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人民 作者:柳建辉//曹普 页数:599
内容概要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0年来,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不仅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间可分为几个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开辟时期;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十六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效更加明显,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书籍目录
总序深入研究党的执政历史,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规律
第一章 中共执政史上的伟大转折
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执政环境
二、解放思想与执政意识的新觉醒
三、党和国家政权机构的恢复
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中共执政史的伟大转折
第二章 全面拨乱反正与执政经验的总结
一、经济调整工作方针的提出与落实
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与调整社会关系
三、认真总结执政经验与教训
第三章 改革开放的起步与执政新路的初步探索
一、“包产到户”兴起与农村改革突破
二、“扩权”试点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三、兴办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突破口
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初步改革
第四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执政主题的确立与展开(上)
一、党的十二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执政主题的确立
二、深化农村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三、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和民主法制建设
四、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
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
六、外交方针的调整与对外交往工作
第五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执政主题的确立与展开(下)
第六章 把党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七章 从容应对前所未有的执政考验
第八章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第九章 制定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十章 执政理论的新飞跃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第十一章 明确党的执政方位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第十三章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十四章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五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执政党建设
第十六章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结束语 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
后记
章节摘录
新宪法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等方面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修改和通过的1982年宪法,是在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吸取了我国历史上法律典籍的精华,参考了大量的外国宪法文献,特别是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经过两年之久的讨论包括全民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它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我们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对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等最重大的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确实堪称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颁布后,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先后进行了四次修改(第一次是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是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是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四次是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这些修改,使得新宪法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更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新宪法通过后的民主法制建设 以新宪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快了步伐。在立法方面,从1983年6月到1988年3月的5年间,六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通过了37件法律、10件补充修改法律的决定、16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共63件。其中,有52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经过认真审议,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以及《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两个法律草案提请这次大会审议。立法工作的重大进展,使我国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已经不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可依。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是立法工作的重点。在制定的37件法律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有22件,有关对外开放的法律有10件。这些法律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肯定改革的成功经验、巩固和发展改革的成果,对于吸引外资、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