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春雷 页数:297 字数:270000
内容概要
杨春雷编写的《中国行刑问题研究》重视历史的视角在行刑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意义,以新中国行刑史为研究视角或反思线索,建构中国行刑问题的知识谱系。将我国的行刑史依次分为政策主导阶段、政法阶段和追求法治阶段,并由此提出了社会控制、法律移植和行刑文明这三个重要的研究范畴。通过对社会控制、法律移植和行刑文明的有机整合和系统梳理,《中国行刑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整体性行刑改良方案,并从监狱行刑制度的改良与社会行刑制度的发展两个方面对中国行刑制度加以反思和完善。
作者简介
杨春雷,男,1966年1月出生,汉族,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合著、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一、研究现状之述评
二、研究之必要性
三、研究之视角与思路
四、研究之重点
第一章 行刑问题概述
第一节 行刑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一、行刑的概念厘清
二、行刑的特征分析
三、行刑的类型界定
第二节 行刑的目的、价值与原则
一、行刑的目的
二、行刑的价值
三、行刑的原则
第二章 新中国行刑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历史分析:一种建设性的思维路径
一、行刑史研究的必要性
二、以往行刑史研究的不足
三、行刑史场域的科学范围
第二节 政策主导阶段
一、谱系分析:此阶段行刑史中交织的三条主线
二、行刑工作创建和初步发展时期
三、行刑工作继续发展与遭受扭曲时期
四、行刑工作遭遇挫折、崩溃与异化时期
第三节 政法阶段:行刑政策的去律化
一、政法阶段的三条主线
二、“文革”结束后的整顿与恢复
三、行刑政策法律化之初步
四、不断趋于理性的行刑政策
五、行刑政策法律化之初成
六、行刑法律的不足
第四节 追求法治阶段:行刑法律的合理化
一、法治背景下的行刑法律合理化
二、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罪犯人权
三、加强国际合作和汲取有益经验
四、转变行刑观念和扩展行刑方式
第五节 行刑规律的历史反思
一、掌控行刑规律的重要性
二、社会控制:历史迷雾下的深刻本质
三、法律移植:改良行刑制度的重要方式
四、行刑文明:行刑活动演进中的理想图式
第三章 社会控制:行刑的本质
第一节 作为社会控制的行刑
一、社会控制简述
二、行刑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第二节 行刑:以法律为主的社会控制
一、依靠法律手段的行刑活动
二、依靠多元手段的行刑活动
第三节 社会控制:研究行刑问题的有益视角
第四章 法律移植:中国行刑制度的发展路径
第一节 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背景
一、中国场景中的法律移植
二、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第二节 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现状、过程和特点
一、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现状
二、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过程
三、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行刑法律移植的路径
一、行刑制度移植与行刑文化移植的协调
二、外来行刑制度与“本土资源”的协调
第五章 行刑文明:中国行刑改革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 行刑文明的含义和必要性
一、文明与行刑文明
二、行刑文明的必要性
第二节 行刑文明的基本要求
一、行刑法治
二、人权保障
三、防卫社会
第三节 行刑文明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行刑观念
二、改良行刑体制
第六章 中国行刑制度改良的思考
第一节 中国行刑规律的整合
一、整体性行刑改良方案
二、社会控制、法律移植和行刑文明三者的关系
第二节 监狱行刑制度的改良
一、《监狱法》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备
二、监狱布局的调整与监狱设施的改善
三、教育刑、个别化及社会化处遇的深入开展
四、监狱警察队伍建设的加强
五、监狱职能的纯化与监狱企业的转型
六、短刑犯、中刑犯及长刑犯的监狱行刑完善
七、特殊群体的监狱行刑完善
第三节 社会行刑制度的发展
一、社会行刑理论研究的深化
二、社会行刑立法的完善
三、社会行刑管理体制的建构
四、社会行刑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
五、构建社会行刑的法律监督机制
六、特殊群体的社会行刑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章节摘录
因此,无论是在实质内容角度上的刑罚执行,还是在法律形式角度上的刑事执行,还是实质与形式的综合性界定,行刑均是指执行刑事法律所确定的刑罚内容、对罪犯进行矫治和改造的刑事司法活动。 可以说,一个完整的刑罚运作过程包括制刑、求刑、量刑和行刑。行刑就是国家为了惩罚犯罪、针对犯罪人所开展的刑事法律活动的最后一环(但绝不是可以忽视的环节),是刑罚运作的下游。有关刑罚运作的刑事法律规定、司法制度、犯罪态势、社会环境及刑事政策等诸多上游因素无时无刻不对行刑环节形成制约和影响。行刑是一个包罗广泛的问题域。它既包括关于刑罚执行、改造犯罪人以及预防重新犯罪的一整套刑事法律执行理论,还涵盖以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则体系为依托而建构的行刑制度;它既关注周而复始发生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的行刑活动与过程,又重视从理论的深度对行刑活动进行观察、反思、实证与规划;它既要求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行刑与其他刑事司法活动的关系、行刑的价值、行刑法律的健全、行刑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等错综复杂的大问题,也要求从微观的层面探讨行刑机构的完善、行刑场所的改良、各种犯罪人处遇措施的人性化及科学化等牵涉广泛的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 行刑问题的研讨始于对行刑概念的把握,毕竟,“科学的概念是构成科学理论体系大厦的基石。”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行刑概念能够为行刑问题研究提供原则性的指导和基础,行刑问题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也需要一个科学的起点。同时,行刑问题也是一个涵盖甚广的问题域,行刑概念的作用又极为有限。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