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

出版时间:2003-0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英)勃朗特  页数:344  字数:314  译者:张玲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译者十余年前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及,《呼啸山庄》是一部纯诗人写的小说,而不是哈代那样诗人兼小说家、更不是狄更斯那样纯小说家写的小说。就传统写实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和情节来说,《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只有男女主人公最为突出,而且实际上是他们二人的感情特征最为突出——而人的感情又本应是诗的首要元素。小说中其他人物,则缺乏像他们一样深刻强烈的感情内涵,因此大多淡而无味甚至不尽合乎常理。如伊莎贝拉之爱希思克利夫和小凯茜之爱小林顿,都是作家自己牵强作伐。唯有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真实、天然,充满魅力,兀立于其他人物之上,紧紧抓住读者,令人无暇挑剔、苛责。在结构方面,作为小说主体的爱情故事,发展到二人诀别,凯瑟琳长逝,似乎高潮已过,随后希思克利夫继续经受感情煎熬并向林顿、恩肖两家报复,应是从高潮至结尾的下坡路,到他五天四夜绝食梦游,则是一个回头浪,故事也就近于尾声,而这其间却穿插设计了大量第二代人的爱情纠葛,最后还布置了遥遥在望的大团圆,使本可精彩的结尾泛起了泡沫。爱米丽在这里似乎脱离了作诗而落入编写小说的迷阵。这恰从反面证明。爱米丽本为诗人,写诗,不论是以韵文还是散文,才是她的强项,《呼啸山庄》正是她以散文写的诗,它的巨大成功、突出魅力以及其中一些败笔,都源出于此。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
附录一
附录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呼啸山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
  •   怪怪的爱情
  •   可能错过了最合适的年龄去读这本书,总感觉有点不对味。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
  •      看得很揪心,小说的整体格调是深沉抑郁的,故事的以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变化为主线,向我们阐释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情感纠葛。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从小就是青梅竹马,无可厚非,双双坠入爱河。但是,因为凯瑟琳爱慕画眉田庄家的庞大资产而背叛了希违心的嫁个了画眉田庄的主人,致使希从此之后走上了复仇的不归路,人性也就此泯灭,每次看到他疯狂的复仇计划一步一步实现时,眼前便浮现他那狰狞的面孔,令人感到不寒而栗,究其根本,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理解,由爱生恨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情感形态也无时不刻的在提醒着我们理性与情感要想达到完美的契合是需要有非常大的情绪控制能力。
       女主人公为了金钱而抛弃了自己的爱情但是她却过得郁郁寡欢,物质上的极大满足并不能满足她情感上的空虚,无论什么时候她都在忍受着因为背叛爱情带来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煎熬,对于这样的一个悲情人物,是在是让人觉得又爱又恨,这样一个原本有着美好心灵的人正是因为强大的虚荣心在作祟嫁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最终却也逃脱不了悲剧的宿命,年纪轻轻的把自己白白葬送了。想说的是,金钱并不是构成爱情的全部,出自内心,不被世俗所羁绊的去追求爱情才能永久。
       爱情的美好之处在于可以塑造一个人,我们可以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心甘情愿的付出全部,但是当感情遭遇背叛的时候,如果是浅尝辄止的人可能就此一笑了之,怕只怕那些爱的深沉的人求不得放不下,最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不惜鱼死网破,似乎想以此证明爱不得就宁愿以毁灭的形式保住爱情的最初感觉才是最好的选择。
       看完这部小说,关于爱与恨的思考却一直还在继续,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     很难懂的一部作品,故事的编排(它是房客和仆人们对话、回忆的拼凑以及它所表达的意思都很难明白。从编排上说,容易把读者带入误区,使读者迷惑。刚开始读很难分清主人公,故事又平凡真实,不好从中读出主旨。荐议读故事之前,先看电影,或者把人物名称及背景缕清楚并记住。我这两个都没做好,以至读了快四分之一啃不动了。于是看了遍电影上集才继续接着读,才豁然开朗,读出了悟出了。个人认为,艺术作品,因人而异,没有对错,你能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还有个个人观点,看了书就不看电影,看了电影可以看书!
      故事很悲惨,真实的生活写照。在那个年代,那个国家,那个历史背景下,故事真切得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暗淡和人类的内心。各种矛盾和情感刺激着,折磨着,被压迫、被排挤的人,心里积压着怨恨,相爱着却没在一起,外界的压力,内心的憎恨,迫使希刺克历夫最终开始摇滚了,他邪恶了,心里扭曲了,开始了报复生涯,故事就这样到达了高潮。虽然他与凯瑟琳的爱以悲剧收场,但仍然触动了我的内心:他们的爱,爱之入骨,爱转为恨,又恨之入髓,即便她死了,那份爱依然延续着,那抹恨仍然蔓延着。而故事中还有一个让人感到温馨的故事:小凯与小萧恩最终相爱,在一起了,她改变了他,他改变了她,总之都是变好了,他们的有爱甚至感动了希刺克历夫,不再继续报复,去另一个世界追逐真爱。
      我相信,如果双方的爱是正确纯正的,没有世俗偏见,他们会幸福的;反之,就是违背爱,有瑕疵之心,却又使人爱的深,那么悲剧,也许真的会发生…………
      以为看完了《呼啸山庄》,写不出东西,故强迫自己写,没想到这一写竟唠叨了这么多。此书,给了我个人两个激励我余生的启示:在这样时代与现况下,我要好好珍惜她,我爱她(记得曾经是说“我恋爱了”“我爱上她了”希望我的绣花女会看到我的文字);在我入土之前,至少要写一本小说(关于我爷爷奶奶的故事)-留恋如川,他叫王如川,她叫刘莲。他们的故事一定很精彩,一定像拍电影,希望不会砸我手上。加油,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又或等时机成熟?是这样的!
  •     开学到现在一个半月了,书也看到了昨天。
      但是,一个月就看了前半部,剩余的快200页是在前两天像是打了鸡血似的给翻完了。(看来潜能无限啊)
      翻书之前去查了下阅读原著的方法,只记住了不要老是查单词,所以一开始是努力克制着一页真的就只查那么两三个,有时可能多查了一点。到后来进入剧情后,不管认识不认识全部扫过,只抓住大意就好了我是这么想的(最后的200页就是这种状态),但是我也在怀疑啊,看原著不只是纯粹消遣,若是这样我更倾向于选中文书的,还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然而我这样子匆匆扫过一页又一页,得到了什么?不管这么说,目前还是先相信量变引起质变吧~~
      关于词汇的问题,嗯,会发现一本书常用词汇一直是那几个(多或少),就是总有一些词不厌其烦地反复出现。这些就是我们看完书后能吸收的,至于其他的倒是不用在意。不过很遗憾,本书关于痛苦的词,无论形容心情还是说话语气或者表情的,我全都混起来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可能整出来。
      现在要凭记忆力搜刮一下脑袋了:
      countenance 面容
      lattice 格子,格架(书中应该是指房子的一部分)
      moor 沼泽
      wicked 邪恶的 (you wicked child有这一说好像)
      moan 呻吟悲叹
      groan 呻吟叹息
      wisht 应该和hush差不多
      convert 转变
      render致使
      fiend 魔鬼
      epistle书信
      naughty 淘气的
      唔 写到这本来觉得脑袋里应该都是痛苦的词怎么全不见了。。
      我还是不继续深究了 相信再次见到应该还有感觉~
      -----------------------------------------------------------------------------------
      怎么讲呢,从之前老师上课放了should it matter 被这首歌深深打动就去看了电影,再到现在把原著看完, 觉得里头痛苦的情绪是不断增加的,毕竟文字给了我们更大想象空间,当然由于看过电影,主人公在我脑海里的样子基本就是 的样子了。。。
      对于这样的一个剧情,你可以把责任全部推倒凯瑟琳的虚荣上,说她引发了一系列“惨案”,也可以说这一切都是由于希斯克利夫那炙热的爱找不到出口而衍生出来的恨造成的,或者你要归咎到社会等级制服腐蚀人的观念等等等,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人性中隐藏或者已显现的丑恶的面。
      痛苦挣扎痛苦挣扎痛苦……看起来没有尽头
      好在在那么痛苦的挣扎后,我们还是看到希望。
      在老一辈的恩恩怨怨化为三座凄惶的坟墓后,小凯瑟琳和哈尔顿终于走出了呼啸山庄的阴影,哈尔顿自然不是第二个希斯克利夫,但是倘若是呢,悲剧会否重演?毕竟有些东西一直没变的不是吗。但是我们也没必要再担心什么,当我盖上书,我就从那个世界中解脱了。
      ----------------------------------------------------------------
      下面摘录一点背景知识
      时间19世纪--- 1801-1802书上出现的年份
      但是往前推就是18世纪末吧在希斯克利夫凯瑟琳埃德加年轻时代
      艾米丽勃朗特 女作家 女性作家作品开始出现了 女性地位可能渐渐地在提高中
      “小说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百度中的评价
      看来浪漫主义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浪漫”,更多的是指想象。
      
  •     囫囵吞枣地把这本《呼啸山庄》看完了。艾米莉所生活的三十年是英国社会动荡的三十年,劳资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 贫困,大量的童工沦为资本主义的毂下鬼,混乱阶级分化的英国当下。而艾米莉笔下的呼啸山庄相较之下竟显得柔软多了。
      
      故事的概论简单线条明显,除了希刺克利夫,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还正常些。艾米莉的人物描述能力相当犀利,根据对希刺克利夫的喜好程度,读者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类,喜欢希刺克利夫的人会偏爱他的执拗,他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生而甘愿为凯蒂的喜怒牵绊,死而灵魂不散仍与凯蒂携手山林。在没有凯蒂的世界里,他只致力于摧毁,摧毁一切压制一切。而这也刚好是另一半读者驳斥的。畸形的爱同时也导致了希刺克利夫暴虐变态的性格。
      
      也许嘛,希刺克利夫的无信仰、多变、极端的人生观正是艾米莉想要表达的,这象征了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恶化的阴暗面,有的资本家残酷冷漠无宗教的束缚,他们披散着虚伪的外衣,本质里为其所得而不惜一切代价。
      
      故事的最后,艾米莉还了读者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刚好昭示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
  •     医院芜湖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芜湖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芜湖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芜湖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芜湖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芜湖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芜湖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芜湖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芜湖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芜湖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芜湖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芜湖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芜湖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芜湖医院开诊断证明医院芜湖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芜湖医院开诊断证明
  •     I had seen the movie version before I read the book and somehow came under the impression that it was a love story. Man, how I was wrong. You like a book for manifold reasons, be lovable characters, meticulous descriptions, twisted plots, or whatever might suits you.
      I really can’t stand either Heathcliff or Cathy. They are so savage, selfish, self-destructive and gravely unlikable and completely ruin the lives of others. If it is about interminable love, what sustain Heathcliff to the very end after the decease of Cathy? He is depleted and frazzled in chasing the euphoric that no longer exists. Heathcliff may prove one thing that human monsters are taught, not made.
      
  •     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为之哭泣的小说。
      我哭泣的原因,也许是悲剧式的结局,也许是不完整的爱情,更多的,可能是对于希斯克利夫这个悲哀的人的同情。
      从未想象过,因爱而恨是有多残忍,到如今,这种感觉还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幸福到底是彼此的拥有,心灵的相依,还是别的东西。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是不幸福的,永远都没得到过真正的爱情,但是,爱情还是存在在两个人的心中的,只是他把它想得太单纯简单了,得不到的没代表是去;也可是说他也把爱情复杂化了,原本只是属于两个人的事,却因为时间、阶级、现实,让他不得不把它牵扯到身份与地位的层面上来。爱情也不是说非要门当户对,所以我同情于他,就是因为他是时代的牺牲品。
      除了这个因素,我还同情他的,是他本身。他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是一个懂得释放的人,甚至是偏激和固执的。可这样的人难道不是生活中的弱者吗?只有这样的人才不得不选择坚硬的外壳来包裹自己,用冷眼伪装自己。这个可怜虫同样也是天真的,用上一辈的恩怨来惩罚下一辈的幸福,显然是不明智的,可这也不是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从他最后的允诺也看得出。
      看到最后一段他那激烈的疯狂的独白时,我泪如雨下。不知道为什么世间如此的不公平,他有多爱,上帝都能看的出,可是偏偏让他一次次受到命运的打击和折磨。他没错,爱情的滋生是自然的,可是他与她本身就是两个极端,两个世界的人。关于复仇,他只是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处事方法过于极端。无论他做过什么,他的深情告白说明了一切。爱,到极点,把人变偏执,把人变疯狂,最后不得不遗憾地只剩下恨了。
  •     【 Chapter 1】第一次拜访呼啸山庄
      
      【 Chapter 2】夜访(第二次拜访),遇到小凯和哈里顿,被狗咬
      
      【 Chapter 3】小屋做梦,回画眉山庄
      
      【 Chapter 4】Nelly讲述往事,介绍家事
      
      【 Chapter 5】亨德雷外出读书,老恩萧去世
      
      【 Chapter 6】亨德雷回来奔丧(带着女人回来)。凯瑟琳去林顿庄园玩被狗咬,呆在了林顿家
      
      【 Chapter 7】凯瑟琳回来,变漂亮了,与希斯产生隔阂
      
      【 Chapter 8】小哈里顿出生。埃德加来访,希斯不高兴,凯瑟琳打这打那,把埃德加打跑,亨德雷回来
      
      【 Chapter 9】亨德雷在家打小孩。凯瑟琳向Nelly倾诉,希斯雨夜出走,凯瑟琳淋雨生病
      
      【 Chapter 10】Nelly的故事继续:凯瑟琳来到画眉山庄。希斯回乡,与亨德雷赌钱,被伊莎贝拉爱上
      
      【 Chapter 11】Nelly拜访呼啸山庄见到小哈里顿。希斯来勾引伊莎贝拉,与凯瑟琳吵。凯瑟琳与埃德加开始冷战
      
      【 Chapter 12】凯瑟琳与埃德加冷战,凯瑟琳发疯,伊莎贝拉私奔
      
      【 Chapter 13】凯瑟琳休养好转,伊莎贝拉返回呼啸山庄,并来信
      
      【 Chapter 14】Nelly去拜访希斯家
      
      【 Chapter 15】希斯与凯瑟琳相见
      
      【 Chapter 16】开头凯瑟琳死了
      
      
  •      很适合写读后感深入挖掘。归根结底我对这篇略带黑暗却又纯净得可爱的书的看法就是:在最黑暗的境地里也能发现善的可能。
       希克厉是恐怖令人生畏的,把一腔愤恨发泄到下一代。起初读的时候真的会觉得好恐怖啊。但他同样也是纯净的,执著的拥有一份对凯瑟琳跨越阴阳的爱,这种爱是常人负担不了的。结局很好,他死在她墓前,自杀。他去了她的世界与她继续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轰轰烈烈”这个词应该是为他们创造的。而艾米莉能把这个故事放在两个隔绝的村庄,掺杂一些以外的人,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插入,以一位老仆人的口诉说,过去现在式一并贯穿,除了“厉害”这种词汇想不出了哈哈。看的时候会很压抑,几个睡前(不是个位数的意思)看完,一本值得回味拒绝体会的文章。(另外推荐大家先了解她的人生,会有帮助。)
  •      所谓字字珠玑大概就是这样了,这本小说震惊了我。
       极端的爱与极端的恨。
       首先从小说的写作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说起。叙事方式采用了倒叙和顺叙,如果不是看了序言的说明,我恐怕是看不懂这个东西的,从1801年写起,倒叙了之前的30几年,顺序了一年,而叙事的主体又有不同的变化,挺复杂的,我也说不清楚了。
       弄清楚小说的叙事结构之后,就不难看懂故事了,而且越看到后面越觉得人物量挺少,甚至可以把每个人物的发展看出来。他们最开始是什么样的,因为哪些外力的原因,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有不同人之间的感情,比如希克厉先生对凯瑟琳的态度和对伊丽莎白的态度,那是截然不同的;卡西小姐和哈立顿的爱情,卡西小姐和小林顿的爱情,都有很明显的不同。
       文章的语言很精练,而且有的地方实在是太有同感了,人物性格的塑造虽然极端,但是却鲜明的反应了不用的人物特征。
      
      『希克厉先生哪里是被洗白了
      哼德莱死了
      林敦先生也死了
      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都变成了他的
      哈里顿,卡茜小姐,小林敦也都被他掌握
      他的仇都报了
      他心中阴狠的报复计划也都实现了
      一直以来支撑他的仇恨‘轰然倒塌’
      于是他也就支撑不住了
      看到哈里顿和卡茜小姐
      又让他想法曾经的凯瑟琳和他
      在无时不刻的凯瑟琳的折磨与召唤下
      他满意的兴奋的走了。』
      
      【可以理解希克厉炽烈的狂风暴雨一样的爱情那又怎么样呢
      可以改变他的自私狭隘还有变态恶毒吗
      不可以。
      他爱的很率真很质朴吗
      简直是P话
      他的离开是为了什么
      凯瑟琳的等待和焦虑又是什么
      难道真要爱死了才证明爱的深
      才是超世的爱
      真够扯的】
      
      而卡西小姐呢
      她和哈立顿的爱情是文章的结尾,也是”邪不能胜正“的有力证据。
      她和哈立顿两个人好像是希克厉和凯瑟琳的延续,却又改写了结局
      卡西小姐纯真善良
      对世界的阴险一无所知,并且感情丰富,把她遇到的人都想成是善良的好人。她对小林顿的照顾与爱可以看出来;然后她被抓进了呼啸山庄,希克厉的辱骂与折磨,小林顿的自私,山庄其他人的冷漠……她变成了一个冷漠坚硬的人,文章开篇时洛克乌先生看到的样子——拒人于千里之外。后来他和哈立顿和好了,慢慢的彰显了小说的主题——希望在人间。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哈立顿这个小伙子。
      希克厉为他创造了恶劣的环境,比希克厉小时候更恶劣的环境——希克厉小时候还有养父与凯瑟琳,也有从凯瑟琳那里得到的知识,但是哈立顿呢,小时候的他什么都没有,他不识字没文化,认贼作父,粗鲁无礼……
      他认识卡西小姐之后,爱情逐渐在心中萌芽,一个害羞别扭的小伙子,想要上进的小伙子。可是故事才没那么简单,他遭到了卡西小姐的嘲笑,遭到了他的轻视,他生气了,扔掉了书,也不再学习认字。后来卡西求和了,他终是原谅了她……
      他和希克厉先生不同的是,虽然他的爱遭到了轻视,但是他没有归罪与他人;虽然卡西告诉他希克厉先生的真面目,可是他不愿意知道,也没有报复心理;【额,这到底说明他比希克厉善良还是比希克厉愚蠢呢】,他和希克厉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心理不阴暗吧。
      虽然文中一再强调了环境的作用,周围的人对人性的影响,可是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吧,总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哈立顿和卡西小姐都是,当然,他们只是在最后挣脱而出,一开始还是陷进去了。
       ————2014.02.06
  •      这不是绅士和淑女两情相悦、其乐融融的故事。这是绅士和淑女的另一面、绅士和淑女的阴郁和灰暗的故事。它对今天起劲地在表面上培养和塑造绅士和淑女的环境起不到涂脂抹粉的作用。它泼了一盆无情的冷水。
      
       在评论者的目光集中于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恩萧身上的同时,我对书中以叙事者身份出现的女管家丁耐莉(艾伦)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这个养育照料了恩萧家数代人的女仆,以其胆大心细、智勇双全周旋于不同的主人之间,勉力维持着风雨飘摇的山庄和田庄的传承和安宁。最精彩的当属第十一章的结尾,当林惇把希刺克厉夫从画眉田庄中赶走,凯瑟琳为此大发泼赖、寻死觅活之际,面对不知所措吓坏了的林惇,丁耐莉对林惇坚定的鼓励:
      
      …………
       “根本没关系,”我低声说。我不希望他让步,尽管我自己心里也禁不住害怕。
       “他嘴唇上有血!”他说,颤抖着。
       “没关系!”我刻薄地回答。我就告诉他,她是怎样在他来之前就决定了要发一阵疯的。我没留意,嗓门提得太高了些。她听见了,因为她突然起来了——她的头发披散在肩上,眼睛闪闪的,脖子和胳膊上的青筋都反常地突出来。我下了决心准备至少断几根骨头,可是她只向周围瞪了一下,就冲出屋去。主人叫我跟着她,我就一直跟到她的卧房门口。她关紧了门,把我挡住了。
      …………
      
      
       凯瑟琳·恩萧的不可理喻,大约是天底下所有体面家庭里颐指气使的小姐们的共同的恶作风。同样地,每一个男人在卸掉他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外表后,也都或多或少地能从希刺克厉夫,或是辛德雷·恩萧,或是埃德加·林惇的身上照见自己的部分影子。尽管时代已经不同,大家闺秀像个隐士似的被禁锢在家中与世隔绝、青春期到来时见到个外表可意的异性便一见倾心、托付终身的情形,已几乎不再存在,但是只要爱还存在,人性还存在,疯狂还存在,类似的悲剧就仍会永恒地演绎下去。
      
       译者的译笔无与伦比,但是译者1980年写的那个译后记却带着那个时代的陈词滥调。希刺克厉夫对凯瑟琳·恩萧的爱不配“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一褒奖语,他的复仇既阴险又恶毒,丝毫谈不上是对什么“他们所处的被恶势力所操纵的旧时代的一个顽强的反抗”,他的行为不过是人性之恶极度膨胀下的肆意妄为,它与我们不时地从报纸新闻里读到的情杀和仇杀并无不同。因此,他的复仇即便是可以预料的,却一点也不值得同情。换句话说,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恩萧的爱不值得讴歌,但这与我们讴歌这部伟大的作品是两码事,因为人性、爱与恨是人类永不衰竭的文学主题。
      
      
  •     说句实话,这是本名著,但是这本书没带给我愉悦,倒有怨念如女鬼的思绪缠绕在每一段每一句中,我只想说,虐给谁看啊,不做死就不会死,矫情个球啊,不过有看在作者写书的年代,虐恋显得物以稀为贵了点。看在这点上,就有了所谓的艺术上升空间以及发掘空间。但对于我而言就是,不做死就不会死!
  •     1、不做死就不会死
      
      2、不做死就不会死
      
      3、不做死就不会死
      
      4、不做死就不会死
      
      5、不做死就不会死
      
      6、不做死就不会死
      
      7、看的是那种很薄的英文版,,呵呵''故事展现的太露骨太血腥''please give me some time to think。。。
      
      8、恕我肤浅,男主相貌很关键 bbc tom演的就让人恨不起来''哪个xx年电影版的男主就是个黑人a(无他义:-)
      
      9、那三年他到底干了什么$_$ 请传授给我吧!!
      
      10、这是了the great gatsby+回家的诱惑+玛丽苏吗''''
      
      (☆_☆)女人不能只有爱情,必须有自己的事业和智慧。嗯,就这些。
      
      谢谢观赏+_+
  •     1、不做(作)死就不会死
      
      2、不做死就不会死
      
      3、不做死就不会死
      
      4、不做死就不会死
      
      5、不做死就不会死
      
      6、不做死就不会死
      
      7、看的是那种很薄的英文版,,呵呵''故事展现的太露骨太血腥''please give me some time to think。。。
      
      8、恕我肤浅,男主相貌很关键 bbc tom演的就让人恨不起来''哪个xx年电影版的男主就是个黑人a(无他义:-)
      
      9、那三年他到底干了什么$_$ 请传授给我吧!!
      
      10、这是了the great gatsby+回家的诱惑+玛丽苏吗''''
      
      (☆_☆)女人不能只有爱情,必须有自己的事业和智慧。嗯,就这些。
      
      谢谢观赏+_+
  •     呼啸山庄这本书看过两遍,如果加害者和受害者能够统一双方对某行为的判定,即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感最终达成一致,那么这些伤害背后的罪,譬如自私、偏执、猜忌、背叛,或早或迟将反指向加害者,打上它的烙印。而无需受害者复制这些行径。
  •      童年的西斯克里夫拥有老恩肖的宠爱和凯瑟琳的陪伴,虽然来历不明,虽然野蛮无理,但是他的世界如此完整,完整的亲情和爱情。只是随着凯瑟琳结识了画眉山庄的主人林顿之后,对他的态度也在悄然变化。于是,他开始期盼自己“有浅色的头发,白皙的皮肤,穿着举止也和他一样好,并且将来有机会和他一样有钱。”这是亚满人对文明社会的一种向往,仅是向往,与野心无关。只是,人世间总有那么多的意外不在人的意料之中。老恩肖逝世,凯瑟琳抛弃了他。原本完整平衡的世界顿时失去了重心,崩溃离稀。如果他没有被收留,没有遇到凯瑟琳,如果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或在自己的世界,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他的精神世界不会如此起伏跌宕。从人间道地狱的转变也使他的情感由爱向恨骤转,原来爱与恨也只是一线之隔而已。凯瑟琳、林顿、辛德雷、凯蒂、加里顿、伊莎贝拉,所有人都卷进了这一场复仇风波里,毫无余地地成了他复仇的牺牲者。被仇恨蒙蔽双眼的他内心依然充斥着童年那些美好的记忆,充斥着他对凯瑟琳的思念,只是这份爱被自己隐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心灵角落里。某一天,当他看到凯瑟琳与林顿的女儿凯蒂用如此友善的方式对待哈里顿时,内心深处的情感顿时被释放,犹如山洪一般不可遏止,人性也在此刻得到复苏。这是西斯克里夫自我矛盾的斗争,亦是一场人性泯灭与复苏的战斗!最终我们相信,人性总有邪恶、阴暗,但最终会冲破阴霾的束缚,将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凯瑟琳是属于荒野,属于自然的。童年的她喜欢和西斯克里夫一起,牵手到荒野。她最原始的灵魂是自由的、生态的。遇到画眉山庄的林顿之后,外界物质文明深深诱惑、引诱了她。于是她放弃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她宁可欺骗自己,告诉自己爱的人是林顿。然与林顿结婚之后的凯瑟琳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幸福。豪华庄园对于她无非只是黄金鸟笼,牢牢囚禁了她自由的脚步。她再不能如童年般自由地奔跑在荒野。“被囚禁在这里,我已经身心俱疲,无法忍受,真希望能逃到另一个地方去,永不回来。”“在我内心深处的灵魂,居住的地方,我确信我错了。”最初对于物质文明的向往已被永久的仇恨所取代,她甚至不惜用绝食来报复林顿。这是爱与恨的转化,当繁华褪去之后,她开始清醒,试图寻找自己灵魂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      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名著了,我觉得阅读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一定要了解作者当时所在的社会背景和故事背景,才能更好地品味。我知晓《呼啸山庄》,纯粹是因为《简爱》,这本把小时候的我迷了好几年的书。我是忠实的主角控,女主非常符合我的胃口,尽管我现在已经忘却了具体内容。爱屋及乌,在不知道夏洛蒂·勃朗特是何许人也的时候,也对这位女作家有了好感,接着就渐渐知晓了她的妹妹——艾米莉·勃朗特(不知道第三个勃朗特写了什么)
       我这几年都没翻过好书,品味也一落千丈,网络小说逮着就看,在我“拜读”了多位网络作者的总裁文后看这部小说,男主角也变成了我直呼虐的好的人了,真真是总裁男主的即视感,只是我深痛恶绝的女二变成了女主,让我恶寒(请原谅我用总裁文的套路看,只是我真是俗了)。作者把女主内心描写地太好了,让我觉得这文中最坏的就是女主了,我痛恨以爱的名义来伤害爱她的人的人,用善良和为他人着想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虚荣(女主是不是到死都觉得自己是善良的,如果是的,就太可悲了),自己一手促成的悲剧,还说是男主的错。我不知道男主喜欢女主什么,是因为青梅竹马,还是小时候女主对他的好?也可能是彼此性格相仿,还可能因为她漂亮,如果说男主喜欢上女主是注定的话,那么林犉在看到女主虐待仆人并撒泼后为什么还能心甘情愿地娶女主呢?我看到最后也不觉得男女主角的爱情有多伟大,男主最后的醒悟我是认为是男主爱惨了女主,而女主我依旧觉得是自作自受。
       我最喜欢的是女主的女儿凯瑟琳 林淳,我倒觉得她比较伟大,她也是受害的,可是她因为原谅了而生活地很幸福,犹如天使一般,如果说男主女主的爱是虐恋,如冬日深刻刺骨,那她和哈里顿的爱就是暖暖的爱,如沐春风,要我说,不是互虐才能显得爱的多深,平淡度日的恐怕未尝不是深爱
       有人跟我说,读书只要在一本书里读出了正能量的道理,即使和作者的主旨不同,也不是白读了这本书的。
  •     我曾无数次的想,那些说希克利夫心灵扭曲的人,一定是极其虚伪谄媚的。至少在我看来,他过着一种常人无法奢求到的生活。他们未曾踏入希克利夫的世界,所以不理解他,甚至嫉妒他。
      
      如果英格兰荒原的风可以把我吹回400年前,天知道我是多想看着像他一样的那颗野草,如何在狂烈的摧残下,固执的依附着脚下不算肥沃的泥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尽管这颗大树不能为大多数人遮阳避雨,甚至它的树皮干硬,会刺痛任何靠近他的人。我想如果可以,当我看到这颗大树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枯萎倒下时,我会默默叹息一声,或许是遗憾,或许是祝祷。
      
      而这颗粗粝的大树唯一汲取到的养分,便是那个温柔可人的女子——凯瑟琳了吧。我从来不敢想象这世上竟然有这样的爱情,超越了自我,灵魂得以如此契合。而至于林敦,凯瑟琳无疑也是爱他的,可是正如她所说:“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时光会改变它,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叶片就纷纷凋零,枯萎了;我对希克利夫的爱,恰似恒久不变的岩石,清澈的泉水从其间潺潺流出,尽管带给我们的快乐很少,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凯瑟琳和林敦,在凯瑟琳和希克利夫的面前,似乎淡了太多。可是谁能否认,凯瑟琳始终是一个那么接近阳光的温暖之人呢?我不知道谁规定人是不能同时爱两个人的,人的爱可以被规定吗?可以被束缚吗?如果可以,从古至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了。显而易见,凯瑟琳爱着希克利夫和林敦,只不过是程度多少,感觉不同罢了。在导致凯瑟琳死亡的那一场争吵中,她和希克利夫展现着别人察觉不到的默契,正如书中描写,“他(希克利夫)看见了林敦先生,赶忙做手势叫她别闹了,她看见他的暗示后立刻住了嘴。”仅仅一笔带过的细节,却让读者窥见了两人从小到大的默契是任何人都不能复制的,也同样注定了凯瑟琳对林敦的爱和对希克利夫的爱不会在一个层次上。而在争吵结束后的几天,恰好是画眉山庄最阴沉的几天。在这几天内,凯瑟琳几近绝食,林敦也整天将自己关在书房。由于“我”的知而不报,让夫妻两人都觉得对方不在乎自己,以至于到后来林敦进到凯瑟琳房间,抱着神志不清的她,痛苦的确定凯瑟琳对希克利夫的爱时,凯瑟琳说道:“现在你碰到的,是你可以拥有的,可是不等你再把我抱起来,我的灵魂已经飞到那边的山上去了。我不要你,艾德格,我想要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当我看到这番话时,似乎我自己变成了她,深刻的体会到了那种苍凉。有句话说,最多余的东西,是夏天的棉袄,冬天的凉风,和我心冷后你的殷勤。在凯瑟琳不停等待的日子里,她等来的只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她是给过林敦机会的,可是也许是艾莉的过错,林敦错过了这次机会——这一生唯一一次得到她心的机会。说实话,我一点儿也不为他惋惜,我只是为凯瑟琳心疼。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夹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中间,痛苦的做出选择,可当她决定忍痛割舍的时候,那个人却没有给她任何回应。
      
      她是个骄傲的人啊!和希克利夫一样,他们都是骄傲的人!
      
      所以理所当然的,只有希克利夫理解她,爱她,懂她,她的癫狂他收在心里,他对艾莉说:“你说她心神不定,思绪紊乱,真他妈的见鬼了,她陷入一种可怕的孤独之中,她不这样还能怎样呢?”当我看到希克利夫这样愤怒而又怜爱心疼的话语,我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他们彼此都太过了解对方,怪不得凯瑟琳说,她就是希克利夫,希克利夫就是她。希克利夫评价林敦爱凯瑟琳的方式:“仅仅是凭借着他的仁慈心和责任感,他的怜悯和恩赐来照顾她!像他这样照顾她,等于是把一棵橡树种在花盆里,还妄想它能长成大树呢!”我觉得希克利夫的评价是最准确的对这段感情的描述。他并不是自大,只是凯瑟琳已经是他骨血的一部分,她的痛苦和爱恋,他都感同身受。
      
      而要说起凯瑟琳临死前与希克利夫的相见,我恐怕是无限痛心了,作为本书的高潮情节,我不止一次的流下眼泪,我想世间再没有这样激起我心中如此强烈感情的爱了,他们的爱猛烈而纯粹,滚烫而凶狂,横扫一切,将绿洲变成荒原,又将沙漠变成湖泊。
      
      我希望这本书里的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俩的感情。他和她,是同样从地狱里出来的人,他们经历着同样黑暗痛苦的童年,有同样的心灵和感情,当上帝将滚烫的硫酸泼到呼啸山庄时,他们同时承受了这份灼辣,因而两颗心更能靠近,甚至融合。
      
      而林敦和伊莎贝拉,他们生活在婉转悠扬的画眉山庄,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凛冽赤裸的爱恨,不是极端的背叛与羞辱,他们对人性的那份理解更加美好,或者更加虚伪。所以林敦只能做到爱凯瑟琳,却不能做到懂凯瑟琳。
      
      而要谈到凯瑟琳和希克利夫的不同之处,并不完全因为身世不同。身世是一部分原因,凯瑟琳无论再怎么受到虐待,她始终是老恩休先生的骨肉,是在这个家族可以受到尊敬的人,而希克利夫,他只是一个外来者,作为老恩休先生的宠儿,他又为自己招揽了无数仇恨,因此当老恩休不在了,他受到的屈辱和心灵上的摧残,只怕比凯瑟琳严重许多。而使这种不同完全展现出来的导火索,当然是凯瑟琳在林敦家里待的那五个星期。我想那五个星期,应该是凯瑟琳生命中第一次接触到不同于呼啸山庄凛冽冰冷的空气,那里的人和善,友好,激发她的荣耀感和羞耻感。从此,她和希克利夫注定走上了不同的生命轨道,这也是为什么凯瑟琳选择嫁给林敦。
      
      可是,再怎么多的分歧和不同,也无法阻止两颗心赤裸的靠近。爱是没有条件的,希克利夫和凯瑟琳就算有不同,可彼此早已是对方的宇宙。希克利夫是个残忍的暴君,他把一生中所有的温情和爱,都给了一个女人,因此当那个女人死去,便带走了他所有的良知和情感。上帝创造了这样一个人,他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受苦和复仇,可是却得到了一段不知是福是祸的爱情。伊莎贝啦在凯瑟琳死后说,“被他爱,还不如被他恨呢!”我不能否认这句话带着极大的个人情绪和偏见,可似乎的确是真理。他们——希克利夫和凯瑟琳,是被彼此揉碎,被彼此毁灭,被彼此杀死的——可却又那么心甘情愿。我为这样的爱情痛心,也为这样的爱情振奋!人世间,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猛烈而不计后果的爱,我多么愿意当它的见证者!
      
      当凯瑟琳死后,希克利夫残暴和恶魔的本性毫不掩饰的暴露出来了。事实上,希克利夫的厉害之处,在她活着的时候就可见一斑。她的死,激起了他内心原始的愤慨,仇恨的烈火被烈度越高的酒一浇,顿时翻腾起湮灭世界的火花。希克利夫啊希克利夫,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也是唯一爱你的人已经走了,没有人再懂你的“扭曲”,没有人再能理解你的复仇,你注定是孤单的了。
      
      每当看到凯瑟琳撒手人寰,我不仅心痛这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生命,也心痛失去挚爱的希克利夫。哦不,她不仅是他的挚爱,也是他自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失去了,那他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受心灵控制的。《圣经》不是一本能治愈伤痛的书,对于希克利夫来说,唯一的救赎就是凯瑟琳,凯瑟琳是他生命中的《圣经》,失去这本圣经后,上帝不会责怪他,却也不会接纳他。
      
      我想希克利夫是一个成功者——至少从某种方面来说。我不喜欢任何虚伪的东西,或许是因为我本身已经是一个够虚伪的人。我渴望猛烈赤裸的爱,猛烈赤裸的恨,我不喜欢把所有情绪藏在心里,虽然我一直这样做着。无数次的梦回,我渴望一种痛快淋漓,就像希望有一把恨的刀子深深刺进我的骨肉,或者一味甜到发苦的爱浸入我的生命。我可以扯下所有面具,理所当然的恨一个人,理所当然的爱一个人。我做不到,可是希克利夫做到了。
      
      他从不掩藏他对别人的憎恨和厌恶,更从不掩饰他对凯瑟琳的好感和深情。他的一切都是猛烈而不计后果的,我只看到了一个赤诚的灵魂,在冰与火的双重炼狱下艰难的生存。谁让上帝给了他那么多的痛苦和考验呢,谁让他的灵魂从小浸泡在沼泽里,不见天日呢?如果倍受压迫的人不懂得恨和反抗,他的骨血会是怎样的软弱龌龊?恨是一根支柱,支撑起了生命的旺盛——不管这种旺盛是否畸形。书中没有描写希克利夫那三年的经历,在我想来,能成为那样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三年,必定是不知经历了多少扒皮抽筋般的痛楚。当心被锤炼得如同铁石,我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希克利夫,带着生命原始的野蛮和仇恨,走进了所有人的人生,并将他们一一摧毁。
      
      而他摧毁一切的方式,显出了一种变态的精明(我知道我这样称赞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一定变态的成分)。首先,他的报复不是一般的粗人的报复。他要所有人承受的不是肉体上的痛苦,而是精神上隐忍的折磨。他像一只小小的蛀虫,悄悄进驻别人的生命,一点点的剜,一点点的咬,直到最后将他们变成空壳,以至于他一碰就碎。我永远忘不了在亨德莱死后,他在哈里顿面前的笑容:“孩子,你现在是我的啦!我倒要瞧瞧,假如这棵树和另一棵树都生长在风口,猛烈的风疯狂的扭曲它们的树干,它们会不会长得一样的歪歪扭扭!”看到这里,我不禁要拍案叫绝!我似乎突然理解了他要做什么。他被人对待成一个粗俗的人,而如今,他的报复,就是要让那些让他痛苦的人的后代,同样成为粗鄙之人,永远被人唾弃和躲避!同时,希克利夫的做法,带着一种兴奋的冒险性质,他居然想用哈里顿做实验,以此验证他人对他童年的伤害。无可否认,希克利夫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只不过他的心思细腻全数体现在了复仇上,而他的复仇有时极为令人发指,所以这样缜密而细腻的优点被主观性的忽略了。人们总以为仁慈是好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炼狱般的人生,没有尝到过腥甜的灼烈的恨意,他们以为世上的一切都是可以饶恕的,然而,爱恨没有平衡点,为什么受伤了就不能赎回?为什么人一定要辜负自己?背叛自己?为什么那些令人受伤的人不懂仁慈,不会饶恕?世界原本就属于强者,希克利夫是统治了两个山庄,奴役了两个山庄。试问,没有一点本事的人,怎么可能将两个山庄收入囊中?至于那些所谓变态的手法的途径,也不过是一种通往成功的方式罢了。有人没有这样的狠心,没有这样的毅力,更没有这样猛烈的爱恨!他们终日活在虚伪的善良中,似乎认为生命中不应该有极端的东西。可偏偏,促使你成功的往往是一些负能量。能成大事者,偏偏就不能有过多的仁慈。
      
      然而,我不会否认人性善良的一面,也不完全认为这是一种根本上的虚伪。我只是追求一种真正的“解放”,解放爱,解放恨,解放痛苦。拿伊莎贝拉举例,当她表现出了对希克利夫的爱意时,却羞耻于将它完全表现在希克利夫前。这里的伊莎贝拉是扭捏的,是不坦诚的。或许这跟她从小被“绅士淑女”的规矩束缚着,有极强的羞耻感和荣誉感,正如我前文所说,画眉山庄的温柔婉转是导致兄妹俩软弱性格的最大成因。一个人从小生存的环境就是他体内的营养液,吸收到什么,长大后就反映出什么。而凯瑟林和希克利夫这两个体内带着呼啸的风的人彻底融入两兄妹的生活时,伊莎贝拉和埃德加的改变与结局,既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伊莎贝拉最终也成为了一个反抗者,因为希克利夫是彻底的恶魔,而凯瑟林不是。可凯瑟林带给埃德加的伤害,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时我觉得这四个人或许真的有什么不解的缘分,纠缠了大半生,最终什么是永恒的?什么又是转瞬即逝的?恐怕答案只他们在弥留之际的眼眶里。
      
      死去的人留下的,是新鲜的后代。我为什么会用到新鲜这个词,让孩子们听起来像是待宰的羔羊?因为那些孩子最终全部被希克利夫掌握在手中,他的复仇仍然没有结束。说起他们的后代,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希克利夫对哈里顿和小林敦的评价:“一个是金子,却被当成了铺地的石头;另一个是锡器,却被擦亮了冒充银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更觉得哈里顿在外部条件下更像是希克利夫的儿子, 而林敦在外表下遗传了更多舅舅的特质。至于心灵,却依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小林敦虽然体弱,可从文中很多地方都看得出他有恶魔的潜质。至于小凯瑟琳,既像妈妈,又不像妈妈。她和小林敦的爱情被希克利夫残忍的一刀刀划得面目全非,或许这份感情从一开始就是畸形的,注定不得长久。
      
      不得不说,艾米利勃朗特是一个天才,我对她的一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她生活在英格兰的荒原上,而那些对命运和人性的思考,却像呼啸的狂风般,席卷着刮出了荒原。她似乎在宣扬着希克利夫身上的某种特质,也似乎极大的同意对人性爱恨的解放。我想,这个女子清冷的眉眼下,一定包裹着极热的火团,猛烈的爱恨,重生与毁灭,才是她一生的蓝图。然而,到了小说最后,某种带着深沉人性光芒的意味回到了书中。这种人性的光辉却不再是之前那样虚伪的,它更像是暴雨过后的晴朗,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一般,浸润着人的心灵。希克利夫也是极端无奈的吧,他再也无法阻止新的爱情萌芽,也再也没有心思阻止。哈里顿和小凯瑟琳多像当年的她和他呀。哈里顿也曾像他一样粗暴低俗,不学无术,空有一副“金子”般的皮囊,小凯瑟琳也曾像她的妈妈一样,血液里带着不息的风,敏锐而热情。而这两个年轻人却没有重蹈他们的覆辙,到最后,成为了彼此的救赎!我想,这应该是全书最为治愈的情节了。就像经过一个寒冷不见天日的冬天,到了春天,一切都会复生,一切都会萌芽,而那时,冰雪已经散去,飘在天上变成丝丝云朵,不让人冰冷,而让人舒适。
      
      这里唯一让人难过的,恐怕就是希克利夫了。我不曾觉得他失去过什么,也不曾觉得他得到过什么。书中对他死前几天的描写极为细致。他发狂般的兴奋和愉快,似乎在预示着回光返照。但书中并没有描写他愉快的原因。直到最后,当希克利夫死去,人们在荒原上经常见到一对情侣时,我才知道,调皮而痴情的希克利夫,是去殉情了。他曾经那样思念他的凯瑟琳,他甚至抱着她的尸体,以寻求一丝温暖。他将她的棺盖打开缝隙,以便自己死后溜出来与她相会。希克利夫曾对艾莉说,在凯瑟琳死后没几天,他去她的墓碑前,徒手想要挖开坟墓,和她在一起,可他刨土的动作却两次停下来,因为他总是听到耳边出现轻轻的叹息。那个时候,他突然发狂的意识到,是凯瑟琳!是她的叹息!看到这里,我几乎又要流泪。我无法想象凯瑟琳死不瞑目的感情,如果那个时候她有灵魂,她一定痴痴的站在希克利夫的面前,看着她的爱人毫无理智的扒开她的坟墓,看着那么坚强的人被她的离去瓦解成碎片,却触碰不到他的肉体。于是,她只能落泪,或者叹息。
      
      希克利夫,我的希克利夫,如果你原谅了我,那我该承受多大的痛苦啊!
      
      他就是她,她就是他,希克利夫似乎听见了她无奈的叹息,停下了自己的动作。因为凯瑟琳就在他的身边,从未与他分离……
      
      你死后,就让灵魂围绕着我,好吗?
      
      恍惚中,好像又回到了年少的那个晚上。她接受了林敦的求婚,却在对艾莉的倾诉前,不可抑制的捂住自己的左胸口,意识到了某种错误。
      
      “在这里,在这里!”凯瑟琳说,她一只手拍着前额,一只手拍着胸,“在我灵魂所在的地方!啊,在我的灵魂里,在我的心灵深处,我清楚的感觉到我错了!”
      
      是的,希克利夫绝望的拥着弥留之际的她,激烈的质问,“现在我才明白,你原来是多么残酷啊,你是既残酷又虚伪,为什么你从前要看不起我?为什么你要欺骗你自己呢卡西!我是不会安慰你的,你这是活该,是你害死了你自己啊!可不是吗?你可以一边吻我一边哭泣,惹得我来吻你,陪你流泪,可是我的吻和泪只能害死你,只能诅咒你。你曾经爱过我,那你有什么权力弃我而去呀?你有什么权力——回答我——竟然选中了林敦?无论贫困,耻辱或死亡,也无论上帝魔鬼或撒旦怎样的加给我们磨难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们分开!可是, 你却心甘情愿嫁给了林敦。我没有揉碎你的心,是你揉碎了自己的心,同时也把我的心揉碎了……”
      
      希克利夫,凯瑟琳没有回答你的问题,她也没有机会回答了。可是当你最后随她而去,和她变成一对灵魂眷侣之后,有没有得到答案呢?
      
      呼啸山庄的故事结束了,可是荒原上的风却百年不会停止,它不停的刮啊刮,从风声里,我似乎可以听到温柔的絮语,它在向我讲故事,讲一个关于仇恨,报复,背叛,人性,爱恨,和饶恕的故事。我可以听懂,你呢?也可以听懂吗?
      
  •     看过这书后有些心里不舒服。接受不了希思克利夫的思想。他对凯瑟琳爱的那么深,深到心理已经产生变态。真爱怎会让一个人如此的疯狂。为何他要报复,报复身边的一切。有时真的可怜希思克利夫,真的对画眉田庄和呼啸山庄的人们的生活感到不理解。他们的思想是受过教育的吗?还是没有任何被教育过?他们这样使我觉得苦痛。约瑟夫怎会那样?是因为《圣经》吗?他们的世界使我无法透彻的了解。
      
  •     一个来历不明的要死的血液里流淌着魔鬼的血液的孩子来到英伦平静的庄园就注定要毁灭这里的一切。当小凯萨琳骂希斯克利夫没人爱比谁都惨的时候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是悲伤的,一个世间最像凯萨琳的人这样说自己,他怎么能承受的了。那些傻逼呵呵心中充满爱的宠儿一定会存在感泛滥的嚷嚷这他妈的不是爱,爱一个人就是放手,看着她幸福,祝她幸福而且还得是默默的。这里的人都是死人,除了希斯克利夫和凯萨琳,除了凯萨琳没人真的关心过希斯克利夫,即使她爱慕虚荣,即使她幼稚。整个故事是由内莉讲诉的,如果换做希斯克利夫来讲我想就不会有人听了。在这样一个原配变小三的故事里女主角要是不死故事都无法继续。
  •     这本书,对我有太多的回忆,仔细回想,第一次读这本书竟然是我小学5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在哥哥家,看到好多书,就随便拿了几本,说要回家读,当时看完,第一感觉,什么破书嘛,怎么写那么悲、那么惨,但却依旧在脑袋里留下了一些片段,我不知道大家读书是怎样的,我一直都是看着看着,然后就进入书里,会在脑海里将文字转化成无数的片段,因此,一本书过后,就像是在电影院,电影播放的结束,也跟随作者走完了这段路程,就像人生一样,有些事情,不是忘记,只是想不起来,然后某一天某一个熟悉的地点,就会出现。
  •      作为英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小说之一,《呼啸山庄》和艾米莉一样,都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这部小说问世之初就饱受争议,历经无数批判之后,终于沉冤得雪。毛姆曾经把它作为英国最好的十部小说推荐给读者。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在看这部小说,大家都觉得和平时看到的小说差别很大,没有圆满美好的中国式结局,也没有善良、美丽的女主角,还没有高富帅的男主角……是的,这也是这部小说的独到之处。
       简单的说说其中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
       (我比较喜欢方平的译本,当然最好是看英语原版的)
       很多人看了书之后都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希克厉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故事。但是我不这样认为(也只是我的看法)
       我觉得这里面从一开始就没有喜欢,在希克厉刚刚到肖恩家的时候,除了老哈里顿对他格外照顾,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只有纳莉偶尔同情他。就是在童年的时候,希克厉和凯瑟琳走在了一起,这样的“结盟”并不是因为两人相互爱慕,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而是两人的依赖,这种依赖是来自于一体的感受,他们都不是受世俗所约束的,他们不向往美好的天国,也不厌倦地狱。他们就如同在呼啸山庄常年嘶吼的风一样,在原野上自由自由自在。凯瑟琳曾说:“我就是希克厉!他时时刻刻在我的心头——并不是作为一种欢乐,就像我不能老是我自个儿的欢乐一般,而是因为他就是我自身的存在。”这里体现了凯瑟琳对于希克厉不是男女之情的爱恋,而是把他当做自己。希克厉再次和卡瑟琳相见后也说道:“两个词就可以包括我的未来——死亡和地狱。生命,失去了她以后,就是地狱。”其实这也是凯瑟琳死后,希克厉生活的写照,他想方设法的得到了林顿和肖恩家的所有财产,他折磨小卡茜和哈里顿。可是这不是他生活的乐趣,他在等待着,等待凯瑟琳回来。
       直到洛克乌闯入了这个地方,在某个雪夜里看到了凯瑟琳的鬼魂,凯瑟琳鬼魂苦苦哀求让她进去,她已经在外面流落了二十年了。这里,有个信息,抓住洛克乌的鬼魂的手是一双小手,说明凯瑟琳还是最怀念小时候的时光。而后,希克厉呼喊凯瑟琳再次出现的时候,凯瑟琳又不见了,如果是爱情,要是鬼魂还在外面游荡,一定期待着可以早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但是凯瑟琳没有,并没有和希克厉见面。凯瑟琳和希克厉一样是不受拘束的人,他们都期待着在原野中,在风里自由自在,她在怀恋儿时呼啸山庄的生活,但是还是要回到原野,回到真正属于她的地方。在文中,多次提到了,凯瑟琳在画眉山庄生病时想呼吸来自呼啸山庄,来自原野那边的空气,多次提到让风吹进来,这也是侧面的反应了凯瑟琳无拘无束的性格。文中还有一次提到,凯瑟琳曾说:“让我最讨厌的东西,说到底,就是这一个支离破碎的牢笼。”
       希克厉也就是经过了这一次,他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一切都不可以阻挡,包括他的复仇,其实他在复仇中也得不到那么多的快感。他开始绝食,最后如愿以偿的在死后和凯瑟琳一起游荡在荒野。这也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因为,希克厉和凯瑟琳这两个社会的边缘人,是属于荒原的,他们回到了属于他们的地方。你也一定不可能想象到他们在一起之后会有着如同夫妻般幸福甜蜜的生活,他们或者还是如同童年一样,在荒原上看着书上的鸟儿,哼着歌,过着自由的日子。没有天国,没有地狱。
       也不知道艾米莉在创作的时候有没有想那么多,这些或者也是我们的猜想。毕竟,艾米莉一生未嫁,没有几个男性朋友。
       我还是认为这部小说是很纯的英国小说,其中的浪漫、疯癫、复仇、诡异这些都是莎士比亚的常用手法。
       都是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喜欢这部书的人我们可以交流交流。
  •     The entire world is a dreadful collection of memoranda that she did exist, and that I have lost her.
  •     “整个世界就像一本可怕的纪念册,处处提醒着我她存在过,而我却失去了她。”从初中到现在大学毕业,印象最深的就是辛克厉的这句,这样的活着得是多大的痛苦啊!he entire world is a dreadful collection of memoranda that she did exist,and that i have lost her!
  •        米兰昆德拉在她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过这么一句话,“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表面的肉欲,和背后灵魂的欲望,往往对立冲突。我们的肉体会说谎,它需求什么,看上去清晰明了。但我们的灵魂不会说谎。虽然人有时候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灵魂的思维。它想要什么,皆是它自己说了算,并不曾受理智的控制,往往晦涩难懂。最后发现,其实我们的灵,要的东西都很简单。却一定要人走遍荆棘,迂回而曲折地向人生终点奔去的一刹那,才恍然大彻大悟。原来我要的,就是这样。
         灵与肉,轻与重?昆德拉认为轻与重的对立是所有冲突中最为神秘,最为模糊的。这点在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小说背景设定在了英格兰北部苍茫广袤的荒野上,这里北风凌厉而悲伤,灌木衰草爬满黑色冰凉的土地。因此这不是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它只是个高于浪漫,却卑微地低到尘埃的复仇故事。不落俗套,又世俗至极。
         小说的男主人公西斯克里夫是被义父捡回来的吉普赛流浪儿。他有一头漆黑的卷发和同样漆黑明亮的眼睛。他不屈服,他用它们来寻找着光明。他在尘世的最底端已久,他的肉体不屑于爱,他的魂灵又渴求着爱。所以当他爱上这家亲生的女儿凯瑟琳时,故事的悲剧走向已经注定。凯瑟琳是个美女,但她不是淑女。她长在北英格兰的灵魂像一匹脱缰的小马,狂放而不羁。但她生在上层名门望族的肉体又艳羡着虚荣和华丽。她为了这些肉欲,背叛真爱西斯克里夫,投向门当户对的林顿的怀抱时,我感到艾米丽勃朗特向我伸出了一张令人窒息的无形之网,有力,不容置喙地裹住了我的魂灵,叫嚣着“你不承认吗?其实你无法不承认这世间的丑恶,统统都是你自己的抉择!”
         当你爱人污秽的灵魂,裹着光鲜亮丽的皮囊睡在了另一个男人的真丝鹅毛大床上时,你会不会以最恶毒的心来开始揣测这个世界?当你从小长大的唯一的爱人开始用略带鄙夷地眼神注视你异于常人的漆黑卷发时,你的魂灵会不会被击碎?
         于是,西斯克里夫走上了复仇的不归路。他的灵与肉开始合二为一,他的爱与恨汇成一颗狂躁怨毒的心。他要向他们,欺辱过他的,背叛了他的,这一切的一切,掀起报复的狂澜。并且这颗心在他深爱的凯瑟琳病死后,彻底癫狂,他最终害死了从小侮辱他的义兄,抢夺了呼啸山庄并且最终攫取了情敌林顿的财产画眉山庄。终于他的肉体之重超越了他的灵魂,但他的灵魂与肉体都“并没有得到满足”。他掘开凯瑟琳的墓碑,他抱着她的尸体睡觉。他夜里点起蜡烛,期待凯瑟琳鬼魂的回归。等到这一切的一切无法安抚他空无一物、无处寄托的灵魂时,他选择了绝食殉情。
         人都要为自己所为付出代价。凯瑟琳为一时的虚荣葬送了一生爱恋与幸福。连带着葬送了西斯克里夫的肉与灵。当爱、恨、灵、肉互相纠葛、互相折磨时,轻与重的抉择就变的微妙而富有决定性的意义。
         只有自己,才能选择,幸福与不幸福。要不要,跟从自己的魂灵,而不是在绝尘的荒途,喑哑地唱着,渴望幸福的安魂曲。
  •   你的药掉地上了。
  •   有点不太赞同,他的确很疯狂,但是他没有害死辛德雷,辛德雷的死是自己的造成的,酗酒加上赌博。他的复仇也不是因为小时候自己所遭受的痛苦,而是报复凯瑟琳,但这种报复不是因为爱和恨,而是因为背叛。他最后选择绝食,是他得知了洛克乌看到了凯瑟琳的灵魂,他知道凯瑟琳在等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