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人民 作者:聂立清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前言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自特拉西第一次提出后,很快在学术界产生了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使意识形态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思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既具有对现行统治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对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认识功能,也具有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指导人的实践和展望未来理想的引导功能。 认同是人们熟知而又复杂的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学者广泛应用于诸多学科领域,涉及的内容广泛,研究成果丰富。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多样化和快速发展的特点,使“人们的认同处于不断的建构——破裂——建构过程中,剧烈变化的现实往往使得一种认同刚刚确立,瞬间又变得虚无缥缈了。”①正因为如此,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现在是一个认同危机的时代,“现代化、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全球化使得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特性、身份”。②这里的“特性、身份”即认同。理查兹·詹金斯也指出:“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遭遇到认同的话语。
内容概要
本书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统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等系统研究、综合研究方法,在对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进行广泛调查、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以认同为联结点和纽带,厘清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机制机理,梳理古今中外成功、失败意识形态认同的经验教训,探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以及淡漠化、边缘化、失语化、教条化、歪曲化而被消解的原因,进而提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策略及途径方法,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作者简介
聂立清,1964年出生,河南南阳人。现为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1987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留校工作至今;1991年、2005年分别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师从张耀灿教授和郑永廷教授,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博士。曾在《现代哲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07KS040)等研究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书籍目录
序导论 一、选题的由来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一章 意识形态认同概述 第一节 意识形态认同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意识形态认同类型、特点和实质 第三节 意识形态认同的条件和机制第二章 我国古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启示 第一节 先秦儒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古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古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启示第三章 国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借鉴 第一节 宗教意识形态认同 第二节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失败的教训第四章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认同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经验教训第五章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新课题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新课题 第二节 社会信息化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新课题 第三节 文化多元化格局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新课题 第四节 社会多样化发展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新课题第六章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战略与策略 第一节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战略 第三节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准则 第四节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正确策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认知认同 认知认同也叫观念认同。认知是人们加工信息、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意识形态认知认同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及其思想观点、价值理念的学习、接受、认可、理解和领悟,包括感性认同和理性认同两个阶段。人们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对某种意识形态产生认同之前,首先要对其有一些一般的、简单的认识和了解,是谓感性认识阶段,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具有直接性、表面性、片面性等特征;然后,通过思维对该意识形态的概念、理论、观点进行判断、分析、推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感性认同相比,理性认同具有间接性、深刻性、系统性、全面性和一定的稳定性,它是理性思维和价值选择的结果。 2.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意识形态进行评价、选择时所产生的满意、喜爱、肯定等主观情绪体验。意识形态情感认同基于人们对该意识形态的深刻认识,认知认同是情感认同的基础和根据;反过来,情感认同一经形成,又会对认知认同产生巨大的催化、强化作用。认知认同可能基于外部的灌输、为了得到某种奖赏或者为了避免某种惩罚,但情感认同则完全是人们对某种意识形态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亲近与接纳。只有情感上的认同,意识形态认同才具有更大、更强的稳定性。 3.内化认同 “内化指任何转换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外部关系、客体表象和调节形式成为了内部精神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也成为内部世界的一部分。内化的概念,我们指的是精神结构要素的运动,其来自于现实中的资源,然后与精神结构中的被视作内部身份的自我进行整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