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王爱松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于2004年出版“鸡鸣丛书”第一辑共十种,在学术文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我们又出版第二辑共十种。 丛书取名“鸡鸣”,固然会叫人想到它的地方特色(南京有鸡鸣山、鸡鸣寺),也隐含着表彰勤奋、良知之意(所谓“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与呼唤自由、光明之意(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在我们研究中心来说,首先还是出自一种希望建立一个学术高地的“野心”。现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已经挂牌不少,然而“基地”如果仅仅去“填报表”、“出数字”而枉费精力,却不能成为真正的学术高地,那就徒有其名。“鸡鸣”之称自然会唤起一种学术高地的意念。为什么这么说呢?鸡鸣山是巍巍钟山伸进南京城内的一脉,早在明朝初年(14世纪),此山就是“国子监”之所在地,用今天的话说,这里有一个“大学城”。清朝末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始),就坐落在这个昔日大学城的遗址上,此亦属我国现代大学源头之一,当时号称“最为新政大端”。
内容概要
鸡鸣丛书。丛书取名“鸡鸣”,固然会叫人想到它的地方特色(南京有鸡鸣山、鸡鸣寺),也隐含着表彰勤奋、良知之意(所谓“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与呼唤自由、光明之意(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在我们研究中心来说,首先还是出自一种希望建立一个学术高地的“野心”。
书籍目录
中国现代文学中“鬼”为什么不见了中国现当代爱情小说综论个人主义与五四文学中的“我”1930年代都市文学之比较论1930年代散文三派朦胧诗及其论争的反思“文革”后中国文学之浪漫趋势知青作家创作立场的演变与分化日常生活叙事的双重性新潮小说的历史叙事重写与戏仿:90年代小说创作的新趋势历史真实:可能性及其限度历史小说创作的潜在危机杰出女性·女性文本·姐妹情谊当代文学中的“性”是如何发明出来的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身体秀”文学的成规与创新文学本土化的困境与难题
章节摘录
中国现代文学中“鬼”为什么不见了 在今天,追问中国现代文学中“鬼”为什么不见了是极有可能被人视为白日见鬼、鬼话连篇的。写作本文的缘起,不过是在为昆仑出版社编选“二十世纪华人情爱经典”丛书时,为其中一卷题名为《爱情聊斋》,出版社的同志又加了个副标题“人鬼恋的故事”。而那一卷中的作品,事实上既有写人鬼恋的,也有写人神恋的,还有的只是带一点鬼气和鬼趣;其中的鬼,既有真鬼,也有假鬼。编选过程中,我们感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鬼,可以说多如牛毛,但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鬼却少而又少。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兴趣,中国现代文学中“鬼”为什么不见了? 20世纪中国少有出鬼的文学,无疑与提倡科学的现代文化观念有关联。接受了现代科学观念洗礼的中国作家,对鬼神观念抱的是天然的疏远、批判态度。五四时期,针对《灵学丛志》上俞复君所宣扬的“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鲁迅、陈独秀、徐长统、陈大齐、刘半农、易白沙等都曾纷纷著文就有鬼论进行质疑,力主无鬼论。在五四那样一个充满怀疑精神、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本来游谈无根的鬼神学说压根就没有立足的空间,不待别人来攻,自己已露出虚妄的马脚。文学艺术中的鬼神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正如鲁迅所说的,“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道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人中土,渐见流传”,因此自晋至隋,“张皇鬼神,称道灵异”之书特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