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

出版时间:2008-10-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张玉书 等主编  页数:512  
Tag标签:无  

前言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二卷终于编辑完毕,即将与读者见面。去年本刊创刊号着重为德国浪漫派正名,有冯亚琳教授的专论《浪漫派文学——德语文学花园中的奇葩》全面介绍浪漫派,也发表了浪漫派的代表作,让我们看到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灵光四射的诗文。这些作品充满奇思怪想,充满叛逆精神,给人震撼,启人心智,激人灵感,展现人的感情的强度和深度。难怪在一百年后被欧洲现代派的大师奉为先锋,尊为鼻祖,人们从他们的思想武库和文艺宝藏里汲取滋养。  本卷介绍的诗意现实主义出现在复辟时期。紧接着复辟的反动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普鲁士王国凭着铁血政策,成功结束了德意志境内小国林立的分散局面,从上而下地建立了大一统的第二帝国,在全国建立了固若金汤的封建秩序,实现了几代人期盼德国统一的梦想。但这不是通过人民革命自下而上建立的统一共和国,也没有建立新型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1830年和1848年的革命未能撼动德国的封建统治,自然也动摇不了根深蒂固的封建秩序。大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架势,人们一时灰心丧气。作为帝国干城的军官和帝国精华的官员,自觉自愿、兢兢业业地在捍卫着封建王权。作为帝国柱石的贵族阶层似乎不像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贵族那样昏庸无能,他们是生机勃勃的一代新贵,立过战功,上过大学,到过外国,见过世面,拥有新时代的思想,却心甘情愿地维护旧势力的统治。

内容概要

  德语文学翻译、研究年刊《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二卷以诗意现实主义文学为重点,译介了施蒂夫特的《布丽吉塔》《晚夏》、施托姆的诗歌、冯塔纳的《混乱与迷惘》和奥托·路德维希的《诗意现实主义》等作品。此外介绍了维尔弗的《浅蓝色的女人笔记》、约瑟夫·罗特的《草莓》、德布林的《一株毛茛花遇害》和海登赖希的《银婚》等。

书籍目录

前言提升了的镜像,美化了的现实——德语文学中的“诗意现实主义诗意现实主义《彩石》前言(节选)1848年以来我们的抒情和叙事诗学(节选)现实主义外衣之下的理想主义——德国市民现实主义理论浅析布丽吉塔人与自然的共舞——评阿达尔贝特·施蒂夫特的《布丽吉塔》晚夏(节选)充满秩序的乌托邦——施蒂夫特的《晚夏》特奥多尔·施托姆诗选“最后一位诗人”——德国诗意现实主义诗人特奥多尔·施托姆及其诗歌苹果熟了施托姆与他的作品混乱与迷惘(节选)追求真实,再现迷惘——评特奥多尔·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马科斯和莫里茨(节选)玛利亚·斯图亚特(节选)浅蓝色的女人笔迹弗朗茨·维尔弗和他的《浅蓝色的女人笔迹》草莓苦涩中的幽默和幽默中的苦涩——从约瑟夫·罗特未完稿

章节摘录

  德语文学现实主义时期的扛鼎大作是长篇小说《艾菲·布里斯特》,因而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作者冯塔纳对“现实主义”作出了以下不无特色、耐人寻味的界定:“它是所有真实生活、所有真切力量和利益在艺术元素中的反映;它是——请原谅我们这个诙谐的措辞——带有自己特色的利益代表。它包含了整个生活,网罗万有,大小无遗,大到哥伦布,他把一个新世界作为礼物送给了老世界,小到水里的虫子,它们的世界不过是一滴水珠。它把最高尚的思想和最深邃的感受全纳入自己的范畴,它把歌德的冥思苦想和甘泪卿的喜怒哀乐都当作自己的素材,因为所有这些都是真实的。现实主义想要的不是纯粹的感官世界,但又只要这个世界;它最不想要的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但它要的是真。它剔除的仅仅是谎言、做作、模糊和麻木——媚这四个词,我们相信已经能够充分地描述整个文学时期了。”  现实主义一词古老而弥新,更是一个多层次、多意义的概念。在文学中,它可指某个时期或流派,如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也可在一般意义上指风格,其特征是注重客观的观察和如实的描述,对象基本不逾可经验和检验的范围,作家的情感和观点并非当轴处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至迟十七世纪末就在德国出现了。席勒在《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中将“表现理想”的创作置于“完满的对现实的摹仿”之上,歌德则将“古典”称为“健康”,将“浪漫”称为“病态”,对现实主义相对钟情。约从十八世纪上半叶起,现实主义逐渐成为文学讨论的焦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