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山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钱锺书 的民俗视野考论》在对《管锥编》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钱锺书该著中所涉的民俗事象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这种解读凸显了钱锺书“大俗”的一面,这一面与其“大雅”的一面天然贴合,共同构建了完整的钱锺书形像,因而是对钱锺书认识的极大丰富。钱锺书学术思考活动中的嗜俗、重俗的特征,应当置入中国知识分子关注民俗、载录民俗的传统中进行考察,应视为知识分重俗传统的承续与光大。
作者简介
何山石,现任教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博士。先后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钱锺书研究及文学与民俗学、文学与哲学的跨学科研究等。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出版发行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代表性论文有《钱锺书、为何会被长效阅读》、《“失明”与“黑白民间”——帕慕克的视觉策略对当代视觉美学的启示》。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出版童话集《飞来飞去的鼻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及少儿小说、科幻、散文等作品近百万字。
书籍目录
序 绪论 一、“因民而作,追俗为制”——“民”与“民俗”多义并存、与时消息的学理特征 二、“直道时语,多及习尚”:中国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重“民俗”传统疏论——以《管锥编》所涉文献集为中心的考察 三、“鸿爪之印雪泥,千百中才得什一”:以“俗”为只眼的钱锺书研究综述 第一章 钱锤书“嗜俗”原因探析与《管锥编》所注十书民俗意蕴宏观论 第一节 “野人涂说与哲士微言,若合符契”:钱锺书“嗜俗”原因初探 一、吴文化俗韵泽被与无锡江南水乡民俗的濡养 二、父辈民俗记录活动的影响和童年阅读的民俗记忆 三、留学生活与西俗东渐 四、钱锺书生活“俗”化的体现 第二节 “《水浒》奄有邱明、太史之长”:《管锥编》所注“十书”民俗意蕴宏观论 一、经部作品——《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的宏观民俗意蕴 二、史部作品——《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的宏观民俗意蕴 三、子部作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楚辞洪兴祖补注》的宏观民俗意蕴 四、集部作品——《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宏观民俗意蕴 第二章 《管锥编》与民间口头文学 第一节 “神话、魔术什九可作如是观,胥力不从心之慰情寄意也”:神话 一、“古人之‘质’”:《管锥编》神话本质论 二、《管锥编》神话征引的其他视角探析 第二节 “齐谐志怪,臧否作者,掎摭利病,时复谈言微中”:民间故事 一、《管锥编》是故事书 二、《管锥编》涉民间故事具体内容 三、“滑稽”与“谑”:钱锺书笑话论 第三节 “虽为戏言,亦征同感”:民间传说 一、《管锥编》论“牛郎织女”等传说 二、人物传说为主体 三、《管锥编》“物”之传说 第四节 “‘风’字可双关风谣与风教两义”:民问歌谣 一、《管锥编》歌谣论 二、《管锥编》民间歌谣征引述论 第五节 “荷马载笔之家常亲切、质而不绮”:史诗 一、史诗:一种“活态”文化标本 二、《管锥编》史诗征引述论 第三章 《管锥编》与民俗语言 第一节 “雅中搀俗,笔致尖新”:研究钱锺书语言与修辞的民俗语言之维 一、从民俗语言角度研究钱锺书语言观的缺失 二、民俗语言研究现状 第二节 “俗语颇得其实”:俗语 一、学界“俗语”定义例说 …… 第四章 《管锥编》与民间信仰 第五章 《管锥编》与人生仪礼 结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其他如《淮南子》“齐俗训”诸篇、班固《白虎通义》、桓谭《新论》、王符《潜夫论》、桓宽《盐铁论》、赵晔《吴越春秋》,都对当时的生产、生活、信仰、仪礼等民俗都有记录,均是知识分子参与民俗记录的明证,此处不——述及。 有必要提及的是汉赋这一文学形式中的一个重要子类——俗赋。提及汉赋,体物大赋与抒情小赋是最容易为人所忆及的,而俗赋则易被遗忘。而这不能说明俗赋之存在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说明了所谓“俗”在文学创作中、在知识分子的审美意识中、在创作者寻求文学新变手段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据何新文《中国赋论史》介绍:“《汉书·贾邹枚路传》……说枚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枚)乘尤高’。汉武帝时,枚皋待诏,‘因赋殿中,诏使赋平乐馆,善之’。又说‘皋不通经术,诙笑类俳倡,为赋颂,好嫚戏’。指出枚皋赋的最大特色是诙谐逗笑,带有很大的娱乐性。并记载枚皋‘与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襟祝》’。”枚乘、枚皋、东方朔等人都是善为滑稽诙谐俗赋者,这些俗赋创作,“表达了汉赋从‘京殿苑猎、述行序志’的传统题材,向写作‘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及‘方俗闾里小事’之类的奇巧‘小制’变化的趋向”,更表达了当时士人观念的变化,所以,何新文认为,“鸿都门赋这种内容、形式上的转变,当然受制于他们的辞赋观念。而这种辞赋观念变化的表现之一,就应该是偏主讽谏、尚用的儒家文学思想的疏离和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有如汉宣帝那样‘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今世俗犹皆以此虞悦耳目’的娱乐文学观。”①俗赋之俗,正是另一种审美需求的表达,这为过度成熟的文学创作注入新风,一新耳目,趣不可言。 然后,是两汉乐府中的民俗因素。甚至可以更具体地说,乐府诗歌对民间歌谣的吸取。这在本书第二章“民间口头文学”中具体论述,此处略去。 最后,两汉时期,谶纬思想对民间信仰的影响非常巨大。所谓“纬”,是对儒家《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而言的:“有《易经》就有《易讳》,有《礼经》就有《礼纬》,有《诗经》就有《诗纬》,有《书经》就有《尚书纬》,有《春秋》就有《春秋纬》,有《孝经》就有《孝经纬》。
编辑推荐
《钱锺书的民俗视野考论》从民俗学的视角切入钱锺书《管锥编》的研究,主要是对《管锥编》中所涉民俗事象进行详细的文献整理,实证性研究意味浓厚,然后运用民俗学、哲学、文化等相关理论对之进行解读,从而使钱锺书民俗性的一面得以立体呈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