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扎·普里列平 页数:372 字数:242000 译者:王宗琥,张建华
Tag标签:无
前言
能与中国读者结识我深感荣幸。这并非是一个想对新朋友讲恭维话的作者的信口说来之词。这是——肺腑之言。我还记得,孩提时的我痴迷地阅读中国历史书的情景——我始终被你们人民的强盛、力量、智性所震惊。我还记得,青少年时代的我为我们国家的解体而痛心——那时俄罗斯还叫做苏联。在十五年前的那些日子里,直至今天我依然满怀欣羡地望着中国——她善于摆脱我们未能摆脱的错误。 俄罗斯正在经历充满艰辛的时期。我在书中描写的年轻人是最近病态的二十年出生的孩子。这些孩子你们可以喜欢他们,也可以不喜欢他们(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是我的兄弟),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明白,他们不可能成长为另一种样子。他们经受了太多的卑鄙、欺骗与屈辱。 我这本书的问世是在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母亲》出版一百年之后——这似乎是一个巧合:起码我并没有刻意让我的长篇小说的发表与高尔基作品出版的周年纪念的日子相重合。然而,两本都是讲述年轻革命者的长篇小说发表的时间正巧相隔一百年,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俄罗斯如同一个世纪之前,又站在了十字路口,又走进了一个充满变故的时代。有这样一句非常精妙的格言:“你若是能生活在一个充满变故的时代该多好!”对我们,对俄罗斯人来说,这句格言应验了。 这些变故是我们自己招来的,而如今我们正试图理清这些变故。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感到痛心与忧伤。很多人感到茫然。 俄罗斯文学要反映现实,要了解,在这一切混乱中哪儿才有光明更新的希望。作家试图找到一种说法,借助于它能猜测我们的未来。在俄罗斯,文学已经不能像上个世纪,上上个世纪一样,影响国家的意识形态。但俄罗斯人依然把文学理解为聆听、理解,随后继承上苍意志的一种手段。今天我们寄希望于俄罗斯人民的殉难精神,精神力量,集体的自我意识。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完全错过我们已经错失的历史时代。 倘若中国人民永远不犯我们犯下的错误,那我会感到幸福的。俄罗斯最近的二十年让我们非常清楚地懂得,任何一个民族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遵循自己的规律去创造生活。我坚信,中国会永远继续其只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能抵御各种无谓影响的历史。 祝愿你们幸福,柔美,善良! 你们的真挚的扎·普里列平 2007年11月
内容概要
《萨尼卡》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2006年度俄语文学入选作品。小说再现了苏联解体后一个充满艰辛、悲苦的空茫的时代,塑造了以主人公萨尼卡为代表的一群试图变革现实、呼唤“革命”的愤激少年,被俄罗斯评论界誉为“高尔基《母亲》的现代版本”。萨尼卡是一个本该有着美好前程的外省青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社会巨变无情地剥夺了他的幸福与未来,悲愤与茫然中他加入了激进的左翼政党。为了社会与民族的复兴,他与一大批同病相怜的年轻人一道投身于变革现实的“革命”洪流中:他们集会游行,抢砸商店,袭击宪警,占领省府大楼,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作者以经典的现实主义心理描写展现了一代青少年的青春困惑,愤怒与绝望,深刻反思了这场悲剧性变革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伤痛。
作者简介
普里列平,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语文系毕业。在20世纪90年代曾参加过车臣战争,在俄罗斯特种部队当过班长,获多种战斗奖章。复员后当过搬运工,墓地工作人员,酒店保安、记者。从200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小说有《病理学家》、《萨尼卡》、《罪孽》。作品被译成法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他们被禁止上台发言。 萨沙低头看着脚下:满目的红色条幅和灰呢子大衣让他的眼睛有些疲劳。 红色的条幅在近处舞动,划过面庞时可以闻到一股陈年老布的气味。 灰呢子们站在围栏以外。这帮士兵个头都不高,手持警棍,一个个灰头土脸,无精打采。警察们则神情凝重,面露怒色。只有军官依然趾高气扬,双手蛮横地搭在围栏上端,挑衅地看着人群。这道围栏将集会的人们与维持秩序的人隔开,同时也阻断了集会者与整个城市的联系。 还有几个留着小胡子的、大腹便便的中校。由此可以推断一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精明的上校。 萨沙每次都会猜测,是什么样的人来指挥维持反对派集会的秩序。有时候是一个体貌瘦削,长着一副苦行僧面颊的人,嫌恶地差遣那些大腹便便的中校们;有时候这个人和那些中校们一样,只不过块头更大,更重,但同时也更敏捷,更有活力,常常面带微笑,长一口好牙。还有第三种类型——个头像蘑菇一样矮小,但却飞快地迈动两腿在警察队伍中来回穿梭…… 可这次萨沙还没有发现任何佩戴上校肩章的人。 围栏外面不远处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地铁里沉重的车门在永无休止地开开合合。蓬头垢面的流浪汉们四处捡拾着空酒瓶,仔细查看着瓶颈。一个高加索人喝着汽水,在警察身后观望集会的情况。萨沙与他不经意地对视了一下,高加索人连忙转身走开了。 萨沙发现围栏外面不远处停着几辆大车,车身上画着一个尖牙利齿的猛兽。车窗全部被窗帘遮住,时而能看见窗帘被拉动。车里有人,他们手握橡皮短棍,时刻准备冲向车外寻找击打的对象,而且棍棍致命。 “看见了吗?”维尼卡问萨沙。维尼卡睡眼惺忪,酒还没全醒,一对肿眼泡活像两个煮烂的饺子。 萨沙点了点头。 他本以为特种部队不会来参与维持秩序,可现在这种愿望彻底落空了。
编辑推荐
《萨尼卡》被一些评论家称为“高尔基《母亲》的当代版本”的作品在2006年出版,恰逢后者问世的一百周年。《萨尼卡》讲述的是关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青年人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点是俄罗斯一个外省的小城以及莫斯科。普里列平将对俄罗斯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化作了一段后苏联时空的剪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