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达画传》编辑委员会 编,陈光辉 主编 页数:155 字数:100000
前言
李达同志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教育家、理论家、著作家和多方面的学者。 李达同志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零陵(今永州市冷水滩区)。年少聪明好学,不断追求真理。曾两次东渡日本留学,从萌发“教育救国”的思想,转到接受“实业救国”的主张,又从“实业救国”主张的破灭,转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迅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和宣传者,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驱者。1920年8月归国在上海与陈独秀筹建中国共产党,主编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宣传主任,主持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同年翻译出版《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书。1922年出席中共二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23年,因主张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反对以整个团体加入国民党,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等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后离开了党组织,但仍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坚持为党工作。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1926年出版哲学著作《现代社会学》。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险恶环境中,他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地,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29年连续发表《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社会之基础认识》、《民族问题》三本专著。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解放战争后期,接受党的委托,说服程潜走和平起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同志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推选为第一任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后由毛泽东等做历史证明人,刘少奇做介绍人,重新成为中共正式党员。曾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著述有《(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和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等。因反对林彪鼓吹的“顶峰论”,于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诬陷,被迫害致死,终年76岁。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为李达同志平反昭雪,给予公正评价。 综观李达同志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他为读书、做学问奋斗,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奋斗,为争民主、争自由奋斗,为新中国的教育发展、文化繁荣、学术提高奋斗。李达同志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学识水平、学术建树、道德情操以及一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已经汇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库,为后人所垂青和景仰。 今年是李达同志诞辰120周年,作为他的家乡人民,我们深情地怀念他。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批示精神,我们具体承办和组织了李达同志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编撰出版《李达画传》就是活动内容之一,其目的与意义就是缅怀李达同志,学习他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一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习他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不懈斗争的气概,学习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从而引导我们的党政干部深刻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科学创造未来,像李达同志那样做一个“真正的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画传》的“传”部分,近6万文字,扼要地勾勒出李达同志从一个爱国主义者成长为争民主、争自由的斗士,最终成为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轨迹。“画”的部分,编者们先后前往北京、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李达同志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走访了他的众多亲朋好友和同事、学生以及相关人员,征集了大量图片,又从中精选出近400多幅图片。这些图片大都十分珍贵,反映了李达同志读书、生活、社会活动、教书育人、从事学术研究,以及“文革”中受迫害致死、最终平反昭雪等各个阶段的真实情况,形象地反映了李达同志光辉的一生,再现了李达同志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有极大的感染力,特别是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更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值《李达画传》付梓之际,写了上面这些话,以表达对从永州走出的一代伟人李达同志的崇敬之情、怀念之意。
内容概要
这本《李达画传》,通过200多幅摄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和60多则鲜为人知的故事,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现了李达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 李达原名李德三,担任各级参谋长达30年,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期间著名的渡江战役等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和《回忆百团大战》等回忆录。
书籍目录
立志篇建党篇育人篇著述篇怀念篇附录编后语
章节摘录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呼吁救国、宣传变法的新思潮冲击下,清朝政府在文化方面也实行了一些改革,如废除科举,兴办新学等。零陵的“蓣洲书院”也在此时改为“蘋洲中学”。 蘋洲中学是当时零陵、祁阳、东安、道县、永明(今江永)、宁远、江华、新田等八县的最高学府,在省里也颇有名气。蘋洲中学建在潇湘二水汇合口的岛上,山清水秀,风光如画,堪称水上桃源,是个读书的好所在。当时,能够考取蘋洲中学的人像中了状元一样引以为荣。 1905年春天,15岁的李达由父亲和老师护送,前去蘋洲中学报考。当时正值春雨过后,湘江水涨,岸柳成行,烟笼长堤,一派风光如画。一叶扁舟上坐着李达和他的老师胡燮卿,扁舟轻摇,溯湘江而上。胡燮卿漫不经心地观赏两岸风光,心有所触,一阵激动之后,也想借此机会再试一下李达的应对能力,便以眼前的湘江两岸风景为题,即兴出了上联:“东西两岸皆蔡家”,叫李达对出下联。李达想了想,一时也没能对出。此时,船已到达目的地蘋洲,只见潇湘二水朝蘋洲汇流而来,李达眼前突然一亮,心中怦然而动,口中大叫一声:“有了”,不禁脱口而出:“潇湘二水会蘋洲”。他的父亲和先生一听,异口同声:“好!”胡老先生连连赞叹说:“此乃一副绝对,真是不同凡响啊!” 这次,李达顺利地考取了蓣洲中学。当时,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处在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爱国主义思想激励下,李达发愤读书,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到了蘋洲中学后,李达初步接触了新知识,逐渐知道一些国家大事了,懂得了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就是因为帝国主义的掠夺,国内政治的黑暗,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崇洋媚外。他也有了初步的阶级意识和诚挚的爱国思想,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蘋洲中学的五年,是少年李达尽情畅游知识海洋的五年。无数个潇湘夜雨,只见李达秉烛挥毫;多少次蒴洲春涨,只见李达伏案思考。假日里,他息交游,绝应酬,埋头于文山书海里,并自己命题,连写几十篇作文,辑成《鹤鸣文集》,国文老师看后大喜,赞叹不已,挥笔在《鹤鸣文集》上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文章十篇如鹤鸣长空。”并将10篇文章贴堂(展览);上作文课时还逐篇作范文给大家讲解。李达的名字立刻在同学中振翅长鸣,掠空而飞。他的各科成绩优异,赫然居于榜首。 老师称赞他的文章如鹤鸣长空这一赞语,对李达鼓励很大,激发了他更大的上进心。他在心里暗暗下劲,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从此,他开始以“鹤鸣”作为自己的名号,时刻鞭策自己,要像鹤鸣长空,一鸣惊人,再鸣惊天,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有一天,李达和蒋国勋等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接到了长沙寄来的一封信,传看后,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 李达提议说:“我们将这封信向全校老师和同学们宣读,然后用实际行动声援徐老先生。” 原来,湖南辰州发生了一桩惊心动魄的教案,事后,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卑躬屈膝,为了讨好帝国主义,规定辰州的学生五年内不准参加科举考试,还惨杀了一位与教案有关的人员,辰州知县因为给那人收尸时哭了一场而被罢官…有一回,徐特立给修业学校的学生作时事讲演,将“辰州教案”和“八国联军”等国耻沉痛地讲给学生们听。他声泪俱下,悲愤至极,演讲完后,即到厨房里拿了一把菜刀,当场剁下一个手指头,写下了一纸血书,借以表示对帝国主义和卖国政府的愤恨,立下为国家民族雪耻的决心,激励学生们反对列强的欺凌,为国家兴亡尽匹夫之责。徐特立的这一充满爱国激情的壮举,深得各界人士的钦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李达慷慨激昂、悲愤交加地把信念完后,振臂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向徐特立先生学习,反对列强的欺凌……” “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师生们热泪盈眶,心潮翻滚。蘋岛沸腾了!湘江怒吼了!大家当即议决了两条办法:一、抵制日货;二、练军事操。 说干就干!同学们纷纷跑回教室和寝室,翻箱倒柜,将所有日本制造的文具用品找了出来,集中堆放在操场上,然后放了一把大火。这是一把爱国主义的烈火,在李达和同学们的心里熊熊燃烧着,燃烧着……烈火噼里啪啦作响。李达和同学们团围着火堆雀跃着,欢呼着……转眼,烟消火熄,日制文具用品焚烧成了一堆灰烬。 然而,第二天,学校发给每个同学一套文具用品,还是日本货。大家提出抗议,嚷嚷着又要焚毁。校长近于哀求地说:“同学们!不要再烧了!我们国家落后,工业不发达,文具用品只好暂时用外国货……” 李达和同学们听了,倒吸了一口冷气。真是奇耻大辱啊!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为了实行第二条,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学校搞来了两百多支来复枪,并请来了教官,李达和同学们一边更加发奋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刻苦学习军事操。 以后每逢帝国主义向清廷提出亡国条件时,进步师生就举行集会,呼口号,发宣言,向清廷请愿。少年李达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产生了爱国思想。 在民族和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爱国主义思想的激励下,李达发愤读书,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9年秋,李达考进了京师优级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入学后他目睹学政腐败,学生们头戴顶子,身穿长袍马褂,向孔子牌位三跪九叩,更加痛心疾首,深感中国之所以受列强侵略,是由于教育落后科学不发达,只有发展教育事业,普及科学知识唤醒人们的觉悟,才能国富民强。因此,他开始萌发了教育救国的思想。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曾使李达极为兴奋和鼓舞。这次革命虽然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实际是权力又落入了少数军阀的手中,并没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预期的希望。李达为辛亥革命的失败而深感遗憾,教育救国的思想开始破灭,转而接受孙中山“大办实业,以利国富民强”的主张,决定改学理工科。 1911年秋,京师优级师范因经费紧缺暂时停办,李达回到湖南。1912年,李达去祁阳中学教书,半年之后,又去长沙读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两个月后,因为交不起食宿费,只好转入湖南优级师范。 ……
编辑推荐
《李达画传》近6万文字,扼要地勾勒出李达同志从一个爱国主义者成长为争民主、争自由的斗士,最终成为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轨迹。“画”的部分,编者们先后前往北京、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李达同志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走访了他的众多亲朋好友和同事、学生以及相关人员,征集了大量图片,又从中精选出近400多幅图片。这些图片大都十分珍贵,反映了李达同志读书、生活、社会活动、教书育人、从事学术研究,以及“文革”中受迫害致死、最终平反昭雪等各个阶段的真实情况,形象地反映了李达同志光辉的一生,再现了李达同志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有极大的感染力,特别是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更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