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出版时间:1963-4-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汤显祖  页数:319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泰州学派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异趣。万历三年
(1575),汤显祖刊印了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他在南京国子监游学,刊印了第二部诗集《雍藻》(佚)。作于万历五年至八年(1577—1580)的诗一百四十三首(题)和赋三篇、赞若干首编为(问棘邮草),曾受到诗人、曲家徐渭的热情称赞。从隆庆五年(1571)起,汤显祖接连四次往北京参加三年一度的进士试。后两次考试时,他已经颇有文名,受人瞩目,却因谢绝首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万历五年(1577)考试失利,他试作传奇《紫箫记》三十四出,全剧未完。
万历十一年,张居正逝世的次年,汤显祖才考中进士。次年秋,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两年后改任詹事府主簿。后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一到南京,就卷入新旧两派朝臣的斗争,
以致他的未完成旧作《紫箫记》也被怀疑为讥刺朝政,遭到查禁。万历十五年,他把未完成的《紫箫记》改写成《紫钗记》。
万历十九年(1591),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对朝政作了猛烈的抨击,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回到临川。传奇《牡丹亭还魂记》在此时完成。万历二十八年完成《南柯记》,次年创作《邯郸记》。这时出世思想对他影响日深。《邯郸记》反映了封建大官僚从起家发迹直到死亡的历史,作者所否定的并不是人生一般。
万历三十四年,当汤显祖五十七岁时,他的《玉茗堂文集》在南京刊行。他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逝世。五年后,《玉茗堂集》问世,编刻草率,缺点不少。

书籍目录

作者题词第一出 标目第二出 言怀第三出 训女第四出 腐叹第五出 延师第六出 怅眺第七出 闺塾第八出 劝农第九出 肃苑第十出 惊梦第十一出 慈戒第十二出 寻梦第十三出 诀谒第十四出 写真第十五出 虏谍第十六出 诘病第十七出 道觋第十八出 诊祟第十九出 牝贼第二十出 闹殇第二十一出 谒遇第二十二出 旅寄第二十三出 冥判第二十四出 拾画第二十五出 忆女第二十六出 玩真第二十七出 魂游第二十八出 幽媾第二十九出 旁疑第三十出 欢挠第三十一出 缮备第三十二出 冥誓第三十三出 秘议第三十四出 诇药第三十五出 回生第三十六出 婚走第三十七出 骇变第三十八出 淮警第三十九出 如杭第四十出 仆侦第四十一出 耽试第四十二出 移镇第四十三出 御淮第四十四出 急难第四十五出 寇间第四十六出 折寇第四十七出 围释第四十八出 遇母第四十九出 淮泊第五十出 闹宴第五十一出 榜下第五十二出 索元第五十三出 硬拷第五十四出 闻喜第五十五出 圆驾附录一 关于版本的说明附录二 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

编辑推荐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牡丹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     当时为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感动得迷迷糊糊,当时有那么那么多汹涌的感情和迷离的悲伤,现在的生命状态如此干涸,只有勉强的残阳,都不相信当时真的那么痴狂过,现在发现这里面缺乏对于杜丽娘的喜悦的表现,柳梦梅也只是一个不贴身的符号。
      
      杜丽娘梦中碰到秀才,情难自胜死去。秀才改名柳梦梅前来寻找。柳梦梅挖坟使杜丽娘重生。
      
      较之桃花扇的散聚,牡丹亭的死生更加深刻。同时较之桃花扇的家国,牡丹亭显得单调。不过作品不可以这样比较。
      
      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杜丽娘是梦到了秀才并且因此而死,秀才也梦到了杜丽娘作为死亡的对应代替他改了名,一个是实,一个是名。其次,杜丽娘是死了,而且可能不能复生,而柳梦梅只是冒险挖坟,很有可能因为杜丽娘的复生不用受罚,杜丽娘的风险更大。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杜丽娘是一个绝对的主角,她的壮丽正在于她的牺牲。在当时的环境中,一个女性想要成为绝对的主角,只有通过爱得牺牲的方式。在今天看来,这是很勇敢的,但是事实上,那是当时的女性的一种悲剧。死生比较荒诞,但是更荒诞的是情感要通过墙-梦,死生来传递,逾越,这不仅仅是一种距离的审美,而且是场悲剧。
      
      作品是大胆的。在那样的环境中竟然诞生出这样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完成了今人该做的批判,同时这种批判又称为今人的一种享受,不但是今人的一种想象,也是今人也有今人的求不得。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今人读《牡丹亭》,往往从一个“情”字入手,并将这个“情”字理解为爱情。然而倘若以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作为作品意核来理解《牡丹亭》,这出剧的情节安排可以说是十分糟糕的,有许多不必要的内容,如杜宝劝农、李全侵宋等。而现代的《牡丹亭》演出,为了节省时间,这些情节基本都被删去了。对《牡丹亭》的删减,不仅没有对剧情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反而更加集中地表现出杜、柳恋情的感染力。换一个角度来想,或许这些情节上的“赘笔”,并非作者本人的失误,而是我们理解失误的结果。
      
       我觉得《牡丹亭》整部作品最巧妙的构思,体现在《惊梦》一折。柳梦梅的形象,其实在第二出《言怀》里已经塑造完整了,但杜丽娘在梦中所见的“柳梦梅”却是苍白的、轻飘飘的,她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家世如何,只知道这是个面容清俊的书生,寻了她很久,要和她“那答儿说话去”。“柳梦梅”在《惊梦》这一折的出场是极不寻常的。一般说来,人物在每一折最初登场时,都会有一段自我介绍,但《惊梦》里的“柳梦梅”并没有作任何陈述。而且,结合后面的情节来看,真实世界里的柳梦梅对于这一梦是毫不知情的,他后来拾到杜丽娘的写真时没有丝毫的熟悉感,甚至还猜测画上人是观音大士。那么,在梦里,杜丽娘遇到的究竟是谁呢?
      
       在杜丽娘身上,汤显祖把中国文学传统的“伤春”主题发挥到极致。毫无疑问,杜丽娘是美丽的,她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美,知道美便是自己最重要的价值。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她是要把自己的美热热闹闹地展现给人看,让人来欣赏、赞美、珍惜的。但双亲却不理解她自我实现的需求,将她困在房内课女红读诗书,好约束她的性情。杜丽娘感到抑郁,感到不自由,她想到园子里排遣心情,却与自己的命运打了个照面:她就好似那满园春色,美得灼人眼,然而没有观赏的人,这美又有什么意义呢?春光短暂,姹紫嫣红终究是要付与那断井颓垣的,她的青春又能停驻多久呢?只怕还未等到赏春的人,她的美便一天天地消散了,凋零了。在惘然之中,她开始想象,想象出园子里的那个梦。在梦里与她相逢的不是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她自己造出来的一个虚幻的象。梦里面,所有的现实束缚都不存在了,她自由恣意地把自己的美张扬开了,她的价值实现了。然而梦终归是要醒的,杜丽娘却沉湎于梦境里自我实现的快感之中,不愿面对冰冷压抑的现实,最终郁郁而死。让杜丽娘死去的并不是对柳梦梅的爱情,这时节她甚至连柳梦梅是怎样的一个人都不知道,又怎么谈得上爱呢?由此可见,对于汤显祖题词中所说的“情”,是应当重新理解的。我觉得汤显祖笔下的“情”,更像是一种出自天性的自我实现的倾向。
      
       说完杜丽娘,再来看柳梦梅。《牡丹亭》里的柳梦梅与《西厢记》里的张生是不同的。张生有了崔莺莺之后,便感觉人生圆满了,别无所求了,上京求功名完全是为崔夫人所迫,非其本心。柳梦梅却是从一开始便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便在于才学。《谒遇》一出,柳梦梅与苗舜宾论宝,说道“小生到是个真正献世宝。我若载宝而朝,世上应无价”,足见其自我期许之高。然而这宝贝却是“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虚舟飘瓦”一般,只有赁与帝王家方能显现其价值。杜丽娘于柳梦梅,是锦上花,却不是他生命的全部。无论有没有杜丽娘,柳梦梅都是要上京赶考,报效帝王的。最终他也确实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考场上一举夺魁。
      
       《牡丹亭》这部作品一开始有很多冲突:柳梦梅空有才学而无处施展、杜丽娘思春而无法遣怀、杜宝夫妇老来丧独女、金兵兵临城下南宋危在旦夕……这些冲突带来遗憾,但剧中的人物每时每刻都在想方设法克服这种遗憾。在全剧的终场,人物的努力都获得了回报,每个人都站到了他们满意的位置之上。毫无疑问,这样的大团圆结局是要受到部分观众的指责的:不真实、不深刻、缺乏悲剧的力度等等,我自己第一次读《牡丹亭》的时候亦有这样的感受。然而,“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汤显祖写《牡丹亭》,本来就是是有感于现实世界的混乱与不完善,这样一个“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理想世界,正是他想要展现、呈示的。
      
  •     四大戏曲之一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每一本都是很有价值的
      
      读了这些韵味十足的语句就会对原本了解甚少的戏曲有着极大的兴趣
      
      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
      
      书卷里华丽经典的字词句段
      
      如果在舞台上
      
      以独特的腔调唱出来
      
      它的艺术价值便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     草草地看完了牡丹亭,所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汤显祖他就是个重口味的。
      《西厢记》或者早年读的垃圾似的《宝剑记》都作为中国戏剧代表。把实打打的悲剧拧成贴金戴玉的空中楼阁。最后要么拜堂,要么升官,大家一起喊一声茄子。天!这就是人生!仿佛岳飞都应该在戏文里加官进爵,再弄出什么风月佳话似的。这等俗气。
      我一直迟迟不肯翻《牡丹亭》也是因为觉得这次汤显祖俗得太离谱了,连春梦都用上了。不定会有什么样的黄段子呢。但当翻开后不久,我便把《西厢记》什么的都打入次流。汤显祖才是戏剧的正解。
      汤显祖是第一个在戏文里鼓吹先上床后恋爱的。在古典戏文里可算是匪夷所思了。
      更强大的是汤显祖是第一个在戏文里拿同性恋当佐料的。那个叫李猴儿的同性恋在去地狱的路上又勾上了好花粉的孙心。最后阎罗王让他投胎做了蜜蜂,理由是蜜蜂腰细嘴甜,可以天天在花堆里扑腾,屁股上还有根刺。
      纵使现在我跟人说起这段子,还是会有很多人突然拧起眉毛骂我流氓。
      当然,汤显祖也算是第一个在戏文里大张旗鼓地写梦的。他代表作便是《玉茗堂四梦》。主题绝不仅是爱情的春梦。最近读的《邯郸梦记》写得便是读书人仕途的春梦,人家挪揄讽刺得可是官场的虚无。
      这样看来,汤显祖实在可爱得紧。或许正是这样泱漭而无拘的率真态度成就了他的大气与才气。《牡丹亭》是春梦又如何,一个被他绣得没得不能再美的春梦了,一代代人在这个恍惚摇晃的春梦里丢了魂丢了命也是再美不过的事了。
      毕竟谁都是边吃边拉的芸芸众生,美硬是要去勾搭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难道不酸么。
      
      如果他在现代,第一个写《等待戈多》的,一定是他。
      
      PS: 我很喜欢汤显祖的一个号:清远道人。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他的了。
      PSS:汤显祖也是李贽的粉丝。
      
  •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牡丹亭》
      你有一颗最纯净的心,却并不拒绝尘世,只默默守候灵魂的纯真,深情的真谛。
      夜空与你隔着一颗大树,树的每一片叶子都舍身保护着你,仿佛月光会把你灼伤。我知道,已经有很多个夜晚看不到圆月悬空,看不到霜花满地了。
      树影飘移,如扬起的风帆,把你带到那春色盎然的牡丹园。
      满园春色,你竟娇嗔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你定知古今幽困于闺阁之中的不止你一人,但你定不知一百年多以后,那个叫黛玉的女子听到你的这一曲,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眼中落泪。
      青春盛开在园林里,姹紫嫣红的美景却笼罩着淡淡的忧愁。风吹树叶,如泣如诉。游园归来,那手执半支垂柳的书生翩然入梦。从你与他对视的第一眼起,就注定了你今后性命的生死。他的怜香惜玉和梦的无拘无束是那么刻骨铭心!情又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本是梦中人,素未谋面,何以一梦倾心?
      噢,你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天赋深情。
      竟夜无眠,回望昨日梦里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放佛仍然置身梦中。沿着悠长的石径,寻梦而来,花草也被你的深情感染。杳无人迹的园林里,款款而行,却又寻而不至,花草也显得凄凉冷落了起来。
      寻梦不至而病,纵然是病,仍然还是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促使你为它研墨作画,它离得很远,伸手不可触;它离得很近,夜夜与你同入梦。
      情至深,以至于甘心拿性命交换。圆月终于升上夜空,太湖石却成为你生死的寄托,梅子树也成为你深情的葬身之地。情如磐石坚,情如梅子酸。
      没有允诺,没有誓言,只有尘世之上一梦,黄泉之下一等。
      原来春日的柳也梦见了冬日的梅,这一回,是那手执半支垂柳的书生从梦里走出,走到园林里,太湖石边偶拾一画,这一拾拾起你的一往情深,也拾起你们的一世情缘。
      纵然是死,也要回到人间,寻回那一片梦中深情!魂灵飘然而至,肉身还魂而生,这样,你们从各自的梦里走到了现实当中。既然你的深情可以让你不惜身家性命,不畏生死存亡,又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筑起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从此,你的人生也从这深情中得到了弥补,但愿你看世界的眼光也不再只是眷恋眼前的事物,不再只是依赖身边的人,你应该满足,应当知足。
      
  •   我看的是现代人串写的《西厢记》,才子佳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套路。
    纯当情色小说看,写得还算美。
    其他没啥意思。
  •   。。。。。。= =
    问题是俗套的故事多多了。。。出彩的戏本子就几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