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出版时间:2003-1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Zhongshu A. Qian  页数:695  译者:JEANNE KELLY & NATHAN K. MAO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围城(中英文对照)》是一部以时代为背景,关注时代,关注人生的杰作。它与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以及作者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围城(中英文对照)》中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形象,正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汇背影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尤其是方鸿渐、赵辛楣两人,可说是作者的两个化身,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可看见作者的影子。从这些知识分子身上,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所谓“文人”“学者”的人生经历。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所以说,这是一部时代的著作。《围城(中英文对照)》中的英文部分由珍妮·凯利[美]、茅国权合作翻译。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于2003年10月再次刊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不同要求。

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 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 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书籍目录

《围城》汉英对照本前言









章节摘录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这是七月下旬,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  这条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Vicomtedebrageloone)正向中国开来。早晨八点多钟,冲洗过的三等舱甲板湿意未干,但已坐立了人,法国人,德国流亡出来的尤太人、印度人、安南人,不用说还有中国人。海风里早含着燥热,胖人身体给风吹干了,蒙上一层汗结的盐霜,仿佛刚在巴勒斯坦的死海里洗过澡。毕竟是清晨,人的兴致还不  没给太阳晒萎,烘懒,说话做事都很起劲。那几个新派到安南或中国租界当警察的法国人,正围了那年轻善撒娇的尤太女人在调情。俾斯麦曾说过,法国公使大使的特点,就是一句外国话不会讲;这几样警察并不懂德文,居然传情达意,引得尤太女人格格地笑,比他们的外交官强多了。这女人的漂亮丈夫,在旁顾而乐之,因为几天来,香烟、啤酒、柠檬水沾光了不少。红海已过,不怕热极引火,所以等一会甲板上零星果皮、纸片、瓶塞之外,香烟头定又遍处皆是。法国人的思想是有名的清楚,他们的文章也明白干净,但是他们的做事,无不混乱、肮脏、喧哗,但看这船上的乱糟糟。这船,倚仗人的机巧,载满人的扰攘,寄满人的  希望,热闹地行着,每分钟把沾污了人气的一小方水面,还给那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  照例每年夏天有一批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这船上也有十来个人。大多数是职业尚无着落的青年,直在暑假初回中国,可以从容找事。那些不悉没事的学生要到秋凉才慢慢地肯动身回国。船上这几们,有在法国留学的,有在英国、德国、比国等读书,到巴黎去增长夜生活经险,因此也坐法国船的,他们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船走得这样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不知哪里忽来了两副麻将牌。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妙得很人数可凑成两桌而有余,所以除掉吃饭睡觉以外,他们成天赌钱消遣。早餐刚过,下面  餐室里已忙打第一圈牌,甲板上只看得见两个中国女人,一个算不得人的小孩子——至少船公司没当他是人,没要他父母为他补买船票。那个戴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年龄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过新派女人的年龄好比旧式女人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订学家所谓外证据来断定真确性,本身是看不出的。那男孩子的母亲已有三十开外,穿件半旧的黑纱旗袍,满面劳碌困倦,加上天生的倒  挂眉毛,愈觉愁苦可怜。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的中国人的脸。他刚会走路,一刻不停地要乱跑;母亲怕热,拉得手累心烦,又惦记着丈夫在下面的输赢,不住骂这孩子讨厌。这孩子跑不到哪里去便改变宗旨,扑向看书的女人身上。那女人平日就有一种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神情——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或喜酒席上过时未嫁的少女所常有的神情--此刻更流露出嫌恶,黑眼镜也遮盖不了。孩子的母亲有些觉得,抱歉地拉皮带道:“你这淘气的孩子,去跟苏小姐捣乱!快回来。--苏小姐,你真用功!学问那么好,还成天看书。孙先生常跟我说,女学生像苏小姐才算替中国争面子,人又美,又是博士,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呢?像我们白来了外国一次,没读过半句书,一辈子做管家婆子,在国内念的书,生小孩儿全忘了——吓!死讨厌!我叫你别去你不干好事,准弄脏了苏小姐的衣服。”苏小姐一向瞧不起这们寒碜的孙太太,而且最不喜欢小孩子,可是听了这些话,心上高兴,倒和气地笑道:“让他来,我最喜欢小孩子。”她脱下太阳眼镜,合上对着出神的书,小心翼翼地握拄池孩子的手腕,免得在自己衣服上乱擦,问他道:“爸爸呢?”小孩子不回答,睁大了眼,向苏小姐“波!波!”吹唾沫,学餐室里养的金鱼吹气泡。苏小姐慌得忪了手,掏出手帕来自卫。母亲忙使劲拉他,嚷着要打他嘴巴,一面叹气道:“他爸爸在下面赌钱,还用说么!我不懂为什么男人全爱赌,你看咱们同船的几位,没一个不赌得错天黑地。赢几个钱回来,还说得过。像我们孙先生输了不少钱,还要赌,恨死我了!”苏小姐听了最后几句小家子气的话,不由心里又对孙太太鄙夷,冷冷说道:“方先生倒不赌。”孙太太鼻孔朝天,出冷气道:“方先生!他下船的时候也打过牌。现在他忙着追求鲍小姐,当然分不出工夫来。人家终身大事,比赌钱要紧得多呢。我就看不出鲍小姐又黑又粗,有什么美,会引得方先生好好二等客人不做,换到三等舱来受罪。我看他们俩要好得很,也许到香港,就会订婚。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了。”苏小姐听了,心里直刺痛,回答孙太太同时安慰自己道:“那绝不可  能!鲍小姐有婚夫,她自己跟我讲过。她留学的钱还是她夫婚夫出的。”孙太太道:“有示婚夫还那样浪漫么?我们是老古董了,总算这次学个新鲜。苏小姐,我告诉你句笑话,方先生跟你在中国是老同学,他是不是一向说话随便的?昨天孙先生跟他讲赌钱手运不好,他还笑呢。他说孙先生在法国这许多年,全不知道法国人的迷信:太太不忠实,偷人,丈夫做了乌龟,买彩票准中头奖,赌钱准赢,所以,他说,男人赌钱输了,该引以自慰。孙先生告诉我,我怪他当时没质问姓方的,这话什么意思。现在看来,鲍小姐那位示婚夫一定会中航空奖券头奖,假如他做了方太太,方先生赌钱的手气非好不可。”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  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编辑推荐

  《围城(中英文对照)》里,作者描写了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这类人,作者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围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非常不满意 书很皱
  •   说好的精装,不带这样的
  •   围城(中英文对照)
  •   很好很强大,天狗服务就是好
  •   高端大气上档次高端大气上档次
  •   看起来非常美
  •      说来将这篇围城的评论写在这里十分的不合适,因为这次并不是买了书实实在在的从头看到结尾,而是听宗煜老师的读小说听来的。
       听小说却让我大开眼界。围城之前是看过的,虽然被奉为经典,但是之前我读起来给我一个这样的印象:一个满腹牢骚的老头辛辣的讽刺着周边的一切。听完小说后,我才知道自己将书读偏了,没有读出滋味来,没有体会出作者辛辣讽刺背后对命运无常,对作画弄人的感触。这次宗煜老师代替了我读的部分,省掉了读的苦楚,又有着听的方便。这次从南京回家的长途汽车上,静静听着围城故事一点一点展开,看着路边树木一颗一颗向后边退去,心慢慢进入这个故事。
       围城,最为出名的一句话:婚姻就像一个围城,里面的人想进来,外面的人想出去。可能是生活的历练,没有任何的婚姻经历,对这句话没有多大的感触,当我读书第一读到这句话,当听书,听到这一句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给我留下最新印象的是优雅的词汇,我开始用这个词汇形容自己的感受,但是感觉并不贴切,后来看围城的评论,才慢慢感觉出来是文字所描述出来的优雅。
       当然一个一个形象的说教,每当发生一件事情的时候,后面总有一个形象的联系,将人的选择比喻为吃葡萄,鲍小姐的描述真理总是赤裸裸的,修正为局部真理等一个个比喻形象生动,辛辣却令人拍案叫绝。
       故事并不复杂,没有离奇的遭遇,没有巧妙的计谋,没有绝望的守候,只有方鸿渐跌跌撞撞的回国经历。
       大致四个部分,回国的船上,与苏文纨和唐晓芙的爱恨经历,三闾大学,与孙小姐的婚后生活。但是人物却生动活泼,尤其对于人物之间的口上斗争更是一个比一个令人拍案。先与辛楣为苏文纨的暗斗,然后三闾大学的人事斗争,最后的夫妻斗气。语言辛辣到仿佛要刺向描述的人物。
       命运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比如与唐晓芙的分手,形势到了,霉运也到了,唐晓芙再也没有在方鸿渐的生命力出现。
       当一本书在犯上最后一页后留下一丝惆怅,这就是一本好书。
  •     
      
      《围城》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钱锺书最成功的文学创作。小说的故事是由主人公方鸿渐于1937年乘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Vicomte de Bragelonne)自欧返国开始,主要讲述方鸿渐回国后经历事业上的一波三折,和在爱情方面与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作者用幽默辛辣的讽刺,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活画了30年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1)的辛酸人生。
      《围城》涵概了太多意义和丰富知识。很难简单的定义它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你可以说它是知识小说,可以说它是现实主义小说,也可以说它是恋爱小说,更可以说它是幽默讽刺小说。因此有“史景迁的结论是如果没有西方文化知识的读者是无法领会《围城》里的讽刺文,同时无法分辨是博学还是在卖弄。何独西洋文化,其实读者对中国文化不甚了了的,也一样不能欣赏这部小说。”(2)而《围城》的象征,在大多数的读者眼里正象书中的比喻,围城是象征着婚姻,其实围城可以象征很多东西,作者在后来也通过方鸿渐之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3),的确“《围城》象征着方鸿渐的人生观,实际上也代表作者自己的。”(4)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关于《围城》的分析文章很多,大多是关于小说的主题和钱锺书的智慧,人物分析也集中在方鸿渐这个主人公身上。的确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方鸿渐这位具有丰富喜剧表象的悲剧主体,可是小说中出现的不同的女性形象也并不是简单的点缀和陪衬,她们大多也是作者讽刺的对象,给人的印象是除了唐小姐,似乎都不是什么好女人。这些女性形象在钱锺书剥皮见骨刻画中象极了小丑,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的嘲讽让人们忽略的她们身上的悲剧色彩,而我认为这正是钱锺书在为这些女性悲剧命运发出的一声无奈的叹息。正象钱锺书在《说笑》一文中说到“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5)围城是一个悲观人生的象征,在城里徘徊的不仅仅是方鸿渐一个人,《围城》里的女人们也是在城里城外的矛盾中挣扎,她们的悲剧命运同样值得同情,本文就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围城》中女性的悲剧人生。
      
      
      一
      性格决定命运,而决定性格的又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荣格分析“一般来说,性格的复杂是基于千变万化的表象(行为)而言的。其实,性格复杂归根结底受制于深层因素,即所谓灵魂深处,如动机。正是人们内心所产生的动机是复杂的,决定了行为的复杂性。处于行为和动机之间,便是处世态度。处世态度也决定着动机的是否发生,从根本来说,处世态度受制于动机,受制于积累的应激经验。所以了解人的性格,必须纵深窥探。”(6)所以想要分析《围城》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暗示,首先要对她们的经历和生存环境有所了解。
      小说里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出现的女性,她们的出身和经历各不相同,这也成就了她们千差万别的性格特征,鲍小姐的无情与放浪,苏文纨的虚荣与媚俗,孙柔嘉的刁滑与心计,唐晓芙的纯真与幻想……但是对于她们悲剧命运起着决定意义的还有一个统一的大环境,这就是当时纷乱矛盾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中国。
      《围城》的故事是从1937年开始的,这一年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多年恐吓、蚕食中国领土之后,日本终于全面开战。日本在华北扶植亲日政府,迅速巩固其对该地区的占领。中国在淞沪一带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抵抗。双方死伤惨重。1938年,日本在南京扶植亲日政权,与华北的亲日政权遥相呼应。武汉失守之后,国民党军队继续溯江而上,撤过三峡之后在四川重庆设立陪都。“历史该如洛高所说,把刺刀磨尖当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7)虽然《围城》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但小说中战争无处不在。方鸿渐和另外四人结伴,或坐公共汽车、或坐船、或步行,有时还坐轿,长途跋涉几个星期,投奔三闾大学那方净土。相关几章写得很精彩,很微妙地介绍了战乱所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正统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儒家道德体系分崩离析,女性解放的思想出现在知识女性的意识里,但这种意识并不是彻底的革命,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它的基础宗族制度的封建遗留还在继续贻害着女性及女性知识分子,在整部小说中到处弥漫着这些女性知识分子无力也无从解放自己的怅惘情绪。她们兼修中西文化有现代意识,她们追求人格价值体现与理想生活境界,而她们却无法摆脱男权的宗法制度,无法摆脱颠沛流离的动荡时世,她们在这种矛盾的夹缝中寻求突围,这种尴尬的处境,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二
      《围城》中的各位女性在作者笔下大多是讽刺和鄙夷的对象。对她们身世和经历的交代也不似方鸿渐那样的长篇,需要读者从细枝末节来仔细搜寻,太多时候我们带着作者笔墨中的感情去揣摩她们,而忽视这些饱受情感折磨的女性知识分子隐于文本的来龙去脉,如果清楚了解了她们的真实的生存状况,那么我们会发现这些的女性无论怎样挣扎突围都无法改变被宿命的纠缠,也是正这些知识女性对自我命运的觉悟和清醒,在她们身上那些悲剧的色彩才更加的强烈。下文将通过对这些女性的逐一分析来阐明这个观点。
      
      1、 鲍小姐
      鲍小姐这个人物只在小说中第一章出现便结束了,她是对方鸿渐命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个角色。她与方鸿渐的风流一夜,成为间接导致方鸿渐和唐晓芙的爱情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鲍小姐在读者眼中一个叛经离道的人物,她有姓无名,暗寓贬意,杨绎曾揭谜:“小说里的方鸿渐就受了鲍小姐的引诱。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8)而关于她的出身,小说里虽然没有明确的表述,但从 “葡萄牙人有句谚语说:‘运气好的人生孩子,第一胎准是女的。’因为女孩子长大了,可以打杂,看护弟弟妹妹,在未嫁之前,她父母省得下一个女用人的工钱。”(9)来看,我们可以知道鲍小姐的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虽然家族中有欧洲人的血统,也摆脱不了中国人男尊女卑的观念的影响,她没有自由,也没有机会念书,由于是家中长女,必须充当廉价的劳役,被父母使唤,所以走出这样困境的人生成为她的梦想,她很聪明,很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就象书里所说的“鲍小姐从小被父母差唤惯了,心眼伶俐,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所以她宁可跟一个比自己年龄长十二岁的人订婚,有机会出洋。” (10)鲍小姐寻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却陷入另一个困境。她的未婚夫能够给她金钱却不能给她爱情,他比她大了十二岁,他是“一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11)而鲍小姐“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的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长睫毛下一栓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象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12) 兼具了年轻与美貌,他们是极不相称的一对,根本不可能有爱情在他们之间发生。鲍小姐的感情之门被封锁,她需要他未婚夫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来生存下去,她很清楚贫穷的艰辛,所以她放弃了一般少女对爱情的追求,然而在心底她又渴望自由的爆发。极端的矛盾在鲍小姐身上体现,爱情受到禁锢和压抑,所以她从性的解放中来释放自己。在放浪形骸的背后,在冷漠无情的面具下面藏着她深深的痛楚。文中把鲍小姐比喻成“熟肉”(13)“熟肉”的保质期是短暂的,喻示着她短暂青春过后的悲凉结局。
      
      2、 苏文纨
      苏文纨也是方鸿渐的爱慕者之一,并且她的身份和学识远在方鸿渐之上,她向方鸿渐伸出垂青的手却并没有得到她希望的爱情。方鸿渐也认为苏文纨“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算得上是大家闺秀”(14)但是与此同时,方更确信自己不会爱上苏文纨。其实,一直以来,方鸿渐残忍的把苏文纨把当作填补空虚的工具。在鲍小姐下船之后,在上海感怀伤春之时,方鸿渐出现在苏文纨的面前,寻求温存与慰籍。表面上看苏文纨喜欢沉迷于“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流于浮浅和庸俗,其实她只不过想激起方鸿渐的爱情热情,她对方鸿渐用情深刻从女人的嫉妒中也能体现,在回国的船上,在对唐表妹的策略上,在对孙柔嘉的态度上,都可以看得出来。苏文纨是自信的,一是对自身条件的自满,二是方鸿渐对她爱情的错误暗示,第二点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以至最后,在苏文纨得知方鸿渐爱的是唐晓芙时彻底绝望,意气用事地嫁给自己原本十分厌恶的“四喜丸子”曹元朗。总结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苏文纨虽然渴望被爱,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但是这并未改变扎根于她意识深处向父权妥协的奴性,她依然视男性为女性的归宿,她的自我解放意识,依然在麻木不仁中沉睡。
      另一方面,在苏文纨身边的男性也沉醉在男权为尊的角色里无法自拔。苏文纨是个具有王者风范的女性,她骄傲,高高在上,而对于想得到爱情的她来说这样的姿态显然违背了男权的驾驭观念。首先是方鸿渐及他的家人,在他们心里并没有因为苏文纨的才学而更加欣赏,相反的,在残留的男权宗族观念影响下认为“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15)而方的潜意识里也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冲击,尽管他留学西方数载,可对于女人接受高等教育仍然心存排斥,更何况让他去仰视一个女人呢?他说“有头脑脑有才学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倾倒的,”又说“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16)再者是赵辛楣,虽然他自小就认定苏文纨会成为他的太太,也对这份爱情忠贞不渝,但他却不能对苏文纨俯首称臣,他有他的男人的骄傲,始终不肯为爱情低头,后来也因为悔恨导致了和汪太太之间的闹剧。相对于前面提到的两位曹元朗的成功不言自明。
      苏文纨没有得到自己渴望的爱情,只能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她的悲剧是自身性格和男权意识的正面冲突的体现。
      3、 唐晓芙
      “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17)唐晓芙聪明漂亮、活泼可爱又率性,在《围城》里众多被讽刺着的女性中是最完美的一个形象。就是这样的一个女性形象,也逃不掉命运的哀叹,她在没有打算和方鸿渐恋爱的时候爱上了方鸿渐,而这次爱情远离她心中的理想,“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18)当她对有丰富过去的方先生说这句话时,粉碎的不仅仅是方鸿渐的梦,连自己纯洁的少女情怀也留下了伤痕。唐晓芙所占据的笔墨固然不多,但是她的淡出代表着完美神话难以存在于现实的悲剧。
      
      
      4、 孙柔嘉
      孙柔嘉是《围城》里最精彩最完整的女性,文中不乏对她的细腻刻画,从语言、表情、行为,都有生动描写,许多读者也正是通过这些描写来分析得出孙柔嘉是心机深重,自私狭隘的庸俗女人。可是她又与方鸿渐这个主角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孙柔嘉的身上同样具有现实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是普通知识女性的悲剧代表。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的这句话可以证实这一点。“她原来是我们这个圈子里最寻常可见的,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19)
      的确孙柔嘉是一个很现实的女人,同那个时代大多数女人一样,把自己嫁出去作为人生的目标和事业。然而她必须自己努力,她的身世和鲍小姐有几分相似,也是家中的长女,只不过她家庭的环境要优于鲍小姐,她可以念书提高自己的价值以便在社会上独立,而对于前途和婚姻她毕竟需要自己钻营打拼。孙柔嘉的父母对她远远没有象对儿子一样的爱护,所以她把亲情投靠给了她没有儿女的姑母,来为自己寻求经济上和亲情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又不远万里的背井离乡去外地教书,这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表面上看孙柔嘉是很幸运的,她在去往三闾大学的路上遇见了一贯怜香惜玉的方鸿渐,开始了孙柔嘉为获得自己向往的爱情而布置的层层圈套。这些圈套是给方鸿渐的,但同时也套住了孙柔嘉本人,在她成功的嫁给方鸿渐的同时,她的悲剧也开始了。孙柔嘉毕竟是个刚毕业的小女孩,她对男人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在船上偷听到方鸿渐和赵辛楣的对话之后,一个初涉社会的少女对方鸿渐的仗意言语产生了好感。而这个时期的孙柔嘉在一群良莠不齐的男人周围做事,她又必须为自己寻求依靠和保护,况且在战乱的时候她曾经与方鸿渐共付患难,此时的情境正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加之柔弱的表现和舆论的压力,方鸿渐又一次糊涂的堕入了爱情的旋涡,这一次连方鸿渐也不清楚自己到底爱不爱孙柔嘉,其实那只是对李梅亭恶意的语言进行冲动的反击。终于孙柔嘉的“处心积虑”没有白费,她成功的得到了她心仪的男人——方鸿渐。在那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孙柔嘉很聪明的绕过了正面对方鸿渐的追求,以特有的降低姿态来使方鸿渐陷入,这一点她要比苏文纨聪明的多,因为她更深谙那种时代里女性必须低于男性的潜规则,可是就算她再高明,这一手段只能用于方鸿渐身上,在那样的动荡的年代里,在虚伪丑恶的人世中,她选择和追求好男人的范围小之又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无用”的方鸿渐,在那样狭小的圈子里的确是上佳人选。孙柔嘉达到了她的人生目标,却拉开悲剧婚姻的开始,在进入围城之后才发现,这原本也不过是另外一个困境。她一心想把丈夫方鸿渐当作事业去经营,而方鸿渐却不轻易肯接受她的驾驭。她企图通过控制丈夫而得到的女性生存保障的愿望破灭了,她被围困在城中找不到出路。孙柔嘉在围城内外的徘徊与挣扎正是她自身的悲剧命运的体现,同时是对当时普通女性知识分子的无力挣脱命运的枷锁的一种标示。
      
      5、 其他女性
      小说中除了出现以上四位与方鸿渐有情感瓜葛的女性以外,还从一些情节中穿插各式各样的女人。其中有几个形象生动的女性,在她们身上同样可以感受到那隐匿着的悲剧气息。
      方鸿渐第一次相亲的对象,那个阅读了《怎样去获得丈夫而守住他》的张小姐,作者就借助方鸿渐的心理活动“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碗饭。”(20)来道出,作为女性的可悲与可怜。而书中闪过的另一位女人汪太太也是一个没有“历史”的悲剧人物。在小说中,汪太太的悲剧式婚姻的开头和结尾是隐匿的。而三闾大学的另两位女性,范小姐和刘小姐,在汪太太的引导下出场。其中描写汪太太酷似了苏文纨,而且图有才气嫁了个极不相称的丈夫,以至心中怨积日深,得了个病美人的姿态,这个人物的悲剧也照应了苏文纨的悲剧,而她所牵引出的两位女性同样被困境包围着,她们在一场男主角无心的相亲中尴尬收场,无奈又无力的“突围”之后虽然淡出文本,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命运的作弄与悲凉。
      这些女性作为穿插于《围城》的过客,为时代给女性带来的悲剧又添上了沉重的一笔,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文字背后隐约的叹息声。
      
      “爱情的悲剧是情感冲突和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21)而这些游走于《围城》中女性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时代的悲剧与个性悲剧的冲突与结合。在她们生活的时代里,封建父权意识无处不在的摧残与锈蚀,使得每个置身其间的女性都无处遁形。她们因此而只能把实现自我的方式局限在婚姻的范畴里,而且对于情感的被动于压抑酿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同又相似的悲剧。虽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下的旧中国,女性接受教育和先进思想的机会增多,但是封建社会男权的宗法制度,无时无刻不制约着女性真正的解放,长期以来从思想上的压制与灌输,使得这些接受西化教育的女性知识份子仍然没有勇气反抗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大环境方面岌岌可危的国情也为这些女性的命运增添了无法喘息的压抑,所以说这些女性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是爱情婚姻上的困境,更是她们自身无力也无法摆脱的时代环境所给予的操控而无奈妥协的悲剧命运。
       论文完整版(带摘要和注释的)http://www.douban.com/note/129686038/?qq-pf-to=pcqq.temporaryc2c
      
      
      很多年前写的毕业论文
  •      丰富,是我读完小说最简单直接的感受。
       24万字,从 周二晚上值班开始,周三下午加晚上,周四全天,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
       方渐鸿 无疑是小说的主线,围绕他的人生起伏,将故事串联起来;内容涵盖极广,爱情,婚姻,政治,旅行,留学,教育,家庭,战争,职场,形形色色的嘴脸,可算是应有尽有。
       故事滑稽,有些地方议论深刻,有些隽永,也有创意性的见解和语言,足见钱钟书老先生的人格魅力和语言功底。
       人物情节上,渐鸿 总是一个不走运的小丑,懦弱偏执狡黠,他跟着赵辛湄跑到 湖南又被 开除回到上海,还想逃离上海区重庆。
       爱情主线随之而变从曼小姐,苏小姐到唐小姐、孙小姐,最终走入婚姻殿堂的不是最中意的人,婚姻中小打小闹不断,是对婚姻、事业、人生各方面的真实揭露和讽刺。
       围城 是一种观察世界 、品味人情的一种方法,深谙此法,诚将受益。
  •      这样名副其实的大作,我抖机灵写个小短评,怕是写得既无新意也难深刻。可看完之后又颇受感触,还是想记下来一吐为快。
      
       思量过,世上的故事就那么多,男欢女爱的心理机制就那么几种,生活的五味杂陈就那么几样。归结最终不过“饿了撑着了和意犹未尽”。
      
       然而,好的作品永远都能再其中找到它所描述的对应的现实意义。起初不更事时,一会觉得作者写的简略了,本该是言辞训诫的事情,说得却心灰意冷般的既往不咎;一会觉得作者写的夸张了,本该是理智取巧的事情,事中人却愤慨万千暴怒自怜。想来可能是作者爱以跌宕情节讨好读者,或是又爱标新立异地自蒙神秘面纱。十六七时,看别人的故事,老是一板一眼规行矩步地推判,还不时附上各种异想天开,以为理智和常识可以统领所有的言行神色,特别以为可以管理情绪,万料不到,情绪远在理智对立面,甚至一度制约理智,或披着理智的外衣,饱满地含着情绪的内核。
      
       星爷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戏里他看《一个演员地自我修养》看得如痴如醉。当年看他的电影,也是追个装逼风,一会大笑一会暗骂演得刻意情节又随意,而今再看,都是恳切的辛酸。大部分时候,我们演不了别人,也演不好自己。谎撒得不坚定,寒暄得不地道,等等,儿时不屑于干的事情,现在干完了简直还需要一个女娲补天!
      
       磨叽这么久,都想骂我怎么半个字都没扯到围城。可你要是看过围城,大概不会这样认为了。
      
       生活的故事尸横遍野千头万绪,可规矩就是一个“we are animals"。以主流价值观,以兴趣,以量力而行,以志向,以责任,以等等,为行为导向。可初意虽好,慎始难慎终。
      
       方鸿渐,游学多年,情急买个假文凭遮羞,藉此,那些真文凭仿佛更善遮羞,遮住了一个人的恶俗和无知。而于出国一事就比似打了个疫苗,从此不会再对出过国的人虔诚艳羡,不过尔尔矣。
       苏文纨勤学多年,满以为才情容貌兼备新潮思想,终于配得上好家世滋养出来的高眼界,没意料,不是世风易变,而是自己对世界的误读太多,绫罗绸缎裁出来的香奈儿洋服,也经不起累月地挂橱窗,久了照样积灰,还不如压箱底,至少不会看多了腻。
      
       书中”明白爱情跟性欲一包双生,类而不同,性欲并非爱情的基本,爱情也不是性欲的升华”,观之,通“情和理”,类而不同,而人们极其容易依惰性和惯性,把事物的次序当成因果关联。
      
       “平生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可鉴那时还没装逼一词。扩大了讲,纽约来得大叔也看不上大上海的洋派女郎。话虽在理,句句掷地,可这讲话的人实在难让人信服,秉“西学为用"之精神,没换得一套务实诚恳,反倒是一身的虚浮讲究。无怪于,爱情上失衡受气,工作上失意踌躇。
      
       “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词,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可惜就算溢于言表的快乐和得意,都会千方百计地物化出来晒得路人皆知,草木皆闻。CK的领子要竖起来,爱马仕的H要挂腰中。
      
       “木讷朴实是韩学愈的看家本领。现在人有两个信仰~~略”,哪有一个宗旨可以安心去信奉,哪有一个规矩可以不离其宗。总觉得有捷径可以走,不知最大的捷径就是你未曾想要去走捷径。
      
       最深的印象还是那句 “一切机关的首长上办公室,本来像隆冬的太阳或一生里的好运气,来得很迟,去得很早”,轻轻细细地念起来,戏虐中饱满感伤,深于一切语言,深于一切啼笑,荡气回肠。
      
       种种俏皮地犀利,盛情地深刻。看完了再回想时,像对水窥貌,朦胧似己,反深得要领;像水中月的人生,捞得自己一身淋漓。
  •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围城看完了。
      我看书其实蛮快,半个月看完一本书相对于来说已经是速度有点慢了。
      这样的小说,和言情武侠小说不一样。我总是看的认真而且看得慢,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
      我不喜欢里面的男主方鸿渐。懦弱,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懂拒绝。
      在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懂得拒绝,我觉得人最应该学会如何懂得怎么拒绝感情。
      
      在那个时代,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很多思想都还传统,很封建,在我看来甚至是迂腐。方鸿渐可能骨子里是放浪不羁的,看不起当时的很多人,很多看法。但是,他情愿当一个牺牲者。他太自负,一事无成,还娶了一个自己也不确认到底喜欢不喜欢的女人。孙佳柔也是一个极其有心机的女人。为了跟方鸿渐结婚不折手段。为了跟这样一个男的在一起而耍手段,这样到底是不值得的。
      
      钱钟书的写作手法很幽默很讽刺。
      看这样的小说多了,以后讽刺人起来会不会变得很厉害呐?
  •      《围城》是前一段时间读的了,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说很好就跟风来读。
       很多细节已经记不大清楚,但是清楚地记得,大人物之一—赵辛楣才是理想的男主人公形象,很爷们的做派,学政治,善言谈,想象中,也应该是那种高大的暖叔形象吧。
       苏文纨,自信虚荣,不少有学识的姑娘多少都会如此。如果唐晓芙的萝莉形象或是鲍小姐的风韵加上苏小姐的学识,那才是理想中的女主人中形象。当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完美。
       关于方鸿渐,回国船上邂逅鲍小姐,见识过苏文纨,追求过唐晓芙,最后和连名字都听起来十分温柔的孙柔嘉结了婚。我想钱钟书给他如此丰富的经历一点都不会委屈了他,足够表达很多人的感想。像孙柔嘉一样的姑娘真的很少见,至少我在文科班呆了两年半没有见过,但那确实是无数男生理想中的她吧,温柔如水。
       生活中的琐碎会打破很好美好,温柔的孙柔嘉也会抱怨方鸿渐,也会有争吵。原本我信心满满的相信,未来的我和他是可以一辈子不吵架的,绝不会,成长于温馨和谐的传统家庭,没什么脾气也不会因为什么而生气的性格,有什么事情你说大家一起商量呗。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发现不大可能,真遇到事情的时候比谁脾气都大。
       但是,找不到永远都不会争吵的他,可以等待一个愿意跟他吵好多年好多年的他。爸妈可以因为一句话,因为拿东西,因为做顿饭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开始了,爷爷奶奶那么大年纪也还是会争吵,矛盾似乎是生活中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吧,彼此坚信相守不相离。
       《围城》的主题也就是如此吧,城外的人望着城内,期待与羡艳,城内的人望着城外,怀念着当初不被琐碎打扰的生活,也没准沉醉于世俗的琐碎呢。这句话送给爸妈。
  •     不得不承认,大师级的作品就是不一样,每一句都写得精准到位,用作少的字却激发出人最大的想象,读完之后印象深刻。这更印证了那句话“我们不是什么书都读的”,就好像说“我们不是跟什么人都一起走的”。
      
      觉得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告诉人不要瞎想,不要幻想,哪里的生活都一样,你在这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的生活过好,不要想着这个地方的生活不好换个地方生活就会变好了,这种想法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是自欺欺人。就好像一个故事说的,一个人在黑暗里丢了钥匙,却在有光的另一个地方找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有人问,你在那个地方丢的钥匙为什么来这里找?那人回答,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能看到啊。其实想想, 真的是生活出了问题了吗?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我们的思想,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是最合理的吗?
      
      遇到生活的瓶颈就井下新来好好调整,不要企图逃避生活。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生活一直都是在此处,如果我们因为羡慕别处的美好而追求别处,那别处也终究会被我们变成下一个此处,最后的最后,我们将没有逃避指出,甚至没有容身之处。最明智的办法,是改变自己,最好的是成为对的自己,并拥有强大的气场,将周围的一切变成是对的。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     从高中就知道有这本书,一直拖拖拉拉直到最近才把它下载到手机以用于公车上看,
      文章一直围绕着方鸿渐从留洋归来到结婚这个时间段的感情故事叙述。主人方鸿渐是一个自大,又不甘于现实生活状况的人,挂着造假的海龟头衔在战争年代忽悠各种乡亲父老,诉说着各种外国新思想,哲学新思维,却被“行外看不懂,行内看笑话”,而他的不甘于现状,就正如孙柔嘉姑妈所说的:"没什么本事,脾气却很大“,回国后的几份工作都是亲戚或杜辛楣的介绍,而并不是靠自己的本事与能力,重点是当出版社王先生说道辞职时,却不过问自己妻子与岳父的意见,与王先生说话铿锵有力,大义凛然地和他一同辞职,也并未考虑到自身家庭的负担与责任。这样不脚踏实地办事冲动的人,也只能成为一名庸人。
      而事实上,读《围城》的同时,隐隐地在方鸿渐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影子,狂妄自大又不甘现状,深思熟虑又优柔寡断。在评论方鸿渐为庸人的时候,也是在提醒我自己,万万不能成为这种人,一切都要回归自身,”一枝草一点露,一点露一条路,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沒有一个偶然是意外“。
      请等待。
  •     佩服钱钟书的《围城》,正像一些读者说的,钱老真是骨子里是个对学问很纯粹、干净的人,这是一种精神贵族,不会让人觉得高处不胜寒,却又像丁香花一样,味道香而醇,只要有人愿意放开她的五官去聆听、轻嗅,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现在可以说,挺佩服钱钟书。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家形象,有真才实学,同时骨子有纯粹、干净的生活态度,嬉笑辱骂信手捏来,而且让读者敞开大笑,在笑中又感到深深的惆怅,回过神,已经分不清是笑书中的人物,还是笑那个像书中人物的自己....
       作为一个女人,我自己比较关注苏、唐、孙三位女性。苏小姐大家闺秀,长得好看,又有学识,但是不免染上桃花朵朵开的小姐脾气。个人觉得苏小姐有时会有些小心机,占有欲强,明明不想唐去和方赴约,却有假探询问,言下之意还不想让唐和方单独约会。女人心,海底针,学了那么多学识,到了情场上,果真有些自私。所以有时我也会对照我自己,在苏小姐身上隐约找到我以前有的一些影子,喜欢被人围绕,却又有时看不起别人。但我没有苏小姐那么不识趣,会对对方有期待,要等对方亲口拒绝才恍然大悟。其实方的一些推脱,已经暗示他不是很中意苏小姐,但苏自己自作多情想让男人们为她争执起冲突的戏码,真是让我觉得苏小姐确实不够大气,小家子的千金。
       唐小姐则是蛮喜欢她的,可惜最后和方分开了,原因我不太记得是什么了,但个人觉得,唐和方还是挺配的。只是可惜了方,方因为谈了太多女人,导致最后真爱的女人也会怀疑:你到底是真心爱我吗?所以在此也提醒一部分心不定的男生,还是要对自己的感情谨慎一些,多采野花,最后最美的花反而瞧不起你或者会误会你了。
       孙小姐呢,和方订婚前感觉比较模糊,订婚之后,尤其结婚后,哇塞,不仅嘴和刀子一样利索,而且我看不到中国女性应该有的柔美。我自己确实觉得,我身上带有以上三个女人的混合影子,时而可爱温柔,时而刀子嘴脾气大哗啦哗啦让男人受不了,不过,看了《围城》,我想我会继续反省我自己,怎么样做才是个我心目中理想状态的好女人,反正,至少我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钱老对文学、学术那种比较纯粹、干净的态度和观察,让我们读者得以看得畅快,同时,又能有所感悟。我想如果我以后去做大学老师的话,我会比较自卑吧,因为,钱老确实是我们大学老师当中非常好的一个榜样!
  •     围城是我这学期真正想去认真读的一本书,以前也粗略的看过几遍。只因为想要再看,是因为被钱老的智慧和风趣所吸引,自打认识围城之后,就私下觉得中国近代所有的小说顿时就失去颜色。不过围城终究是学人小说,难免多一些学究气,也没有多数小说家的天真气,反倒就不显得那么可爱。如果把一板正经的语言加在围城这个故事框架里,那么一定会索然无味,也没有那么多人反复全看了。我想围城之所以可爱主要是在于他自身的无可替代的语言魅力。人们也说,围城与其它小说最主要区别之一,是它的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不是给每个人戴面具。但和故事框架一样,比如描写男女平等的小说那么多,为什么单单只有《简爱》成了女性心中的圣经。这是有所区别的。差的小说各有不同,但是优秀的小说,其成功之处,本身的语言魅力绝对是最重要的一颗砝码。如果只考虑故事的好坏,那诺贝尔理应给天才的故事家。语言大师终归是语言大师,有时候看起来甚至是有些蹩脚的故事,在他们手上都会绽放光芒。不过个人觉得名著最终的结果都是被过度的诠释,人们的解读甚至很大程度超越了作者创造之初的意图,这都是评论家的功劳,大有多管闲事的良医一样,明明病人是胃需要手术,结果连同肠子也给人开了刀,原因是确定他的肠子是否健康。你吃的蛋好吃,就非得解剖生蛋的鸡,看有什么特殊之处,结果生蛋的鸡就遭了殃。个人因为天生懒惰,看书从来都不肯记笔记,所以就不像很多人那样可以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左一句某某某人言,又一句某某某人曾说。让人一看顿时肃然起敬,觉得人家比自己高明有学识,也因此每当写一些东西的时候深感痛苦,搜刮一肚子也找不出几个像样的句子来证明自己是属于聪明人一类,想想就不知何等后悔,大有从此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想法,把所有看到的话都当警句死死的装进自己脑子里,就可以无限装逼了,让人也来膜拜,哈哈,一听就觉很爽。所以围城里的好句子就成了我被抄袭的榜样,譬如本人看过很多应试作文,一句接着一句都是移抄,改卷老师一看完,恨不得把别人的大腿拍断,断定此辈定是未来大才,我也因此后悔当初 不干这等好事,享受这样的待遇。
      然而围城终究只是钱老的围城,并不是说自围城一书出,这本说就当真是属于我们读者的。我们这一辈子都在不断的路过桥再走过路,可以看到无数好的风景,但是风景终究还是属于大自然的造化,是自然孕育了这一切,所有就有很多人呼吁,除保护以外,拒绝任何炒作。围城再好,终不过是一部小说,可以当作茶余饭后的食粮,如果我们把自己吃的东西再掏出来仔细审视,一遍一遍的折腾,再给你吃会不觉恶心吗?当然我的比喻不恰当,因为文学不是真正意义的粮食,须得仔细考量,只有熟透了,才好下嘴,更有味道。但就怕烫了食客的嘴了,还是注意的好。
      
  •     医院云浮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云浮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云浮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云浮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云浮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云浮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云浮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云浮医院开诊断证明
  •     我买过两本<围城>.一本在高三时买的,记得清楚;另一本大概是大一买的,还是大二呢?
       总之他们全不见了踪影。昨天和培通了电话,异地恋嘛,幸好是有电话,幸好是生在了百里外千里外还能真切听到彼此声响的年代。她问我:"你丢过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我总不会说是哪个你的前任,是啃了一半儿的火腿肠。当时也许不太在意,认为是拉拉家常,回答的是孩提时弄丢妈妈的一个金耳环。现在想来,我应该回答是我的那两本不见了的<围城>吧。
       第一次见<围城>,是在我的高中同学王斯宇那里。他有这本书,我喜欢看他看的书。他实在是一个让我佩服的人,甚至仰慕。他有文笔,有情怀,有思想,这"三有"是个递增关系,和鲁迅的介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一样。
       经由他手,第一次看了<围城>。钱钟书著。书里是方鸿渐一生所遇之人,一生所历之事。最主要是他的爱情与婚姻。围城之于婚姻的意义大概都是懂的,"患入患出",大致是这样。
       喜爱这书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好看咯。一页页纸翻过去像是电影一帧帧地闪,轻松愉快,没有晦涩难嚼的字词。钱钟书写字的笔虽是钢笔,字儿却不是刚正不阿,他写的东西与人亲近,与生活亲近。杨绛先生那么爱他是有道理的,哈哈。
       再说我那两本丢了的书,实在是不幸。这样好的书按我习惯是一定收藏的,第一本不见了要买第二本,第二本没了如今想买第三本。加上借的王同学的一本,已经看过这书三遍了,最近又想念方鸿渐了,想念他写给唐晓芙的信,唐晓芙最终全还了给他;想念他在电话里对孙柔嘉的一念温柔;鲍小姐自然是不想的,她没有心;苏文纨这人,倒是不讨厌也不喜欢。
       昨天在网上看了看,大多是没有货到付款的。
  •     主人公方鸿渐从欧洲留学回国后,进出事业、爱情、家庭三座”围城”,屡屡抗战,最后仍免不了失败的命运,www.zjfkns.com书中还塑造了另一些“归海派”人物和国内的知识分子,如空虚无聊的赵辛楣,矫情浅薄的苏文纨,纯真可爱的唐晓芙,巧于心计的孙柔嘉,虚伪卑鄙的李梅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运用讽刺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入情入理的发掘了人物的隐秘心理。
  •     医院胶州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胶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胶州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胶州医医院胶州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胶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胶州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胶州医院开诊医院胶州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胶州医院开诊断证明断证明院开诊断证明
  •     先摘录杨绛先生为电视剧《围城》写得片头语:“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愿望大都如此。”电视剧《围城》是我最喜欢的电视剧,到目前为止没有之一,初次看时17、8岁,当主题音乐渐渐地低下来时,著名配音演员毕克的旁白就是这段话,年少的自己并不怎么明白围城的含义,只是被那沉郁浑厚的旁白声所震撼,以至于多少年后自己仍然会用毕克的语调来不时地引用这句话。那时的我,总觉得陈道明演的方鸿渐为什么总是那样怪声怪调,可现在又认为方鸿渐就应该是那副样子,还有就是英达饰演的憨厚有余的赵辛楣,葛优饰演的鸡贼兮兮的李梅亭,吕丽萍饰演的颇有心计的孙柔嘉,李媛媛饰演的白富美的苏文纨,……,那演员名单是如此的星光熠熠!
      似乎有些跑题了,还是回到小说的《围城》。自己认为这是一本文人小说,情节倒是简单,胜在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刻画了知识分子的群像,尤其是在三闾大学那段,自己读研究生时目睹高校老师的生活圈之后真是有那种感觉,不禁感叹:时代变迁了,人性没有变迁。而钱钟书先生在书中所体现的大家风范,不禁让人心向往之,尤其是这次分享会重读《围城》时看到赵辛楣做东宴请方鸿渐、苏文纨,又请了董斜川、褚慎明作陪那段,真正是旁征博引,可谓是学贯东西、学贯古今了,让人拍案叫绝。
      大家在分享中谈到了围城前后,也就是入城、适应和破城而出之时的想法,最终引申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吗?有位同事就谈到,方鸿渐对孙柔嘉并无真正的爱情,完全就是失去了赵辛楣之后,在三闾大学无依无靠后顺手捞的稻草,这种婚姻迟早要破裂。我倒不以为然,因为方鸿渐根本就不曾知道自己到底要些什么,所以婚姻破裂在我们看来是必然,在方鸿渐看来却是未必。在整本书中,方鸿渐其实都是没有人生目标和追求的,读大学是老子逼,出国留学是天下掉下来的,回国后的工作是岳父安排的,就连去三闾大学也是赵辛楣开始使坏偷偷报名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方鸿渐自己的计划。几年前,和几位同学聊天,有机关的、高校的、企业的和自己创业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悠闲的认为自己工资太低,收入高的认为自己累得猪狗不如,创业成功的感叹前路坎坷,都认为留校的最好,有钱有假期,还受人尊敬,可没想到他也一肚子苦水,课时压力大,各种评审多,评个职称难于上青天等等,也许的我们的围城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我们能改变生活吗?如果不能,那就适应生活吧。所以我们的冲进去是我们心中有那个理想,逃出来却是因为理想的破灭,而那些冲进去又不再逃出来的,其实只是适应了、麻木了,婚姻、工作,大都如此。
  •     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办医院常州开病假条【单ΩΩ:535982237】常州医院开诊断证明
  •     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盘锦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盘锦医院开诊断证明
  •     好多遍,弃一次,捡一次,勉勉强强终于看完
      
      文人下笔,犀利恶毒,让人读来不禁森森怀疑钱Sir跟他媳妇儿杨绛先生是怎么过下去的
      
      且不知为毛想起了个叫六六的专写婆媳矛盾夫妻失调房价蜗居物价蚁族balabala的狗血编剧
      
      想起隔了七十多年的古董们跟21世纪大好青年的忧虑相去无几...不禁幸灾乐祸兼万分同情自己
      
      的确是入木三分,只是若生活中所见所感比小说里切磋琢磨的故事来得精彩许多,任谁都不会舍近求远的吧
      
      正常人的兴趣所在都不会是关于阿鼻地狱详尽的描写,而是如何求得现世一本心经
      
      
  •      第一次读 《围城》是在初中一年级,那时候老师用大家上交的班费,组建了一个只有十来本书的小小图书馆。馆内的每一本书都算是名著,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楼梦》,《朝花夕拾》.....。十几本书,三十多个人分配不均,所以大家总是抢着阅读,其实那个时代的我们,没有多少孩子有阅读爱好,大部分可能就是为了享受哄抢新书的乐趣。
      
       那个时候我好像坚持读了很长时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是读到一半就放弃了。然后零零散散的,又开始抢其他的书来读,但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完完全全的读完一本。因为自己压根就没有读书的渴望。《围城》可能在某个中午的时候被我抢到,然后翻看了鸿渐和鲍小姐,苏小姐在船上的那部分。后来还了书,以后的很多个中午都没有在抢到它了。不记得了,也许是我根本就不想去读了。
      
      
       时隔十年多,在来读这本书。现在想想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没有继续读下去也许是对的,因为那时候,我不一定读的懂一些句子,而对于书的主旨,我也不一定会理解。
      
      
       习惯在读完一本书后,去看看别人的评论。一方面是加深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是想看看自己对主旨的理解是不是存在偏差。大学之后,开始让自己坚持不断的阅读,因为我觉得,阅读可以充斥大学生活的很多个无趣的午后和夜晚,而且对于自己修养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身体在路上是旅行,心灵在路上是读书”。这些话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会更有体会。身体在路上的限制性因素太多,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心灵在路上的状态是可以自己安排和调节的,而我一直努力的让心灵活跃。一个人在外的日子,有时候会绝望无助,很多个这个时候都是阅读来帮我填塞的。可能我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爱好者,但是我是个现实意思上的阅读追求者。阅读给予我的是一种与物质,与现实无关的存在,但是同时,它也改变着我对物质和现实世界的看法。
      
       我看到很多读者在讨论分析鸿渐这个角色,很多人都感慨,他不讨厌,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无用之人。其实如果我们转念一想,当今社会里的方鸿渐实在是太多了,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些刚毕业走上社会岗位,在职业生涯里磕磕绊绊的大学生。光鲜亮丽的考上大学,在学校里逃课,恋爱....荒废四年,最后拿到文凭。毕业后,拿着比工人还低的工资,然后不断跳槽,到了结婚的时候无房无车,然后一切的一切,总之生活缺少了安宁。
      
       作为这些大学生中的一员,我了解在我们当下的这个社会,有时候努力亦无法改变现状。但是,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就不再去努力。努力坚持必不可少,但是正确的心态也相当重要。不能总是活的像个孩子,要有一点追求,有一点担当,有一点处事的温和态度。
  •     曾经和一个理工科男生聊天时提到这本书,对方说没看过,并积极说有机会一定去看。现在看完,觉得他还是不要看为妙。姑且不算他能不能看明白书里面好些别别扭扭的文人心理,迂迂回回的大家庭关系,若是看懂了,只怕惹一身别扭气息,反不是那个自己熟悉的大喇喇的男生了。
      
      相比于主角方鸿渐,实在是更喜欢赵辛楣,工作有能耐,性格坦诚大方,就连吃醋斗法也显得可爱。在后记里看到说,赵先生的原形是钱老夫妇最喜欢的一个小孩儿,钱老想象了他长大的样子,给他安排这许多故事。而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心高气傲,一个混混沌沌,这样的组合难免招恨。
      
      书评都说唐晓芙是唯独一个最受作者偏爱的角色,全书唯独对她没有贬低和讽刺,像是做了完美化的处理。其实难说在赵辛楣的身上,并没有完美化的处理,或许不若唐小姐明显,但钱老难免因着对生活原型中小孩儿的喜爱,而难以想象到成年后的他会多添多少想象不到的令人讨厌的性格和言行。
      
      又念及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虽然只是旁观看个故事,还是忍不住为柔嘉抱不平,许是同姓孙?总觉得柔嘉实在是瞎了眼,费尽心思嫁给鸿渐,可却全没有幸福,两人总像一对政敌,各自争斗,各自的团队也在争斗。鸿渐也真是陆姑母说的那样,本事没有,脾气倒很大。 看到鸿渐对柔嘉发难,难免在心理提醒自己,找丈夫最重要的还是要爱自己,不要指望丈夫给自己带来什么,图他的爱和温柔就够了。否则,难免像买了走势不好的股票,压在心里,着急受气,又舍不得抛掉。
      
      柔嘉明显比鸿渐踏实有本事,可是鸿渐家里却一力要求柔嘉像旧时妇女一样,结婚后在家作老妈子,伺候丈夫。看到这里的时候实在是胸中一口恶气,且不论婆家是否有权干涉妻子的工作权利,就单说鸿渐,柔嘉若不出去做事,他如何能养活自己和妻子?方家夫妇心里当然清楚大儿子没有本事谋得好差事,虽然嘴上卖乖,说是会帮他谋事,到头来还是坐地旁观,外加歪嘴多话。
      
      虽然小说里这样恼人的婆家和许多烦人的大家庭烦恼现在可能少了许多,但婚姻相处还是值得一再琢磨。
      
      大多数女孩子其实都还抱着买股票的心态在选丈夫,但不论最终收益如何,抱着这支股票的时候你开心吗?还是全不如未入股市时轻松自在?
      
      好生活我自己可以赚,不必全仰赖丈夫。如果结婚不能给我的生活锦上添花,那么倒不如继续自己生活。
      
      选丈夫不比挑股票,步入坟墓总得有爱情傍身才不害怕。
  •     人生、婚姻、工作每个都有限制、都有围墙,我们有时就被这些那些的限制给据住了,困在其中无法自拔。
      
      一直都知道这本书,从小就知道钱钟书的大名和这个下蛋母鸡的故事,但从没有勇气读。因为这个题目——《围城》,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很压抑的故事,不敢翻开第一页。
      果然评判一本书和一个人一样,都不能以外貌评判。里面的语言各种好玩儿,超级喜欢里面的骂人话,感觉用到现在也不过时。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O(∩_∩)O
      
      故事情节也很有意思,就是个人认为有点儿慢。里面的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我以为会有人是以钱钟书自己为原型的,实际上看了附录后的文章,才有点理解作者的意思。
      
      ps. 看了附录还好羡慕杨绛和钱钟书的生活,趣味横生。
  •      “鸿渐”是指鸟儿在天上飞,飞来飞去想捡个枝以作栖息之地,可是一直没有定止。暗示方鸿渐一生辗转,浮世飘蓬,什么事都没有落定。
      .........................................................................................围城吧
      
      加上刚刚看完的这一次,《围城》我总共看了四次。第一二次分别在初中高中,初中是由于老师推荐,高中纯属装姿态(觉得理科生拿着一本《围城》,想求个不一样),前两次最后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当初看了之后俨然只是记起部分情节,并不过多考虑,也少有顿悟的地方。
      大一的一次,可能是由于在外求学,有了辗转奔波的经历,算是有了一点,觉是《围城》的难以言喻之处。
      事实上,它还对我的情感经历有了一些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说不早恋,大学不恋爱等等,大多如此。
      
      这一次,经历了一次不算是恋爱的情感经历后,读了一些哲学书,历史书,再回读《围城》,想想自己身旁的社会,便是更有一种不涉世不言语的感触。
      
      实际上,我更加担心自己。因为我读《地平线》、《树上的男爵》《分成两半的子爵》以及《围城》等等的书籍,都会有一种感触,觉得自己或多或少都有这般或是那般的与主人公相似的性格,在同一件事的情境下的思维,有着与之相似的逃不开的人格牵就。比如书《分成两半的子爵》中坏男爵的自私、占有欲,那种不完整的性格特质。或者,我也是那个一直在找寻“根”,触觅地平线的人。
      《围城》,也是(或许,这就是名著之所以为名著了吧)
      
      钱老评方鸿渐,我个人感悟深的有两处:
      1,赵辛楣在西行路上最后对于方鸿渐的评价简短而尖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2,孙柔嘉姑姑评:“本领虽没有,脾气挺大”
      
      或许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质吧。方鸿渐的小聪明,口才好,富有正义感,对于人生、事业和爱情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善于讨女孩子的欢心。但同时又具有着爱面子、懒惰、软弱、遇事犹豫不决的毛病,书中他自己明白自己是个西洋人所谓“道义上的懦夫”,只怕唐小姐会看破了自己品格上的大弱点。 仔细思询,自己仿佛也有。
      
      方鸿渐被动地和这些人打交道,并具有讽刺意味地被自己所抵触的人和事控制掌握着命运。
      
      其实,大都数人,有何尝不是?
      
      
      大致如此
      
      
  •     生活中到处都是是非窝,你逃出了这一个却发现又进入了另一个。生活就是你羡慕着别人,别人也羡慕着你。怎么样逃出这牢笼?唯有抬起头朝上看,这是我的生活,我无比的热爱它,我要掌控它,我要在平凡之中寻找特别。一路走走停停,晒晒太阳,吹吹风,即使生活欺骗了我,那又如何?
  •      刚开始看这这本书。觉得有点看不下去,因为作者总让你感觉在讲一大推不相干的鸡毛蒜皮,这对于看惯情节大起大落小说的我,真的很不习惯。可是当看到差不多百来页的时候,渐渐发现蛮有味道的,虽说本书儿女家长里短了点,但这就是血淋淋的生活。
       看完整本书,最想说的是围城其实不只是存在于婚姻之中,它的意义不应该被局限在一个方面被理解。就比如说上大学这事,也是个围城。我的一些没考上好大学而不读的同学总是向我这个大学生投来无比羡慕的神情,一有机会他们就要嘲讽自己而美誉我的学历,一些还会兴致勃勃地问我大学学些什么,大学生爱做什么,或是问我有没有什么大事件可以给他们开开眼界,一般我都是虚伪地谦虚下“其实和高中没什么不同啦,我反而到羡慕你们,早出去工作,什么世面都见足了,经验丰富,比我们这些书呆子可强多了。”可是如果要跟他们换,心里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的。为什么呢?这就像男人想得到女人一样,别人得不到,你得到了,就是好的,就算这女人不是你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你还是会把她抓在手里,绝不会捧手相让,有总之都好过没有,而且曾经拥有过,就算是个坑也不大愿意跳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心里。
       世上的大多数事,或许真的像杨绛评论的那样,方鸿渐没有娶到唐晓芙,赵辛楣假如娶到了梦寐以求的苏小姐,也不过尔尔,因为结婚后会发现娶到得总不是自己的意中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