萧红是我满喜欢的一个作家,也是李碧华喜爱的一个作家。
  •   张爱玲,个人一直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高中看完她全集,感觉全无。
    萧红,她作品的流离之痛,女性之悲却在在浸透纸背,那种压抑不是简单地通过技巧来表达的。
  •   那个时候做女人太苦了
  •   我觉得印刷的还可以了,就是字有点小。其他都挺好。
  •   萧红的很多东西并没有结集出版,lz所希望的萧红系列并不现实,除非舍弃“全”。所以这样的一个东西还是不错的,作者按照刊行时间编排,文末结合萧红生平做了适当的点评,参考价值不错,印刷、纸质都不错,唯一的缺憾就是胶装,而且林贤治的序也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