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实践论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陶火生  页数:300  字数:330000  

前言

  陶火生博士在攻读学位期间,有志于研究“生态实践”问题,本书就是他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成的。  随着工业文明危机的扩展和加深,建立在这种文明基础上的哲学观念也将陷入危机。与人类社会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一种新的哲学——生态哲学也随之产生。当前,关于生态哲学的研究,在译介西学、深挖传统思想资源、开发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证化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的理论进展。国内学术界经历了西方生态伦理学的著作翻译、思想介绍等本土化引入过程,形成了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的文明建设的生态理论依据。受此影响,部分学者深入发掘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资源,形成了中西合璧、视域融合的生态哲学发展盛象。尤其是随着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以来,从马克思主义发掘生态思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在理论的逻辑发展中,关注现实中的生态问题、发展绿色科学技术、推进生态和谐的社会化建设形成了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当代生态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中国化的现实境遇。  在这多元纷呈的生态哲学研究中,陶火生另辟蹊径,关注了生态实践的理论研究。生态实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理论视角,通过对现存的生态问题的反思和对正在涌现的实践形态的分析,指出当代人们的实践方式正在经历生态学的转向,初步提出生态实践的内涵特征。  ……

内容概要

  当代生态问题的实践根源在于现代实践方式。现代实践方式的二元分立、机械性、线性、从资本化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实践是取代现代实践方式、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方式。生态实践观念有着久远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思想资源。通过对科学实践观的生态解读,可以为生态实践观奠定实践论基础。生态实践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以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规律为内在制约、以人地协调发展为价值旨归和对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根本动力的物质性实践。以生态实践为基础,生态经济不仅通过经济的方式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而且推动了社会发展模式的变革,作为生态文明集中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社会。

作者简介

  陶火生,1975年生,男,汉族,安徽芜湖人。2006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哲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土后研究。现为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土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 何以要提出生态实践观?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追问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根源
三、生态学时代的实践方式重构
四、本著的逻辑结构及主要内容
五、本著的主要研究方法
六、本著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现代实践方式:问题与批判
第一节 现代实践方式及其问题
一、现代实践方式的历史性形成
二、现代实践方式及其基本特征
三、现代实践方式:现代社会问题的实践根源
第二节 对现代实践方式的历史性批判
一、马克思对现代实践方式的异化性质的批判
二、阿尔温,托夫勒对现代实践方式的分裂性质的批判
第三节 现代实践方式的生态批判
一、批判的理论基础:生态学科体系
二、批判现代实践方式的方法论体系
三、现代实践方式的生态批判
第二章 科学实践观及生态解读
第一节 科学实践观:内涵与基石
一、科学实践观的理论内涵
二、科学实践观: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基石
第二节 生产性实践及生态解读
一、生产实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生产性实践的生态解读
第三节 交往性实践及生态解读
一、马克思的交往性实践
二、交往实践的生态解读
第三章 生态实践观的思想考察
第一节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实践观
一、中国儒学思想中的生态实践观
二、中国道学思想中的生态实践观
第二节 西方生态伦理学的生态实践观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实践观
二、生命平等主义的生态实践观
三、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实践观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实践观
一、威廉,莱斯的生态实践观
二、本·阿格尔的生态实践观
三、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实践观
四、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生态实践观
第四章 生态实践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生态实践的内涵与构成
一、生态实践的内涵
二、生态实践的三维构成
第二节 生态实践的基本特征
一、生态实践是师法自然的实践
二、生态实践是系统整合的实践
三、生态实践是互动优化的实践
第三节 生态实践的过程控制
……
第五章 生态实践与生态意识的辩证法
第六章 生态实践观与经济社会发展
结 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2.生态伦理的自律性要求 生态伦理是以生态学的整体性方法建构的人与生态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伦理观念,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互动双赢、平等相待的伦理关系。“新伦理学必须专注构成地球进化着的几百万物种的福利。”就是说,新伦理学关注的是物种的生存权利和生存状况,关注的是在人的活动中的不同物种的独立的存在,并给予物种以应有的尊重。生态伦理不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中人的活动之外的物质运动,而是考察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期建立对人的规范,制止人对自然的征服行动,避免人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伦理规则,是以生态理念为脉络、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为依据的人的“自律性”伦理规范和在伦理意识,即人对自然的道德自律。生态伦理规则也是一种人地关系的协同方式,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范发展到人地关系的伦理规范,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向着自然的深化、是价值在自然观念和伦理观念上的延展。伦理学作为观念形态的伦理规范,是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观念化,是观念化的伦理方式,而其存在的基础就是当代生态化的物质性实践。 在生态伦理中对人的实践方式的规范是要在人的活动中实现人对自然的角色转换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大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或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对物种的尊敬和对生态自然的尊敬必然要求人的诉诸自然的行动受到伦理的约束,不能任凭人的意识和意志去控制自然。尊敬大地共同体,是把人与自然物种置于平等的地位,在生态系统整体制约性的规定下,彼此平等相待、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生态伦理是以伦理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的一种生存智慧,人的生存智慧关注着人的生存环境,生态伦理所实现的是人地关系的内在协调。人地关系是人类生存问题的最基本的层面,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无论在人的生产中,还是在人的精神生活世界里,人的活动都脱离不了人的自然存在的基础性存在方式。因此,人地关系直接维系着人的生存。而在人的发展道路上,人地关系直接维系着人类的发展。

编辑推荐

《生态实践论》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态实践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