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沈晓阳 页数:3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关怀伦理不仅是西方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独特风景,更是中外伦理思想史的“半壁江山”。作为不同于正义伦理的另一伦理维度,关怀伦理以理解为知识前提,以仁爱为情感基础,以责任为意志力量,以奉献为行为特征。就伦理层次言,关怀伦理属于高端伦理;就伦理机制言,关怀伦理属于德性伦理;就伦理特征言,关怀伦理属于柔性伦理;就伦理领域言,关怀伦理属于生活世界。如果说正义伦理旨在“划界”即权利义务的明确分界,那么关怀伦理旨在“融合”即人际关系的交流融合。本书从历史发展,思想内涵、价值意蕴、实践机制、建设路径、特殊领域等方面对关怀伦理作了全方位的研究。
作者简介
沈晓阳,男,1955年10月出生,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和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部,哲学硕士。长期在军校任教,获全军优秀教师、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等荣誉和奖励。现为湖州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自爱论》、《跳出历史的周期率——毛泽东与民主》、《自由层次论》、《正义论经纬》等著作十余种;获全军院校政治理论优秀成果特别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关怀伦理的历史发展 一、仁爱与兼爱:中国传统关怀伦理渊源 1.儒家的仁爱 2.墨家的兼爱 3.道家的泛爱 4.佛家的慈悲 二、俗爱与圣爱:古代西方关怀伦理蕴涵 1.古希腊的俗世之爱 2.基督教的神圣之爱 三、自爱与博爱:现代西方关怀伦理维度 1.从自爱走向博爱——经验主义关怀伦理 2.以博爱提升自爱——理性主义关怀伦理 3.自爱与博爱的深层探秘——非理性主义关怀伦理 四、正义与关怀:当代西方关怀伦理语境 1.后现代伦理:关怀伦理的文化背景 2.正义伦理:关怀伦理的“他者” 3.关怀伦理:正义伦理的超越第二章 关怀伦理的思想内涵 一、关怀伦理的概念分析 1.关怀 2.关怀伦理 3.关怀伦理与正义伦理 二、关怀伦理的关系分析 1.关怀主体 2.关怀客体 3.关怀关系 三、关怀伦理的要素分析 1.知:理解 2.情:仁慈 3.意:责任 4.行:奉献 四、关怀伦理的特点分析 1.关怀伦理属于高端伦理 2.关怀伦理属于德性伦理 3.关怀伦理属于柔性伦理 4.关怀伦理属于生活世界第三章 关怀伦理的价值意蕴 一、关怀伦理的个人价值 1.关怀伦理与人的生存 2.关怀伦理与人的发展 二、关怀伦理的社会价值 1.关怀伦理与社会和谐 2.关怀伦理与社会发展 三、关怀伦理的人类价值 1.关怀伦理与人类的自然环境 2.关怀伦理与人类的社会环境 四、关怀伦理的终极价值 1.关怀伦理与终极关怀 2.关怀伦理与以人为本 3.关怀伦理与人的价值第四章 关怀伦理的实践机制 一、关怀伦理的实践环节 1.以普遍人性为心理基础 2.以恻隐同情为基本精神 3.以推己及人为核心内容 4.以推人及物为重要补充 二、关怀伦理的实践原则 1.人本原则 2.责任原则 3.尊重原则 4.宽容原则 5.情境原则 三、关怀伦理的实践类型 1.物质型关怀与精神型关怀 2.积极型关怀与消极型关怀 3.针对型关怀与普泛型关怀 4.对称型关怀与非对称型关怀 四、关怀伦理的实践领域 1.政治领域的关怀伦理 2.经济领域的关怀伦理 3.文化领域的关怀伦理 4.社会领域的关怀伦理第五章 关怀伦理的建设路径 一、以正义伦理为基础 1.正义伦理的实践类型 2.正义伦理的实现途径 3.正义伦理的建设思路 二、以“四德”建设为抓手 1.社会公德与关怀伦理 2.职业道德与关怀伦理 3.家庭美德与关怀伦理 4.个人品德与关怀伦理 三、以良心涵养为重点 1.良心的特点 2.良心的作用 3.良心的内容 4.良心的涵养 四、以人格塑造为归依 1.人格概述 2.关怀人格的特点 3.关怀人格的塑造第六章 关怀伦理的特殊领域 一、特殊时机下的关怀伦理 1.灾难救助中的关怀伦理 2.军事行动中的关怀伦理 二、特殊场所中的关怀伦理 1.学校中的关怀伦理 2.医院中的关怀伦理 三、对特殊人群的关怀伦理 1.对生活贫困者的关怀伦理 2.对身心残疾者的关怀伦理 3.对违犯法律者的关怀伦理 四、对特殊对象的关怀伦理 1.对自然物的关怀伦理 2.对人造物的关怀伦理 3.对文化世界的关怀伦理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一反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他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欲望冲动,即生存意志。生存意志不仅是人的本质,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基础。他从人的本质是生存意志这一前提得出人生就是痛苦的结论。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他把人生比喻成钟摆,总是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和欲望满足后的无聊之间摆动,而无聊也是一种痛苦。要摆脱痛苦,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是对文艺复兴以来科学至上乐观主义的替代,是对现代性的最初反思。尼采把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变成“强力意志”——它的本质不只是单纯地求生存,而是渴望统治、渴望权力。人生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表现自己、创造自己、扩张自己,发挥自己的强力。正是这种强力意志派生并决定了在人的生命中所发现的一切东西,从各种肉体的过程到最高级的精神活动。尼采主张以强力意志为标准重估一切价值,对传统的宗教、道德、哲学、艺术等所表现的西方文明的价值加以彻底破坏,推倒前人设立的一切偶像,首先是上帝这个偶像。尼采指责传统价值观削弱了强力意志,因而是虚伪的、病态的和堕落的,必须以新的、健康的、刚强的价值标准取而代之。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价值的标准,任何价值都是关于生命的价值,而生命的最高价值就是强力意志,它是一切伦理价值的标准。为此,他用“上帝死了”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表达了对基督教道德的抨击;他以非理性的“酒神精神”来对抗理性的“日神精神”,表达了与传统理性主义精神的决裂。如果说叔本华、尼采作为非理性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扭转了西方伦理学的发展路向,那么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进一步把这种非理性主义运用于伦理学研究,深化和拓展了关怀伦理的研究。
编辑推荐
《关怀伦理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