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人民 作者:朱孝远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首先考察了16世纪初期德国特殊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从中总结出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背景和政治经济因素,然后考查了宗教改革家为进行改革而采用的策略,改革的过程,并对路德新教教义进行分析,涉及对宗教改革运动思想体系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作用的分析。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是研究普通人的大革命,包括发生在城市中的基督教社区宗教改革和发生在农村的德国农民战争。着重分析了普通人革命与德国宗教改革的关系。本书还涉及宗教改革时期社会的变迁,涉及婚姻的世俗化、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和新的教育制度的兴起。最后主要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即分析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德国德近代化。
作者简介
朱孝远,浙江海宁人,1954年2月生。1990年获美国俄勒冈大学近代早期欧洲史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美国伊利诺依州立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中世纪史、世界文化史两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文艺复兴史、德国宗教改革史。著有《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1994)、《近代欧洲的兴起》(1997)、《欧洲涅槃:过渡时期欧洲的发展概念》(2002)、《欧洲文艺复兴史·政治卷》(2010)等。
书籍目录
引言各种解释、存在的问题和新的推进
第一章16世纪初期的德国社会
一、政治结构
二、城乡自治社区制度
三、社会变化和怨情陈述
四、宗教改革
第二章宗教改革的过程
一、德国爆发宗教改革的政治经济原因
二、路德其人
三、宗教改革的过程
四、关于信仰和善功的争论
五、为改变命运而宗教改革
第三章世俗秩序的重建
一、人的王国和神的王国
二、诸侯领地政府的兴起
三、世俗社会的去神圣化
四、路德是否拥戴极权政治的问题
第四章人民的宗教改革
一、南部德国的社区危机
二、普通人的理想:基督教社区
三、基督教社区理想在南部德国的命运
第五章德国农民战争
一、南部德国:农民革命的故乡
二、以士瓦本为中心的起义及其结局
三、法兰克尼亚地区的起义及其结局
四、萨克森和图林根的起义及其结局
五、德国农民战争的规模和军队编制
第六章百姓共和国的理想
一、自治公社社区联盟
二、海尔高特的基督教公有社会
三、盖斯迈尔的《蒂罗尔宪法》
第七章婚姻的世俗化与妇女地位
一、对禁欲主义的批判
二、新教婚姻制度的改革
三、新教婚姻改革的成效
第八章宗教改革的传布与宗教宽容
一、茨温格利的宗教改革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三、宗教宽容政策
第九章宗教改革对德国近代化的贡献
一、宗教改革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初现
二、乡土自治对农村经济的维护
三、宗教改革与德国的近代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闵采尔只活了37岁,所以在整个农民战争中,他是以一个青年理论家的身份投入战斗的。在革命之前,他度过了学生时代。约在1517年,他加入了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路德曾推荐他到图林根的茨维考任牧师。在那里,他受到裁缝尼克拉斯·施托黑的影响,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上帝通过某些先知带给人们一个信息,即现在已是耶稣将第二次降临的时刻。从这个观点出发,闵采尔发展出他自己的神学:将基督教神秘主义同人间的社会改革结合起来的新基督教。闵采尔宣传“人间天国”即将来临,人民要用革命手段来迎接它的到来。闵采尔同宗教改革的神学家们一样,认为人和上帝应建立直接的联系。闵采尔把这种关系看成是非常个人化的,即灵魂的得救只是上帝同每个个人之间的事情。这种关系的建立完全依赖于人对上帝的圣灵感应。圣灵,在闵采尔的神学中有着重要的含义。这样的一种对宗教的解释显示闵采尔神学同路德神学的重大区别。闵采尔不是《圣经》主义者,而是圣灵主义者。对闵采尔来说,人的灵魂得救依赖于圣灵的直接感应;对路德来说,《圣经》是人和神进行联系的唯一基础。茨维考的宗教改革家还发展了一种观念,认为十字架的本质意味着一种暴力;而对于路德来说,十字架的含义是基督选择受苦受难的象征;闵采尔受当地宗教的影响,发展出新的关于十字架象征意义的解释:十字代表实现人间天国的暴力工具。在1523年的复活节,闵采尔来到图林根的阿尔斯代特当牧师。同年夏天,他已经有了大批的信徒,号召他们行动起来驱逐不信教者。这个号召是向全社会发出的,没有阶层的区分。然而,这次运动没有使任何人从传统和经济的负担中得到解放。闵采尔的行为不断趋于激进,他在阿尔斯代特向萨克森公爵布道,宣传领袖应当行动起来,高举宝剑,摧毁不信教的人的灵魂。公爵的反应近乎冷淡,这使闵采尔决定采取行动。他的神学渐渐有了一种政治上的含义,受到圣灵的感应,基督徒应当起来担负责任,摧毁那些非基督徒的灵魂。
编辑推荐
《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的道路》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