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现代命运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崔大华  页数:6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崔大华编写的《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在现代观念背景下,将儒家传统放置在一个较广阔的理论视野里进行多学科的审视,不仅考察了20世纪中国儒学发展的状况,而且从儒家传统、儒学与我国现代化进程、儒学与现时代三大维度,对儒家思想及其建构的生活方式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出儒家生活显现为以民族融合、宗教兼容、没有文化障碍的世俗生活等为特征的宽容的文化品格。《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由甲乙丙三篇组成:甲篇,简要论述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特质的形成,儒家思想的社会、心理、超越三个理论层面以及主要社会功能,进而阐明儒家思想建构的生活形态;乙篇,着重对20世纪中国儒学的三种定位和现代新儒学的理论进展,特别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儒学进行述评;丙篇,紧扣儒家生活中的人生意义,通过对儒学与现时代的重要社会思潮如生态运动、普世伦理、女性主义等考察和探讨,彰显了儒学在现代人类思想理念和社会生活上的文化生命力。

书籍目录

自序
甲篇 儒家传统:儒学及其建构的生活方式
 一、儒家思想特质的形成:两次观念蜕变
  (一)宗教观念的突破
  1.殷人的宗教观念
  2.周人的道德觉醒:胜利者的忧思
  3.道德走向的确立与巩固:孔子儒学
  (二)宗法观念的蜕变
  1.宗法观念的主要内容
  2.宗法观念在儒学中的蜕变
 二、儒学的理论结构和功能
  (一)三个理论层面
  1.社会的理论层面
  2.心性的理论层面
  3.超越的理论层面
  (二)儒学的社会功能
  1.儒学的道德功能
  2.儒学的法律性功能
  3.儒学的非宗教特质和宗教性功能
 三、儒家思想建构的生活形态
  (一)周延的道德生活世界
  1.伦理关系之网
  2.道德的行为规范之网
  3.生活情境——一种生活方式
  (二)笼罩不住的生活空间
  1.合理性危机的发生
  2.内在的冲突
  3.缺弱的环节
  (三)儒家生活中的宽容
  1.儒家宽容的理念构成
  2.民族融合
  3.宗教兼容
  4.没有文化障碍的世俗生活
 四、结语:儒家传统中活着的、已死的和缺弱的
乙篇 儒学与我国现代化进程
 一、20世纪的中国儒学
  (一)三种定位
  1.儒学处境的改变
  2.儒学:一种宗教
  3.儒学:一种子学、哲学
  4.儒学:一种生活、一种文化
  (二)理论进展
  1.新的价值认同和追寻
  2.儒学形上学的重建
  3.儒学“内在超越”性质的阐发
  4.儒学创新的方法论自觉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儒学
  (一)界定
  (二)贡献: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儒家传统因素
  1.动力:中华民族的复兴
  2.秩序
  3.适应
  (三)生长: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化
  1.走出伦理本位的社会
  2.儒家传统道德的新生长
  3.结语:最基本的坚守
丙篇 儒学与现时代:儒学的现代性回应
 一、儒家生活中的人生意义
  (一)背景:西方学者视角中的人生意义失落和救治
  1.人生意义失落之根由
  2.人生意义丧失之救治
  (二)儒家之回应
  1.审视两个根由
  2.儒家生活中的人生意义空间
  3.自由与幸福
 二、儒学与现时代的重要社会思潮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儒学选择
  1.一个广泛的现代共识
  2.先秦儒学:人对自然之责任的三个层次展现
  3.宋代儒学:人对自然之责任的三种诠释
  4.小结:珍贵的思想资源
  (二)多元文化伦理共识的儒学模式
  1.“全球伦理”的提出
  2.儒家道德底线三原则
  3.相容性
  4.评议
  (三)儒学视角中的人类两性关系
  1.背景:女性主义的简单轮廓
  2.儒学的视角:儒家思想和生活中三个维度上的男女两性关系
  3.摆脱困境:走向两性和谐
  (四)结语:最后的坚守——后人类主义文化思潮中的儒学立场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甲篇儒家传统:儒学及其建构的生活方式儒家传统,简略地说,就是儒家思想及其建构的儒家生活方式。在广阔的世界文化舞台上观察,那种以儒家传统为主体形态、为精神特征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国文化。儒学是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在“百家争鸣”中最先形成的以孔子为开创者的一个流派①。这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时候,也正是佛陀悟道传教和古希腊哲学生成的时代②,儒学的特质也因此可以在中国固有的先秦诸子思想和文明的人类文化发轫时期的异质文化思想这两个观念背景下来判认。就先秦百家之说相互比较而评断儒家学说的特点.在战国时期的诸子作品中已经可见③,但最为准确、清晰的判定,还是出现在汉代学者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和刘歆的《诸子略》中。《论六家要旨》称儒家“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子略》评儒家“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汉书•艺丈志》)。两位汉代学者之论揭示,儒学的理论渊源(“六经”)、理论核心(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的人伦规范和仁义的道德原则)和社会功能(“教化”),就是它在百家之学中的“弗能易”、“最为高”的特出之处;是关于人的伦理道德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儒学的特质。

编辑推荐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思想的主体或主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现时代的境况下,是正从社会生活舞台上退隐,还是仍在显现功能?对未来的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儒学只是一种历史的记忆,还是仍可以为活跃的生命?崔大华的这本《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就是试图能较具体、深入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本书也是作者十年前出版的《儒学引论》的姊妹篇、续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儒学的现代命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崔大华先生虽好庄学,近十几年来转向儒学,撰有《儒学引论》,是一个力作。此书力度稍差,但也值得一读。
  •   崔大书先生的书,总是那么厚重。他兼通儒道,学贯中西,他的论证之扎实,值得引用。
  •   崔先生的又一部经典,受益匪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