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

出版时间:2004-5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中青在线活动策划部编选 编  页数:249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  最早出版中青论坛丛书时,真的没有想到之后会有第二套,第三套丛书问世。如今,看着即将问世的中青论坛第三套丛书的书稿,心中的欣喜可以想见。  自从网络这个精灵从大洋彼岸登陆中国,千千万万的青少年被其时空的无限性和交互性所吸引,网民人数呈倍数上升。在网络这块乐土中,BBS是最热闹的地盘之一。  BBS这个洋名到了中国后,有了一个中文名字——论坛。它现在已经成为了网民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虚拟时空里,辨不清真实面目的人,以其最自然、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每个不同性情和不同爱好的人,都能在论坛里找到自己的一块精神家园。中青在线的中青论坛,就是这样一个“声音的广场”,一个“心灵的港湾”。  本套丛书的文章承接前两套的一贯风格,都是网友们吐露的真实心声和真情实感,他们在网上写下这些原汁原味、舒畅优美文字的时候,本没有想到要以传统方式发表,因而,就更显得真实可贵。网上发帖是一种最自然、最人性化的表达方式。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点,这些发源于网络的文字,便具有了区别于传统的独特语言风格。它们诙谐、轻松、自然、清新,读了之后,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愉悦。在一个个新奇、怪异的网名后面,展示给大家的是一颗颗坦荡真诚的心灵。  近来,网间有一个新词颇为流行,就是“博客”。在国外,它被叫做“网络日志”,到了中国,被几个IT学者翻译成了“博客”,像“黑客”、“红客”、“闪客”等词一样,给人一种网络世界特有的神秘感。  其实说白了,博客就是一群乐于网络交流的人。他们分类聚集在一个个特定的网络空间,每人独自诉说着自己的心声,向一个个网络过客展示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文笔才华。博客与论坛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论坛以“话题”为中心,而博客以“个人”为中心。从目前来看,博客们几乎都是从“论坛”里毕业的,先在浅水区熟悉水性,再到深水区修炼。收录在本套集子里的写手,有许多已经在中青在线上有了自己的“网友文集”,这为中青论坛今后开设基于“个人出版”的“博客区”做了很好的铺垫。  还是回到本套丛书上来。这套网络丛书由中青在线活动策划部主策划,仍然为四册,主题分别为男人、女人、同学、职场。丛书中的文章和跟帖全部取自中青论坛的“三十而立”、“情感故事”、“同学论坛”和“职场就业”。四本书的编者都是中青论坛的版主或网友。  其中,《男人备忘录》的编者为版主李新;《同桌时代》的编者为版主木白,《人在职场》的编者为网友小小斌斌,《女人现在时》的编者为奕奕。在这里我要向这套丛书的所有作者和编者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向长期活跃在中青论坛,但因种种原因,作品未能收录其中的所有中青在线网友表示歉意。让我们寄希望于未来。  中青在线总经理 刘学红  2004年3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我已经熟悉的没法再熟悉,没法从这熟悉的一切中,找到一丝灵感。处理这些事情已驾轻就熟,绰绰有余。我似乎在等待薪水把我的青春买下,等待苍老把我接走。 
  到了这一步,朋友,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一起进修或跳槽或申请调岗吧。如果你还想保持最初的热情,不想过得太平庸的话。与其这样不明不白地等待岁月淹没了自己,不如主动出击。
  无论是求职者的心声,还是经历了职场沉浮后的感悟,或者是SOHU一族的逍遥自在,也许你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分享职场酸甜苦辣的同时,或许也能得到如何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

书籍目录

酸甜苦辣求职路 博士如何找工作 应聘受骗记 学历城墙中的突围 玉不琢,不成器 带她求职 母亲的电话 酸甜苦辣求职路 上当的第一次 在火车上得到工作机会 第十一株含羞草 教师生涯与名落孙山 还是说真话了 心若在,梦就在 难忘求职路 毕业前,我的职业梦破碎 毕业一个月换三份工作,过分自主就是自私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职业这道菜 坐家也流行 第一年,我是都市边缘人 跳槽 无奈的辞职 兼职是一束带刺的玫瑰 未品黄连不识若 北京,我还会回来! 工作之初遭遇危害 有了坐标,人生不再寂寞 忙的就是心跳! 职业这道菜 永不趴下的情绪  昨夜无眠,几乎辞职 三条就职公式……

章节摘录

书摘    刚刚离开令人心慌意乱的校园,就面临着择业的困难。父亲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除了陪着我唉声叹气也不知要怎么做才好,我不忍心再让父母为我担心,就义无返顾地走出家门,开始了漫漫求职路。    第一个工作是同学的父亲介绍的,一家钢窗厂的零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7月的阳光下把油漆涂扫在加工好的钢窗件上。这活看上去不累,但在灼热的阳光下俯着身子一干几个小时,我还是觉得难以忍受。第一天回到家,浑身就像散了架。那天,任凭母亲小心翼翼地呼唤我多次,我也没起来吃晚饭,除了身体的不适,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强烈的抗拒感。作为一个在象牙塔里攻读多年的学子,我从没想到自已人生的第一步和当初的理想之间的距离竟如此遥远。这个工作我耐着性子也只干了三天,但十几天后我收到了这三天的报酬,是每天七元,一共二十一元钱。    第一次工作之后,我本来是打算哪儿也不再去的,就在家等每年一次父母单位招工的消息,可收到的二十一元钱却让我隐隐约约感到了自己的价值,何况家里也的确是需要我有一份工作的。这样,我又进了一家皮包公司做销售员,这是家什么挣钱做什么的公司,不管是钢材还是肥料,我们的老板只要知晓哪儿有需要的东西,就千方百计把买卖做成。我的任务除了了解信息,就是想方设法找路子推销有的或其实什么也没有的产品。我做成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劝说自己老家的亲戚,买下了其实货还不知在哪里的复合肥。这样的工作我干得还算得心应手,生平第一次领到了不菲的薪水,这让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可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这份自己还觉得过得去的工作,原因是我知道了我卖给亲戚的肥料其实是假冒产品,亲戚那哭丧着的面容让我骄傲的心深深地感到了耻辱。    回到家,我想了又想,觉得还是要利用自己的优势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想到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写作,就下定决心从这里发展。可什么事情都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次自己把写好的东西撕得粉碎的时候,就想再也不去写什么东西了,还是去做坑人骗人的事情容易些。当自己的第一篇作品终于发表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想哭,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很踏实很欣慰的感觉,毕竟这是自己迈出的第一步,虽然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但对于我和我的家人,却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有了一份和文字有关的工作,虽然只是工薪一族,但上班下班都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偶尔还会有几篇作品发表在报刊上。同时呢,也有了贤惠的妻子、幸福的家庭,我就想,其实人生也并不是那么可怕,在它给你苦难的时候,其实也给了你搏击苦难的勇气和信心。    我在一家合资企业从事建筑结构设计。五年后,我在业务上提高很快,尤其是这几年AUTOCAD软件的普及,用电脑来设计图纸及出图特别方便,工作效率提高了,空闲时间相对多了。这时,我大学时的同窗好友伟给了我一份兼职工作。    伟在一家国有的建筑设计院工作,因工作不饱和,他就利用关系来私下接设计项目,然后再找两三个工程师一起来搞定,交给用户后人家按合同付给他钱。由于他接的活都是低于五层的楼房设计,技术上比较简单,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最多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了。由于建筑行业图纸的标准化很高,不少项目之间的图差别较小,有时甚至把我以前的图纸从机子调出来,在上面简单修改一下就完成了新项目的设计。我把图纸存于软盘上交给他,或通过伊妹儿发到他的邮箱里就算交差了。伟对我很信任,只把我的图检查一遍就接收了,而且付钱也很爽快,几天内就给我付报酬,根据项目的肥瘦,给我一千五百元左右。一年内我给他做了四五个项目,合作愉快。人说起来真怪,花第一职业的钱总要精打细算,有些舍不得;而花第二职业的钱去玩保龄球、下馆子,感觉特别美妙,心情十分舒畅。可后来,我公司的任务多了,我感觉工作压力大了,恰恰伟接的活又多了,且交工日期都很紧。我不得不在上班时间为他工作,虽然这兼职和本职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在电脑上绘图别人也分不清我是为谁干,可做贼心虚,我心里一直特别紧张,生怕被本公司发现了。晚上回到家,还要经常加班到深夜。大概因为精神紧张,我在设计中常出错,有时连写字及标注尺寸这样的小事也出现失误,时间久了,我感觉身体也吃不消了。终于有一天,我对伟说我不想和他合作了。伟吃了一惊,表示还可以给我加工钱。听了我的解释后,他诚恳地说:“我出钱找个人干活容易,但找一个能长期合作的伙伴很难呀!我们趁年轻多挣些钱,以后政策允许了我还要办自己的设计事务所,求你再帮我一把好不好?”    凭良心说,伟是个不可多得的讲义气的并且有上进心的朋友。他话说到这个分上,我真不忍心拒绝他。可答应他吧,我又感到力不从心,只有吃力地维持着现状,能维持多久,我心里也没底。   作者:xjj7777标题:学历和能力都要高    为什么要把学历和能力对立起来呢?学历和能力都高,不是更好吗?    高校已扩招,又不限年龄,还可读夜校,取得更高的学历是好事,但高校教学内容也要适合社会需要,无用就不要读。如果你不向文化方面发展,也可向技术方面发展,考取多种证书,当高水平技工不一定比研究生差。作者:Itwz标题:对于“宽进严出”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凭=人才;对于“严进宽出”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凭≠人才。    我认为:文凭≠人才,原因是我们的各类高等教育(除高教自考、电大注册视听生,学历文凭考试、自考高职等外)具有“严进宽出”的特点,既培养出了一大批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也培养出了很多混出来的假“知识分子”(拥有真文凭),因此单纯用文凭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就有失偏颇,这不像国外的高校“宽进严出”,培养出的是真的知识分子。作者:Ixrlz标题:文凭只意味着学过,并不意味着真才实学    我认为,应当这样定义“人才”,即:能够满足各行各业需要的人,而不论他的学历高低。因为在现在学历高并不意味着真才实学,学历低也并不全都意味着没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原因是:我国各类高校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要解决高学历和真才实学的统一做起来并不容易,有两套方案:其一是,建立国家统一的科学考评机制,对各类高校毕业生“严进严出”,这样做其实很难;其二是,由学校自主建立淘汰机制,对学生“严进严出”,这点又容易掺进入为因素,制造不公平的淘汰机制,比如教授考试之前将试题透露给和他关系好的学生,或者阅卷时对和自己关系不好的学生“苛刻”判分,在规定淘汰率的前提下,损害公平原则。作者:ltwz标题: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的背后是学生素质的下降    我想,我们还应当看到另外一个事实,高等教育(非高教自考系列)“严进宽出”,中等职业教育就真的那么好吗?高中扩招后,他们实际上是“宽进宽出”,自己命题自己考(命题、监考、阅卷全归学校),考试不也就那么回事吗?中职生真正学得好的大多是参与了各种考试(比如:高教自考、剑桥商务英语)或是自修了相关课程(比如《新概念英语》1—4册)。因此,我认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的背后是毕业生质量的下降,换个角度,如果大家都没有真才实学,那么在用人时,学历必将成为首要条件,这是可以理解的。作者:向往者标题:千里马,隔着一纸文凭“雾里看花”    我是一名职业高中的学生,明年即将毕业。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我是属于个性十足的那一种,进校时是三十二名,毕业时老师同学公认我收获最大,因为我三年里,参加考证、比赛最多,各种奖状积如山高,而且个人能力及工作能力突出。    可如今,即将走向社会的我,顿觉“迷茫”,每一个单位亮出的“招牌”皆为“本科以上学历……”。不是我不上进,而是由于某些个人条件所限制。眼下这些“招牌”似乎成了流行,成了一种嘲弄,那些“店主们”不断把眼光投向清华、北大。这不让我们连退而求其次的机会也没有了吗?    就是一纸文凭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毕竟社会与学校不一样。    择业?升学?要知道成教文凭,是轻如鸿毛的。可谁会给我们一个舞台去亮出自己呢?雾里看花,是否有一种凄凉美呢。作者:011492标题:适者生存    文凭不等于才能,但它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个标准吧。它至少说明那个人曾有过那次学习,并取得了合格成绩。你两手空空,凭什么让第一次和你接触的人相信你呢?老板雇人是为了给他创造财富,他当然更愿意用较小的风险来获取他的利益,不是吗?    社会有这个条件让他们选择,也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我们无法改变,因此只有适应(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是任何时候都行得通的)。作者:闲云孤鹤标题:文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才    文凭当然不等于就是人才,你不见小学毕业照样做大事业的吗?关键要看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激情、有没有智慧、有没有吃苦精神!    文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才,但是不等于就是人才!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最早出版中青论坛丛书时,真的没有想到之后会有第二套,第三套丛书问世。如今,看着即将问世的中青论坛第三套丛书的书稿,心中的欣喜可以想见。    自从网络这个精灵从大洋彼岸登陆中国,千千万万的青少年被其时空的无限性和交互性所吸引,网民人数呈倍数上升。在网络这块乐土中,BBS是最热闹的地盘之一。    BBS这个洋名到了中国后,有了一个中文名字——论坛。它现在已经成为了网民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虚拟时空里,辨不清真实面目的人,以其最自然、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每个不同性情和不同爱好的人,都能在论坛里找到自己的一块精神家园。中青在线的中青论坛,就是这样一个“声音的广场”,一个“心灵的港湾”。    本套丛书的文章承接前两套的一贯风格,都是网友们吐露的真实心声和真情实感,他们在网上写下这些原汁原味、舒畅优美文字的时候,本没有想到要以传统方式发表,因而,就更显得真实可贵。网上发帖是一种最自然、最人性化的表达方式。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点,这些发源于网络的文字,便具有了区别于传统的独特语言风格。它们诙谐、轻松、自然、清新,读了之后,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愉悦。在一个个新奇、怪异的网名后面,展示给大家的是一颗颗坦荡真诚的心灵。    近来,网间有一个新词颇为流行,就是“博客”。在国外,它被叫做“网络日志”,到了中国,被几个IT学者翻译成了“博客”,像“黑客”、“红客”、“闪客”等词一样,给人一种网络世界特有的神秘感。    其实说白了,博客就是一群乐于网络交流的人。他们分类聚集在一个个特定的网络空间,每人独自诉说着自己的心声,向一个个网络过客展示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文笔才华。博客与论坛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论坛以“话题”为中心,而博客以“个人”为中心。从目前来看,博客们几乎都是从“论坛”里毕业的,先在浅水区熟悉水性,再到深水区修炼。收录在本套集子里的写手,有许多已经在中青在线上有了自己的“网友文集”,这为中青论坛今后开设基于“个人出版”的“博客区”做了很好的铺垫。    还是回到本套丛书上来。这套网络丛书由中青在线活动策划部主策划,仍然为四册,主题分别为男人、女人、同学、职场。丛书中的文章和跟帖全部取自中青论坛的“三十而立”、“情感故事”、“同学论坛”和“职场就业”。四本书的编者都是中青论坛的版主或网友。    其中,《男人备忘录》的编者为版主李新;《同桌时代》的编者为版主木白,《人在职场》的编者为网友小小斌斌,《女人现在时》的编者为奕奕。在这里我要向这套丛书的所有作者和编者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向长期活跃在中青论坛,但因种种原因,作品未能收录其中的所有中青在线网友表示歉意。让我们寄希望于未来。                                                       中青在线总经理  刘学红                                                           2004年3月于北京

编辑推荐

《人在职场》:这是中青论坛丛书的第三套丛书,收录了中青在线BBS上所有有关职场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描绘了最自然、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提供了最适用、最实际的求职经验,提出了最诚恳、最无私的求职忠告。经过编者的精心遴选,结集成册,是即将步入社会和职场的青年人的最好向导和最忠实的伙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在职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