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健康卫士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马志新 编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央高层领导的健康保健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在中南海内,有两个特殊和神秘的群体,一个是中央领导的警卫人员,另一个就是中央领导的保健医务人员。从建国初期到1964年中央保健组撤销,在中南海从事保健的医务工作者有将近五十余人。   中央保健组,这个不为外界所知的神秘而特殊的群体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受党多年教育,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共产党员;他们都是在经过组织上层层考察,无论从业务素质还是政治素质方面讲,都是出类拔萃的;他们无一不是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甘愿默默无闻,忘我的工作,无欲无求、无私地奉献青春年华。   在这个群体里,秉承着细致入微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所有中南海保健工作中,毫无例外的未发生过一次工作上的失误。在他(她)们的信念中,始终铭记着中央保健事业开创者傅连暲的教诲,“如果说警卫人员职责是保护首长的人身安全,你们的职责就是要保护首长的健康安全,你们是首长的健康卫士”。   作为中央高层领导身边的保健医务人员,在为首长服务的过程中,老一代革命家的高尚品德也感染着他(她)们。每一位保健人员与他们服务的中央首长都结下了真挚的感情。   许多保健工作者一生都在从事中央保健工作。回首往事,他(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进人中南海为中央首长做保健工作,是每一位中南海保健工作者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   在多年的保健工作中,他(她)们都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中老年日常的保健养生方法。在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越来越关注养生的时代,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资借鉴的价值。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这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还能从中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同时,2011年时逢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作为奉献给党的生日礼物,这本书的出版意义更加深远。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新中国保健事业的奠基者”、“神秘而特殊的群体——新中国第一代中南海保健工作者”、“新中国第一位领袖保健医生——毛泽东保健医生、秘书王鹤滨”等数篇故事。

书籍目录

不能忘却的记忆
 ——新中国保健事业的奠基者
神秘而特殊的群体
 ——新中国第一代中南海保健工作者
新中国第一位领袖保健医生
 ——毛泽东保健医生、秘书王鹤滨
在周总理、邓大姐身边二十八载
 ——周恩来、邓颖超保健护士王星明
无悔的保健人生
 ——周恩来、邓颖超保健护士许奉生
保健事业贤伉俪
 ——朱德总司令保健医生翁永庆、傅连嶂办公室工作人员何慧德
陪伴两位伟人 感受领袖风范
 ——朱德、邓小平的保健护士郭勤英
亲历中南海保健从无到有
 ——原中南海保健办公室主任马苏高
二十五年中南海药房司药
 ——中南海小药房组长卜兆祥

章节摘录

   1946年,计苏华等三名党员随上海医学院重庆部分迁回上海,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工作。   1947年,上海医学院民主人士沈克非教授推荐计苏华去美国留学,他请示党组织,得到周恩来同志亲自批准后进人美国芝加哥大学毕林氏医院进修,后被聘为博士后进修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毕林氏医院外科的临床及研究工作。1948年9月,国际外科学会授予他外科博士学位。在美国时,计苏华除了认真学好医学技术外,还积极做好留美知识分子的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前,动员了一批科技专家回国参加建设。   1949年3月,计苏华回到祖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胸外科专家,并参加中华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筹备工作。同年9月到山东济南任省立医院医务主任和山东医学院外科教授兼教务长。11月调任卫生部北京医院任副院长。   1952年,因中央领导保健工作的需要,经周总理特批,计苏华担任了北京医院副院长和中央保健局副局长的职务。在他担任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医生期间,对保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身体健康,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他的尽心尽职,他的细致人微,他的超凡医术,赢得了中央领导的赞赏。计苏华工作作风也颇像傅连障,被人称为“第二个傅连唪”。十几年如一日,不管什么时候,看病随叫随到。新的药品,不论别人说效果有多好,计苏华都要在自己身上试验过,直到确认没有副作用,才给首长使用。   一心扑在工作上,潜心医术、尽心公职、豁达人生的计苏华以为,他的道路、他的人生能这样平静、安宁地走下去。.然而世事有着无常的变数,计苏华做梦也没想到,一场灾难降临到了他的身上。“文革”风暴一开始,像北京医院这样理应受到保护的重要单位亦未能逃脱这场劫难。进驻北京医院的军代表带头与造反派一起开始残酷迫害计苏华。其实他们的目的是逼计苏华交出中央领导的医疗健康档案,这其中就有江青的病历档案。但不管造反派怎么逼问、拷打、批斗,计苏华始终就是一句话“不知道”。当时北京医院许多医务人员都见证了这一情景i小药房组长卜兆祥和在后勤部的夫人张元满形容说:那情景真是惨呀。计院长真是坚强,最终造反派也没有得逞。于是给计苏华扣上了“走资派”、“黑帮分子”、“反动权威”等许多大帽子,把他揪出来示众。他的家不知被抄了多少遍。他的脖子上被挂着写有那些显赫“头衔”的沉重大牌子,到处大会斗小会批,白天晚上车轮战。不久,计苏华由于受到了过深的刺激,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造反派认为他的威风已被打掉,把他看成是已经定了“性”的一只“死老虎”,被强制到“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但他仍要每天与“同伙”出来站成一排亮相,对着毛主席像“请罪”。他白天打扫厕所和院子,虽不再被作为主要批斗对象,但还要参加陪斗。轮番批斗,受尽磨难。   直到1970年的秋天,在周总理直接过问下,计苏华才从那个偏僻的小村落被释放回京养病,那个迫害他的军代表和几个造反派也被判了刑。周总理还派人到他家看望。王震也曾亲自’看望,并安慰他好好养病。但此时一切都已改变,计苏华已不是昔日的那个风度翩翩、医术高超、严谨治病的医学专家了。非人的折磨,将他的脑子变得模糊,耳朵掉了一个,目光呆滞,行走不便。所有看到计苏华成了这样的老同志,都会唏嘘不已。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天,饱经十年摧残已神志不清的计苏华,在欢声雷动、鞭炮齐鸣的喜庆中溘然长逝,年仅59岁。   在计苏华的追悼会上,王震副总理痛心地说:“计苏华是被林彪、‘四人帮’害死的,他是第二个傅连瞳。”造化弄人,计苏华与傅连唪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在保健事业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样在“文革”中含冤而死。 史书翰,1909年生,原名史众服,山西省沁源县城关镇城北村人。幼读私塾,后入县立小学读了3年高小。1924.年至1927年,在河南开封一家私立医院当学徒。1929年考入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5年被派往日本留学,人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专攻人体解剖学,1937年毕业归国。途经天津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史书翰随即到太原后方医院任医务主任,参加山西抗战。同年11月与妻子范坤贤同往洪洞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卫生学校任教,进行战地救护、教学和宣传工作。1938年3月任校教务主任,并于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任八路军总医院医务主任。1940年3月,学校迁至延安柳村店后改名中国医科大学,史书翰任总医院副院长兼中国医科大学教育长。1942年秋改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此时的史书翰既是医学教育领导者,又作为教员,主讲解剖学,兼内科、外科、皮肤科课程,伺时还为中央领导诊治疾病。1947年中共七大后,随贺龙转战华北。、西北,先后任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军区卫校校长(政委刘庆珊),西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西北人民医学院院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同时兼任西北军区卫生部驻西安办事处处长兼政治委员。1948年,创办了西北医学院,任院长。   1949年春,平津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军区卫生部部长贺彪奉彭德怀、贺龙司令员之命来北平筹措后勤物资,筹建西北军区驻北平、天津办事处。贺彪在筹措物资的同时了解到:北平的大中学校大多未正式开课,也未确定招生计划,失业的医生、教授生活和处境十分窘迫。据此,贺彪当即决定在北平“招兵买马”,招收一批高中学生和医生、教授到西北去。史书翰得知后,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火速赶到北平。仅用十多天时间,即招收429名青年学生和39名教授、医生,并请这些教授和医生通过各种关系,采购了六百多箱药品,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等。   临行前,作为校长的史书翰特意会见了这39位教授和医生(如郭文宗、苏成芝、李继硕、于清汉、侯锐、杨为松等人,他们后来大都是桃李满天下,被医学界所熟知的专家教授),并与他们倾心交谈。   ……

编辑推荐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央高层领导的健康保健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在中南海内,有两个特殊和神秘的群体,一个是中央领导的警卫人员,另一个就是中央领导的保健医务人员。   在多年的保健工作中,中央保健组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中老年日常的保健养生方法。在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越来越关注养生的时代,这本《红墙健康卫士:中南海保健工作者口述实录》的出版无疑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资借鉴的价值。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这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还能从中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墙健康卫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