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人民  作者:李霞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稿从理论渊源、日常生活的生存模式、个性化日常生活设计、与列菲伏尔和许茨的比较、当代价值等五个方面,对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赫勒个性化日常生活的设计,对我国当代的日常生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使得日常生活的文化模式侵入到非日常领域。社会变革为日常主体的个性化构建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而人的个性发展则显得日益重要。

作者简介

李霞,女,1970-,德州学院社科部副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哲学博士,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社会兼职:山东省“原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法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哲学学会理事,德州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
在《齐鲁学刊》、《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日常生活的主体性意义结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多重意蕴”、“实践批判:在康德和马克思的视域中”等20余篇文章,主持完成山东省教育厅课题“司法正义的道德和制度保障”,主持山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普及重点项目“日常生活与哲学”,主持山东省德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德州市社会各阶层分析与和谐社会构建”,主持德州学院博士人才引进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研究”,等。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阿格妮丝·赫勒的生平和著述
 二、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的现实分析及批判向度
  一、自由个性的实现是异化的消除
  二、人是实践中生成的存在
 第二节 卢卡奇的日常生活异化和日常生活本体论
  一、日常生活的异化与异化的反抗
  二、日常生活的改变:态度是第一位的
 第三节 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
  一、赫勒理论的突出主题: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
  二、赫勒眼中的日常生活与革命
第二章 日常生活的生存模式
 第一节 个体的再生产领域:日常生活在何种意义上存在
  一、日常生活是个体的再生产领域
  二、特性和个性统一的“个体”
  三、从“自在”到“自为”的对象化形式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组织架构与一般图式
  一、“自在的”对象化活动是“自为的”对象化活动的基础
  二“自在的”类本质活动的功能性
  三、“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的共同特征
  四、“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的特殊属性
  五、日常生活的一般图式
第三章 个性化的日常生活
 第一节 日常知识的人本化和日常交往的异质化
  一、日常知识的人本化
  二、日常交往:个人的社会化渠道
 第二节 走向个性化的日常生活
  一、个体与日常生活的自由关系
  二“自为个性”是自由的确证和发展的可能性
  三、日常生活的“为我们存在”
  四、个性化日常生活的路径
 第三节 生活在现在与个体的选择
  一、“生活在现在”的历史意义
  二、生活空间的现实与虚拟
  三、“家”是“拥有世界”的核心
  四、幸福的主观化、完美的多元化与本真性的选择
第四章 赫勒与列菲伏尔、许茨日常个性的三个维度
 第一节 回归与超越:列菲伏尔与赫勒日常生活异化消除的两种路径
  一、列菲伏尔: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异化
  二、两种路径:“游戏城”的节日狂欢和“理性的乌托邦”
 第二节 实用与批判:许茨与赫勒日常主体的两种态度
  一、日常生活世界是意义构成的世界
  二、日常生活世界是最高的实在
  三、日常生活的态度:实用与批判
第五章 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个性发展的无根性
  一、个性发展的欠缺
  二、个性发展的先天不足
 第二节 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
  一、日常生活的超稳定结构
  二、日常生活的平面化
  三、个性化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