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体育指导思想研究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傅砚农,曹守和 著  页数:265  

内容概要

  本书回顾60年来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国体育指导思想的形成发展进程,会深化我们对体育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紧密联系的认识,给今天已经取得的辉煌业绩和曾经遭遇的困难、挫折和失误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在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思想的前提下,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引领体育事业主动融入并创造性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战略目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增强人民体质”,洗耻“东亚病夫”(1949-1956年)
 一.“体育为人民服务”核心指导思想的形成
  (一) 建设人民的新体育
  (二) “体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工作任务与方针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指导思想
  (一) 学校体育培养“祖国保卫者.建设者”
  (二)“积极领导,逐步发展”职工体育
  (三)“服从生产.坚持业余.自愿原则”开展农村体育
  (四)“体育先行”拓展国际空间
第二章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曲折前进(1957-1966年)
 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二.“三育两有”的教育方针
  (一) 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三) 颁布教学大纲,保证教学质量
  (四) 开展课外活动和业余训练
 三、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全面“跃进”中的体育指导思想
  (一)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体育事业的影响
  (二) 体育“大跃进”思想的错误和严重损失
 四、体育事业收缩、调整中的指导思想
  (一) 体育界对“八字方针”的认识与理解
  (二) 体育发展规模的收缩和重点的调整
  (三) “迅速提高运动水平,扩大政治影响”
  (四) 新中国第二个体育高潮的形成
  (五) 群众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小型多样”
  (六) “加强战备”强化国防体育 
第三章 极左肆虐,浩劫中体育遭扭曲(1966-1976年)
 一、“文革”时期极左思想的肆虐 
  (一) 对体育领域“修正主义思想”的批判
  (二) “五·一二”命令  
二、学校以“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主课”矗  
  (一) 对极左思想的有限度抵制  
  (二) “读书无用”和“学一技之长”的意潮 
  (三) 贯彻“三好”和进行“教育革命”
  (四) “教育革命”、“开门办学” 
三、群众体育“突出政治”和“占领业余文化阵地” 
  (一) “体育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二) 抓“路线斗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三) “占领农村业余文化阵地”
  (四)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五) “为无产阶级斗争服务”  
  (六) 从“儿童抓起”
  (七) “体育革命”与“竞赛改革”
第四章 体制改革,“侧重抓提高”(1977-1992)
第五章 深化改革,走向市场,以法治体(1992-2000)
第六章 以人为本,与奥运同行,“增强全民族体质”(2001-2010)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增强人民体质”,洗耻“东亚病夫”(1949—1956年)一、“体育为人民服务”核心指导思想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者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进人了一个新时代。作为新民主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也开始了“新体育”的建设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就将体育事业作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体育方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中国开展体育活动的方向与指南,也是实现人民参与体育的重要保障。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政权。因此,新中国一成立就非常重视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问题,在继承、发扬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体育传统,接收和改造旧体育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新的体育事业,确定了新体育的建设方针和任务目标。(一)建设人民的新体育1.接管、改造旧体育与建设新体育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正是如此,在建设新体育的过程中,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对旧体育接管与改造基础上建设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中国体育指导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