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 飞鸟井雅道 页数:174 译者:王仲涛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国际上的正式名称是日本国,其实大概叫日本王国更准确一些,因为日本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有天皇及其皇室,而且日本天皇存在了一千多年,战败前的日本人乃至今天的那些所谓国粹主义者都标榜“万世一系”的皇统,其中含有对中国王朝鼎革的轻蔑。不过,这确实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天皇或皇室能存续如此长的时间主要跟日本的空间有关,那就是日本是个孤悬海中的岛国,没有异族的入侵,除了北海道一带唯一的少数民族阿伊努人,日本几乎可以说是单一民族国家,因此,天皇长时间存在是可以理解的。天皇有这么长时间的历史,但我们耳熟能详的天皇大概是明治天皇了,也许这个名字是因为和日本著名的近代变革的明治维新联系在一起才有名的。明治是日本的年号[1],也是日本睦仁天皇的称号(日本近代以来的天皇都是一个天皇一个年号),在此之前的天皇除了东亚的中国和朝鲜之外,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知晓,也就是说,天皇和日本都是在近代才进入世界史的视野的。……尽管如此,人民出版社编纂这套丛书依然有很大意义。可以让我国的读者看看有良知和真正有学问的历史学家写的帝王传记,以此拨乱反正,清除那些混淆视听的文化垃圾,这难道不正是当前我国读者乃至学术界所急需的吗?
内容概要
在我国有这样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认为明治天皇是个伟大的皇帝,他锐意改革,领导日本走进近代。而在战前的日本,明治天室更是被神化为“活着的神”。作者指出,明治天皇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个圣明英武的天皇,虽然他对许多政治事务可以干预,甚至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他在明治维新中所起的作用是极其微小的。作者飞鸟井雅道在查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天皇的一生做了素描般的叙述,读起来趣味盎然。《明治大帝》不仅刻画了明治天皇的个性.而且使我们对日本的宫廷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飞鸟井雅道 译者:王仲涛 注释 解说词:汤重病飞鸟井雅道,(1934-2000),日本著名史学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主攻日本文化史和思想史,尤专精于近现代日本文化史和政治史的研究,成果卓著专著有《幸德秋水》、《日本近代的起始》《文明开化》、《天皇和近代日本精神史》等多种力作。本书为其代表作之一,也是日本史学界稀有的研究明治天皇的学术专著。王仲涛,山西省闻喜县人。现为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有《家和同族的历史社会学》、《现代金融导论》、《日本官僚制研究》(收于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等多种译著。并合著《日本史》(人民出版社.2 008年)。还以笔名费克申涉足文学领域,其长篇小说《激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后颇受好评。
书籍目录
导读第一章 一九一二年炎热的夏天1 “明治、大帝”2 米价暴涨3 七月的天皇4 尿毒症5 漱石的激怒6 “走,去二重桥”7 “驾崩”8 “殡宫”9 天皇机关说10 桂太郎内大臣兼侍从长11 明治神宫和伏见桃山陵第二章 幼冲天子1 诞生·贺茂的水和船□町2 二百石的公家3 后宫失火4 “机密要言”5 插手京都6 “储君”·封授亲王7 神武陵在何处8 “下面出来的睿虑”9 “亲王、南殿犯上”10 孝明之死·睦仁践祚11 天皇不知的“密敕”12 幼冲天子第三章 亲政运动1 大坂亲征2 宫廷改革和“天子”3 “一世一元”和“女官总免职”4 “御学问”和“御马”5 政府分裂6 西南战争和天皇的反抗7 设置侍补·亲政运动8 教育争论·伊藤对元田第四章 走向一等国的道路1 岩仓具视的不安2 十四年的政变3 明治天皇制的两个侧面4 第三皇子的不走运5 “我国的基轴”6 臣民的权利7 皇室典范8 在议会里9 日清和日俄第五章 乃木传说1 “予,半信半疑”2 乃木的苦衷3 凯旋和学习院院长4 明治的精神明治天皇年谱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大帝”是在20世纪20年代普及的用语,1945年以后,自然完全不使用了。渡边几治郎的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选辑为两卷本重新出版,但只是用《明治天皇》这个平凡的名字。我是战后派,但我为什么要将《明治天皇序说》用《明治大帝》的题目撰写呢?因为在近代史中,不,在日本史中除了这位天皇以外再没有大帝了。明治天皇确实留下了大帝的足迹。我们必须从事实出发。“大帝”这一表述早就出现过,那是在明治天皇死去翌日,报纸整页都用黑框,表示凭吊之意,“大正”元号的报纸,即1913.年(大正元年)7月31日的《大坂每日新闻》在题为“呜呼明治圣天子”的“文学博士三浦周行先生谈”中出现过。“圣”这一表述,后面还加上“天子”和“天皇”就有了不同的意思.,我将在本书中逐步阐述。首先说说这个报道。京都帝国大学国史学教授三浦周行在“如同奇迹的治世”标题下,叙述了日本“维新大改革”的“武家政治的终结”,中间经历了“日清、日俄两大战役”直至“得以列人世界一等国”的过程,举出后醍醐、天智两天皇作为例证。他认为仅仅颠覆武家政治的话,有后醍醐天皇。“虽然如此,建武中兴只是两年就受到挫折”。毋宁说天智天皇以“大化的改革”诛杀苏我父子,“采纳中国制度而整顿内政”,这和明治天皇相似,但天智时却“有朝鲜的违逆”,“很难说是将国威宣扬于海外”。[1]欧洲人认为明治创造了使“远东的一个孤岛”成为“世界强国之一”的奇迹,“陛下的生涯实则亦充满奇迹”,“如果比作欧洲的帝王,那一定是被冠以大帝的英主”。这里的“大帝”的表述是和欧洲的彼得大帝等做对比的,是以片假名[2]的“大帝”出现的。两天后的8月2日,大众报纸《万朝报》发表社论“大正的日本”,稍稍有些意气昂扬地宣称:“大正的日本将是规模更大更正的日本,规模更大更正的日本要求国民做和其表述相符的巨大努力。”大正的大是GREAT,正是JUS'IS。8月10日印刷、15日发行的大日本国民教育会的《明治天皇史》也说,明治始于“内外岌岌乎,是危也之”历史出发点上,而终于“东洋第一的大帝国”。明治天皇可与神武、景行天皇相比,“人或将陛下比作德意志帝国的创造者之一的威廉一世”。先前只是将明治天皇和神武、景行、天智、后醍醐相比,和欧洲的彼得大帝相比的说法是在1912年,天皇刚死后就已经在大众间扩散开来。这是和明治45年间的奇迹相结合的。不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事实上日本产生了飞跃。在历史学家的追悼谈话中,这点特别明显,可以举一个例子。这是8月1日《大坂每日新闻》上的东洋史家桑原实藏的谈话。“从远东海上的一小国一跃乃至与世界一等国为伍,是有史以来的奇迹。”并且这不是“攻击性”的“野心”。今后“我们应明确我们不是和平的捣乱者。大正这一词语不久就是日本应该对待国际的指南针。”姑且不论《万朝报》,三浦周行也好,桑原实藏也罢,都没有将明治末期的社会看做是玫瑰色的。三浦周行在十年后是这样记述日俄战后的社会的:(这是)“国民走投无路的烦闷时代”,“不单是精神上的痛苦,多年来经济上受到的困惫所产生的氛围,这种烦闷不能不是非常严重的”(“明治时代的文化”)。其后,他一直将“明治维新”看做是“不彻底的改革”。认为“华族[1]的设置”离“平等的观念越来越远”。他在题为“回顾明治维新成败的足迹”的1920年论的结论中问道:“废除秽多、非人[2]歧视待遇的精神究竟实行得如何?”但是在进行明治批判的场合也必须承认从1868年到1912年的四十五年间日本是和明治天皇结合在一起的。这和从1912年到1926年的大正时代不同。因为在1921年裕仁成为摄政[3]以后的大正年间,和大正天皇可以说是没有关系的。此外,昭和的元号在1945年8月15日以前和以后其意义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本书是从明治元年到明治四十五年以元号来记述分析的。我是元号否定论者,但在论明治天皇时,也必须跟随那个人格和时代不能分割的奇迹时代加以思考。天皇死的翌年,1913年8月,在日本生活了29年的德国医生贝尔兹回到故乡,躺在病榻上,在死的前一天口述了“怀念明治天皇”的文章。“后世的日本人恐怕将笼罩在他的光环之中,特别是在日本成为近世世界历史的伙伴后,这个新时代是和明治天皇的名字相联系的。”(菅沼龙太郎译《贝尔兹日记》)我的这部传记大概也是“描写他的光环”的。那么,让我们先从天皇的最后一个月的实际状况开始。明治四十五年(1912)7月,天气异常炎热。明治天皇有着每天都认真地阅读数种报纸并慎重地将其保存起来的习惯,所以看7月的新闻报道也可以看到全国的情形,这大概是有些意味的。一般认为盛夏大米行情上涨是因为处于收获前的青黄不接时期,所以是自然的。但当年的情况不同,在7月初时,任何人都看得出有些太异常了。7月1号,报纸报道陆军经理局长说因为米价上涨而陆军预算缺少430万日元(《时事新报》下面略称为《时事》),这终于使大坂[1]堂岛(交易所)的大米行情大乱,开盘被迫延期。两年前一石米是十日元左右,尽管前一年是丰收,收获了五千一百万石,但一石米却暴涨到超过了20日元,不久就达22日元。
后记
我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明治天皇的存在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那时我刚以日本近代史为研究方向。但是我能撰写这本书,就连前一年也没想过。书的题目是我自己定为“大帝”的。1988年8月下旬,我因痼疾住院,开始了写作。此前,我不知道我的老友、这本书的责任编辑井崎正敏先生是否能理解。此外,我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成为我的朋友也是前辈安东仁兵卫主持的《现代理论》杂志的撰稿人,他给了我机会,使我从1983年以来分十几次写了天皇论及天皇制论,如今这一连载已然中断。这本书和上述的连载完全是两码事。从现代追溯到中世,又回到近世、近代,其间,我打算重新思考天皇的权威和权力如何一度解体,又如何再次构建为天皇制,我好多次这样向人吹牛,井崎正敏在策划本书时,连把题目定为《皇上变奏曲》都想到了。这就成了杂志连载时的题目。但是,本书一次也没有引用过连载的内容。我定为“明治大帝”是想将近代天皇和天皇制相区别。因为对于我来说,为重新把握天皇的实际形象和虚构形象而集中于近代天皇形象核心的明治天皇,就能由此扩展为一个大的课题。为什么不叫“明治天皇”而叫“明治大帝”呢?只有读者自己去理解了。我写了围绕着中世以来天皇的“皇上变奏曲”,现在想完结我本人的天皇及天皇制论。而天皇制的关键部分之一是追究明治天皇的实际形象,从其实际形象逐渐转化为虚构形象的过程,我想本书对此作了若干厘清。读幕末及明治初期的史料,包括汉文和候文,颇费力气,我将汉字重新改写了。但如果是专家立刻就能复原。我的意图是直接诉诸读者的心并接受批判。其间,我给井崎正敏先生添了不少麻烦。说感谢不如说道歉。而最期待的是读者的批评。飞鸟井雅道1988年12月在我国有这样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认为明治天皇是个伟大的皇帝,他锐意改革,领导日本走进近代。而在战前的日本,明治天皇更是被神化为“活着的神”。作者指出,明治天皇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个圣明英武的天皇,虽然他对许多政治事务可以干预,甚至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他在明治维新中所起的作用是极其微小的。作者在查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天皇的一生做了素描般的叙述,读起来趣味盎然。本书不仅刻画了明治天皇的个性,而且使我们对日本的宫廷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编辑推荐
《明治大帝》讲述了其一生。日本史中最著名的天皇就是明治天皇,以他在位年号命名的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明治维新”更为世人所熟知。我国在“戊戌变法”时,一部分仁人志士就试图以明治维新或明治天皇为蓝本,改造中国的政治体制。而在作者飞鸟井雅道看来,由于战前的皇国史观及战后一部分右翼分子的“造神运动”,造成了明治天皇的“虚像”,而真实的(“实像”)明治天皇却被掩藏在历史的迷雾中。作者以第一手资料为根据,筚路蓝缕,还明治天皇以“实像”。作者的一些观点发人所未言,独到精当,使人不得不信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