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称义哲学思想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仕颖  页数:283  字数:3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马丁·路德的称义论思想是其宗教哲学思想的核心,探讨了基督教教义中的正义、信仰、爱、理性和自由意志等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将基督教核心教义“因信称义”的阐释推上了史无前例的高度,最终成为了基督教正义观的经典。
张士颖的《马丁·路德称义哲学思想》将路德的称义思想置于整个基督教救赎论的大背景下来考察. ’力图展示出路德称义哲学更为清晰的发展线索。
《马丁·路德称义哲学思想》从个人灵魂获救问题而生的精神困苦,到“上帝之义”的发现,路德逐步突破了中世纪末期称义哲学范式.并将自己的突破性见解结晶为十字架神学,最终确立了改教神学范式,对后世基督教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仕颖,1
973年生,外国哲学博士。南开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宗教哲学和基督教思想史。曾到香港中文大学(2005年)、日本早稻田大学(2006年)和台湾辅仁大学(2007年)访学.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近年来在《宗教学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基督教文化学刊》和《基督教思想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译著有《吕斯布鲁克文集》(合译)。目前已完成、在研国家、教育部和天津市社科基金多项。

书籍目录

导  言
凡 例
第一章 改教前的称义哲学思想
第一节 使徒时期的称义哲学
第二节 教父时期的称义哲学
第三节 中世纪初期的称义哲学
第四节 中世纪鼎盛期的称义哲学
第五节 中世纪末期的称义哲学
第二章 路德称义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改教前的宗教文化状况
第二节 路德与人文主义
第三节 路德与神秘主义
第四节 路德与奥古斯丁新学
第五节 路德与经院新学
第三章 路德称义哲学思想的突破
第一节 路德的圣经解释学
第二节 路德的精神困苦
第三节 信仰与上帝之义
第四节 上帝之义的发现
第四章 路德称义哲学思想的确立
第一节 称义哲学的形成
第二节 称义哲学的上帝观
第三节 称义哲学的自由观
第五章 路德称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节 路德称义哲学的意义及其局限
第二节 路德称义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三节 路德称义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反经院神学之辩
附录二 九十五条论纲
附录三 海德堡辩论
附录四 基督教的“无我”与佛教的“无我
后 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罗马帝国治下的犹太国,马加比后裔与上层祭司共同依附于罗马“太上皇”,形成了享有政治和宗教特权的统治阶层,即撒都该派(sadducees)。他们关心的是罗马帝国给予自己的政治权益,有时为了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他们对宗教事务比较淡漠,只承认法律本身的权威。而以犹太知识分子(经学师)为核心的法利赛派(pharisee)则在宗教上比较保守,在政治上反对撒都该派的妥协主义,积极捍卫民族利益,在教理上承认经教师们对律法(Tora)的解释传统,因而获得了犹太群众的广泛支持,加上法利赛人对宗教近乎狂热的虔诚和维护民族纯洁性的极端民族主义立场,使他们不可能容忍基督教自由发展。基督教是继续在犹太教的荫庇下,沦为犹太教的一个支派,象教内犹化派所主张的那样,承认律法是得救的必要前提,“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徒15:1),还是破壳而出,确立恩典获救的教义,向希腊罗马文明世界传播,这是基督教在当时所面临的选择。约在49年,使徒和长老们就这一问题在耶路撒冷聚会,会议肯定了保罗在外邦人中的传教事功,使徒彼得重申了获救是因主耶稣之恩的立场,最后圣雅各综合多方意见,达成一项妥协,要求外邦人必须遵守四项戒律,即“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 耶路撒冷教制会议之后,保罗在教牧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犹化派律法主义对基督教信仰的危害,陆续发表了他的全部书信。这些书信的主题为“拯救”(salvation),腓立比狱卒的问话:“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16:30)构成了保罗神学思考的核心。“拯救”一词,在保罗看来,意指包括身体和灵魂等各方面都安好的存在状态。在保罗所处的时代,无论是博学聪慧之士,还是下里巴人,都寻求这种“救赎”,犹太人是要使人从背离上帝的罪中解放出来,外邦人(希腊、罗马人)是要从无情命运的捆绑释放出来,救赎产生于脱离罪与死挟制的愿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丁·路德称义哲学思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非常好,各方面都不错,一直支持卓越亚马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