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黄建平,邹其昌 编  页数:4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设计学研究(2012)》较客观地反映了国内设计史研究的格局,基本上代表了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的前沿研究和最新成果,对于促进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和设计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其中,“上海设计研究”,主要涉及近现代上海地区的设计问题,包括近现代上海设计相关行业、产业资料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将一些久已走出常人视线的资料重新纳入研究视线,以及近现代上海设计事务所与设计师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等;“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关照中国的设计史研究问题,包括对中国近代设计史写作问题的研究、近现代设计教育问题的发展研究、对设计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对设计史研究中自身定位问题的思考等:“上海设计文化发展报告系列”,主要涉及2010年上海设计文化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其主旨在于为中国当代都市设计文化批评与研究提供一个视角。

作者简介

黄建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委员,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教委设计艺委会常委。著有《风格、形式与设计》、《城市标志创意设计》、《版式构成》、《平面广告设计》、《创意与表现》等多部著作。曾担任上海世博会户外形象广告设计专家、上海世博会企业馆评委、2010年亚运会形象与景观专家。目前主要从事上海设计系列研究、视觉设计文化研究等。 邹其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美学、设计学、经典诠释学等。著有《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研究》(专著,商务印书馆)、《营造法式》(古籍整理,人民出版社)、《设计史》(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目前主要从事朱子诠释学美学系列研究、《营造法式》系列研究以及当代中国设计学理论体系问题研究等。

书籍目录

序言 上编 上海设计研究 近现代上海美术设计研究 设计史的镜像——关于“上海设计”与设计史写作的现实 月份牌与中国现代设计的兴起 《贡献》之贡献——中国现代装帧史不应遗忘的一页 月份牌最早印刷发行的时问分析 上海“摩登”:新中国建设初期的设计史样本——关于1950—1960年间上海设计史实的片段考察 蔡振华和他的设计 海派文化与上海设计——关于《上海海派设计史》的研究与写作思路 发展上海时尚产业,培养创意设计人才 都市设计教育 近代上海商标设计中的视觉元素构成分析 上海月份牌画广告的商业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 月份牌广告的艺术风格研究 探究上海老字号品牌形象的重塑之路 把根留住——从老上海广告画发展史谈中国设计教育方向 当空间遇见平面——上海地铁广告的视觉特色 稚英画室与雷蒙·罗维设计事务所比较研究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网络交互艺术设计——上海与海外网络交互艺术设计之个案应用分析 论传统月份牌从传播载体向独立设计制品的转变 上海早期现代画报封面艺术设计——以《真相画报》、《良友》画报为例 近代早期上海设计史的书写:一种“坎普”视角的都市文化解读 中编 设计史研究 设计史的意义与重写设计史 农村社区社会创新研究与实践——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夏令营 造物文化的“大历史”——《天工开物》研究 民国时期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写作成就与特点 以画促销——月份牌的形式和功能 西方中世纪建筑理论的痕迹 媒体艺术的拐点 设计史学小史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转型和确立 设计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去田野中寻找生活的设计历史 百年民生设计得失谈 简论中国设计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对象及其历程 从《西京杂记》名物词看西汉艺术成就 上海与中国广告研究的滥觞 作为观念的文本——设计艺术理论与历史写作的研究及其该有的地位 浅谈设计史中的民主和社会属性 从诗意到欲望:现代建筑的空问叙事 包豪斯与中国现代设计的历史渊源 修复受伤的地球——生态艺术的当代使命 游艺无疆÷关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剪变——乡土剪纸艺术的都市际遇 现代摄影创作视觉表现的研究 公共艺术与公共结构 关键词与超链接一设计学基础理论教学的3对矛盾及对策研究 画皮·画骨·画心——建筑表皮中的结构表达 中国近代设计史写作现状研究 公共性景观艺术设计与上海城区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广告设计业的影响 关于设计史研究的三点思考 海派京剧旦角服饰的主要设计特征和设计思想 下编 上海设计文化发展报告系列 上海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报告(2010) 上海服饰设计发展报告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展馆职业服设计 上海平面设计发展报告——上海平面设计与新媒体的互动 上海动漫艺术(2010) 上海工业设计发展报告(2010) 附录1 近现代上海美术设计文献展 附录2 传承设计经典,共创设计未来——记“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学术研讨会”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新媒体的普及大大加强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使信息的传播及时、迅速。综观近两年重大的社会事件,很多都是由网络发轫,很快影响到传统的主流媒体,从而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新媒体由于其特殊的传播方式,“将相关内容聚合在同一个议程之下,对内容和其影响力形成了多维度凝结、多层次提升与多次性并置,从而也达到了媒介议程设置前所未有的穿透性传播效果”。 新媒体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它的交互性。媒体不仅仅影响着受众,同样也受到受众的影响。而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人们的反馈,真正实现新闻的“传播”功能。受众的欣赏口味、价值取向,正在改变着媒体的报道风格。新媒体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足够的表达机会和平台,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如博客、个人空间、微博。人们不仅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自由评论,还可以上传图片、视频,充分展现个人风采。 从传播的方式来讲,传统媒介是一种线性的传播,受到时空的限制。传统媒介在传播方式上各有其优劣,如报纸携带比较方便,易保存,对事件的评论深刻而全面,但是信息量相对较小,时效性要差些。电视给人强烈的现场感,但是转瞬即逝,收视上又受到时间的限制。除此之外,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新媒体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某些隐患,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有用信息很难及时地被分离出来,更多的是毫无意义的无用信息。这些信息噪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新媒体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新媒体的存在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我们既要看到其传播优势,又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正,促进新媒体的良性发展。 二、新媒体为平面设计带来的便利 麻省理工学院一位叫前田约翰的教授说“电脑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材料”。我们今天凭借着电脑技术的完美模仿力,完全可以抛开纸笔,仅用鼠标键盘就可以在电脑中作出完美的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从传统的“纸质平面”逐渐延伸到了“屏幕平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段随之更新。从某种程度上为平面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更新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多元的展示平台。 新媒体给平面设计带来了以下几点便利。 首先,平面设计制作效率的提高。

编辑推荐

《设计学研究(2012)》以“中国现代设计史和上海设计”为主题,较客观地反映了国内设计史研究的格局,基本上代表了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的前沿研究和最新成果,对于促进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和设计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设计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真正是学术研究,太学术,可以试着学的轻松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