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少锦,陈延斌 页数:84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家训史》并不是一般地阐述和摘录有关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思想,而是从家训教化实践的视角,遴选了从先秦到清末几千年中二百多位典型人物,将他们训育女子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具体方法等,进行分类归纳,理出其历史演进线索,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本书对中国传统家训从萌芽、产生、成型、成熟、繁荣以及由盛至衰过程的清晰勾画,对每个时期家训的特点和重点的提炼论证,对家训中的许多重要概念的历史考察,对家训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及认为整个传统家训贯穿着以道德训诫为中心的主线,其根本宗旨是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子弟成为国之用材,等等,这些都是符合实际的。本书对于传统家训缺陷的分析批判,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批判继承的原则。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编 产生时期:先秦家训
第一章 先秦家训概述
一、先秦的社会制度
二、先秦的家庭
三、先秦家训概况
第二章 五帝至西周的家训萌芽
一、父权制家庭的出现
二、五帝“禅让”中的家训端倪
三、五帝至西周的世传“家学”
第三章 周公:开中国传统家训先河
一、文王、武王的家训
二、周公的家训
三、召公、成王对周公家训思想的继承与丰富
第四章 孔门家训
第五章 《国语》、《左传》和《战国策》中记载的家训
第六章 先秦的贤线家训
第二编 定型时期:两汉三国家训
第三编 成熟时期:两晋至隋唐家训
第四编 繁荣时期:宋元家训
第五编 鼎盛到衰落时期:明清家训
附录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君体。即君王的体态容貌,引申为君王的人格威力。《君体》篇要李治懂得君王之庄严宏伟:“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真明而普照。”为“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要保持君体,就必须“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这样才能持威德以“致远”,用慈厚以“怀民”。 2.建亲。唐太宗总结了历史上分封制的利弊得失,要李治懂得封建亲戚、以为藩卫的道理。《建亲》篇指出:“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分封诸王,给他们以一定权力,可收“安危同力,盛衰一心;远近相持,亲疏两用”之效。例如,周代“割裂山河,分王宗族”,“故卜祚灵长,历年数百”。秦始皇“不亲其亲,独智其智”,故“颠覆莫恃,二世而亡”。但封建亲戚不能过度。刘邦“广封懿亲,过于古制”,结果是诸侯地广而强,帝室弱而见侵,反为叛乱创造了条件。曹操试图改变这种情况,但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子弟无封户之人,宗室外无立锥之地”,从而被司马氏夺取了政权。可见,“夫封之太强,则为噬脐之患;致之太弱,则无固本之基。由此而言,莫若众建宗亲而少力,使轻重相镇,忧乐是同,则上无猜忌之心,下无侵冕之虑”。而“邦家俱泰,骨肉无虞,良为美矣”。 3.求贤。要李治懂得举贤、任贤、敬贤的重要性。《求贤》篇指出:“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匡辅之臣上佐君王,中总百官,下抚兆民,非忠良不能担此重任。所以“明君傍求俊义,博访英贤,搜扬侧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如伊尹生于空桑,耕于村野,为商汤所用,光启殷朝;吕望贫贱年迈,渔钓渭边,为文王所师,会昌周室;管仲曾被捆绑于狱,齐桓公释而用之,而成一匡之业。故寸珠之珍,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乃求贤之贵也”。 4.审官。要李治懂得人君的责任在于知人善任,以安黎民。《审官》篇指出:“得其人,则风行化洽,失其用,则亏教伤人。”为此,首先必须人尽其才,各用其长,让各类人才为己效力:“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智愚勇怯兼而用之。”做到“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其次,要对任职的官员进行全面审察,“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这样才能委任责成,不劳而化。 5.纳谏。《纳谏》篇教诫道:帝王居于深官,耳目受阻,有过不闻,有缺难补,故应广开言路,“倾耳虚心,伫忠正之说”。采言纳事不能以地位高低而要以正确与否取舍。只要“其议可观”,便“不责其辩”;“其理可用”,便“不责其文”。这样做的好处是:“忠者沥其心,智者尽其策,臣无隔情于上,君能遍照于天下。”他警告李治:昏乱之君自以为“德超三皇,材过五帝”,对“说者拒之以威,劝者穷之以罪”,致使“大臣惜禄而莫谏,小臣畏诛而不言”。其目自瞽,其耳自聋,对所犯错误蒙然无知,以“至于身亡国灭”。 6.去谗。唐太宗对谗邪深恶痛绝,他在《贞观政要》中说过,“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御冤”。在《帝范·去谗》篇中,他进一步列举了谗佞者的主要表现:“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利于市朝。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怀其奸邪之志,恐富贵之不我先。朋党相持,无深而不入。比周相习,无高而不升;令色巧言,以亲于上;先意承旨,以悦于君。”为了去谗杜邪,他希望李治懂得:“逆耳之辞难受,顺心之说易从。彼难受者,药石之苦喉也;此易从者,鸩毒之甘口也。明王纳谏,病就苦而能消;暗主从谀,命因甘而致殒。”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