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编 页数:3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从对人的科学理解开始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的价值目标,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愈益鲜明地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当代价值,而以人为本思想正是建立在这个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也只有从这个理论源头、理论基础出发,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组织国内理论界知名专家,集中就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的支持下将其成果汇集,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丛》的第一辑出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马克思著述中的人的学说;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发展历程;三是侧重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问题;四是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人的问题和人的理论的人学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既体现了学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适合于理论研究者和宣传工作者阅读。它的出版,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都是颇有助益的。
书籍目录
周为民
以人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代序)
李文堂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侯才
以“实践”视域审视的人
——对马克思人的学说的一种诠释和描述
李德顺、倪寿鹏
从人的本质到人的价值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一个关键问题
韩庆祥
马克思人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汪信砚、李志
青年马克思政治批判中的人学思想
张一兵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视角中的人类主体地位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
张奎良
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
郝立新、黄志军
唯物史观考察人的总体性方法
丰子义
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多重维度
贾建芳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条件的学说
张曙光
“人”、“我”、“心”、“身”
——兼论哲学的性质与现代哲学的特点
孙利天
我们如何走出人的自身生产带来的自身毁灭的危险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人的学说的评论的评论
韩震
人学视域中的公共领域与文化认同
李海青
公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人学解读
欧阳康
三十年来我国的人性自觉与人学研究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本质的生命活动,人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确证自身的本质力量,在满足旧需要的同时产生新需要,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改造自身。然而,实践本身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抽象。实践恰恰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实行社会结合的基础和形式。人之区别于物和其他一切生命的特殊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存在,即人是作为社会关系的主体,并通过与他人的社会关系而存在的;人所创造和承担的全部社会关系,体现人的本质,并决定了人的具体特性。劳动在使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已使人成为社会存在,再也离不开社会关系了。诸如狼孩、豹孩等,虽然在生物学意义上是人,却往往不被视为具备一定社会文化特征的完整意义的人类。现实的人总是具体的、社会的个人,具体的个人永远处于一定共同体之内,可以通过重重社会关系实现自我定位。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作为“人的存在的社会形式”,应该说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人的本质的客体化”,“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尽管人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更新这些关系,却绝无可能完全截断它们。即使是荒岛上鲁滨逊式的生活,他思维的语言、劳动的经验,也都是社会化产物,是他来自文明世界的无声见证。总之,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历史性,而不在于某种抽象的自性或自然性。对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绝不能作孤立、静止的理解,要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人的本质和普遍特性,首先要从人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人手,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考察和揭示具体的、历史发展着的人的特性,才能动态地把握人的真正本质。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丛(第1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