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经学与文论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马兴祥  页数:336  

内容概要

  经学与文学之互动影响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在汉代经学,问或涉及清代经学与文学的互动,其他朝代则多有忽略。北宋是经学新变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形态、内涵及其特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将问题落到实处,《北宋经学与文论》刨造性地选择《诗经》学、《春秋》学和《易》学为北宋经学的代表,从阐释方式的变革,到哲学认识论、价值观的表述以及思维方式的折射等方面。寻绎它们与诗学、散文理论以及艺术思维之间的深层关联。

作者简介

  马兴祥,1974年生。山东省泰安人。1994-1998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2004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学习,师从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毅先生,先后获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副教授职称,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与文学批评、儒家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南开大学《文学与文化》、新加坡懦学研究会《儒家文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词林观止》(合著)等著作,独立完成河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参与河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引论
第一章 以诗说《诗》与诗歌阐释方法的变革
 第一节 毛、郑辨妄和疑《序》之风与方法论
  一、北宋《诗》学中的《毛》《郑》之辨及疑《序》问题
  二、以诗说《诗》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二节 据文求义与北宋诗学阐释方式的变革
  一、据文求义的两种方式
  二、主“文理”、“人情”与“意脉”的诗学批评原则
  三、从“意新语工”到“意与言会”的诗学细读法
第二章 《诗》之“六义”与诗体理论
 第一节 “六义”之说与诗之体用观
  一、北宋的“六义”论
  二、北宋的诗体理论
  三、“因事激风”与“吟咏性情
 第二节 “风雅”之体与尚雅风气
  一、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涵养性情之正
  二、“风”之含蓄与诗之韵味
第三章 《春秋》学与宋代古文运动
 第一节 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与尊王、正统观
  一、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及其学术品格
  二、“尊王”观念与“正统”之说
 第二节 北宋《春秋》学对古文运动的影响
  一、倡立道统与文主宗经
  二、学风的建设与文风的转变
  三、“断烂朝报”之公案及其时代意义
第四章 从“春秋笔法”到经史文章之学
 第一节 尹洙、欧阳修的“春秋笔法”说与古文创作
  一、尹洙古文的“简而有法”说
  二、欧阳修经世致用的古文观念
 第二节 三苏的经史之学与文章理论
  一、苏洵的经、史之论
  二、苏轼的《左传》学与古文创作
  三、苏辙的《春秋》学与其古文理论
第五章 《易》传之“观物取象”说与北宋的文道观
 第一节 “观物取象”与宋人儒道兼宗的处世心态
  一、从天地之道到性命之理
  二、“满目云山俱是乐
  三、“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第二节 “观物取象”对宋人文道观的影响
  一、从“假象显义”到“寓理之具
  二、从“人文化成”到“文明以止
  三、从“道充中实”到“以气为主
  四、从“风行水上”到“无意为文
第六章 《易》传之“寂感”说与宋人的艺术思维理论
 第一节 “寂感”说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蕴含
  一、“寂感”说的心学本质
  二、“寂感”说的理论内涵
  三、宋人对“寂感”的性情阐释
 第二节 “寂感”说对宋人艺术思维理论的影响
  一、“寂感”说与宋人的“墨戏”理论
  二、“寂感”说与北宋文人画的题材与意境
  三、从“造微入神”到“造理入神”的“入神”说
结语
  附录一:北宋《春秋》学著述补考
  附录二:北宋《易》学著述补考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北宋之前,对《系辞传》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一句,儒、释、道三家的引用较为普遍,但是他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唐代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在其《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说:  “感而遂通者”,即《周易·系辞》云:“夫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注曰:“至神者,寂然而无不应。”斯盖功用之母,象数之所由生。意明亡象,方能制象。遗数方能极数,非动方能应动。彼取《易》之虚无,无动故能无不动。今借此言,以况如来内体圆寂,外应群生。蹑上众福已净之体,寂便言而恒示生。故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即法身无生,无所不生耳。①引用了玄学家王弼的注,但只取其比喻义,目的是为了说明“如来内体圆寂,外应群生”,以及“法身无生,无所不生”的佛教之理。又唐代僧人道世在《法苑珠林》中说:“盖闻‘寂然不动’,是则无象无言;‘感而遂通’,所以有名有教。”②以“寂然不动”为无,以“感而遂通”为有。在《见解篇》第十七《述意部》中,道世亦云:“夫心识运变,厥理无恒,解惑相翻,圣人何迹。澄神虚照,应机如响,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悟道缘机,然后神化。”③从心与理的关系来说,以心之虚静空灵,来映照世间万事万物之理,“寂然不动”者是心之体,“感而遂通”者则成为悟道之机缘。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宋经学与文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历来文史哲不分家,本书在文学理论与哲学思想之间轻松游走,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基础相对细致地刻画了北宋文哲的形态,对专业研究者大有裨益,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