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元周 页数:2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主要以中国为中心讲述东北亚文明的起源。农耕文化的出现,以及农耕文化发展带来的华夷与蛮夷的分别及其影响;中国文化向周围地区的传播等:日本、朝鲜人种起源与文明起源及其与中国文明的关系等内容。包括:国家与制度、巫俗与信仰(萨满教巫术,佛教,道教)、秩序与交流(唐朝建立的中华秩序,中国与周围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的影响等)、儒家的社会、民族的自觉、武强与道德(近代西方以舰船礼炮打开东北亚各国的国门,向这些国家输入商品、鸦片和天主教(基督教),导致中国、朝鲜、日本的思想和社会发生很大变化,文明与野蛮被重新定义,一部分人追求文明开化,追求武力上的强大,一部分人希望维持传统道德秩序)、制度的重建、战争与民族、开发与增长、民主与社会变革、东亚的回归等。
作者简介
王元周,男,汉族,1966年10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硕士毕业,韩国延世大学史学科博士毕业。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专攻中国近现代史、韩国史和中韩关系史。著有《卢绪章与广大华行》,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和韩国《历史教育》、《东方学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序
东北亚的定义
大陆、半岛与列岛
文明之特质
地域之秩序
第一章 华夏与四夷
1.东北亚人类起源
2.东北亚文明的起源
3.华夏与四夷
4.铁器的普及与农耕的发展
5.新制度的酝酿
第二章 国家与制度
1.君主与君权
2.宰相与百官
3.郡县与封国
4.察举与科举
5.里甲与保甲
第三章 学问与信仰
第四章 秩序与交流
第五章 朱子学与阳明学
第六章 西学东渐与民族自觉
第七章 武强与道德
第八章 变法与革命
第九章 侵略与反抗
第十章 计划与开发
第十一章 专制与民主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中国人很早即有州的划分,可能出于战国人的想象。①传说最早黄帝划野分州,尧分天下为12州,禹分天下为9州。汉武帝时根据古人分州的思想,将全国也分为13州(加司隶校尉部实为14州),派遣刺史,负责监察郡和藩国。到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正式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州由监察区而变为行政区,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隋代。隋朝统一以后废除郡一级,地方制度改行州、县两级制,然而此时州的地域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仅相当于过去的郡,隋炀帝干脆改为郡,恢复了秦朝时期的郡县二级制,然而在郡之上又设15州以为监察区,以恢复汉武帝时期的制度。唐朝改15州为10道,各道设黜陟使、按察使和采访使,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唐玄宗时期增为15道,采访使开始介入地方事务,道也开始向行政区转变。唐代中期,为抵御外夷又在地方设节度使,辖治一定区域,结果导致道的划分名存实亡,而节度使辖区成为道,节度使兼有观察使的职能,道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而且道的数量也增加到40多个,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就是以道为基础的。到宋代建立后,重新将地方制度改为州县二级制,同时扩大道的面积,将全国划分为13道,不久改为两京10道,又改道为路,全国设15路,后来增至23路。路为监察区,各路分别设置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使司、提举常平司,为中央派出机关,但是也兼管部分地方行政事务。元代除在中央设中书省外,还在地方设11行中书省,明代虽然废除了中书省,但是元代行省区划保留,而另设承宣布政使司,由此形成延续至今的省制。但是演变的结果,明清时期地方制度层级过多,权力过于集中于省级,而省级又缺乏明确的长官,出现管民的管少,管官的官多,效率不高的现象。另外,与近代政治制度相比,缺乏民意机关,排斥了民众的政治参与。这些问题也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国地方政治制度发展的方向。
编辑推荐
《东风与西化:东北亚文明之路》为世界闻名之路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