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毕国明,许鲁洲 著  页数:373  

前言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作者,是我熟悉的两位哲学教授,他们邀我为该书写一小序,我慨然应之。在我看来,为他人之书作序必读他人之著,开卷有益,可以增长见识。在翻阅本书之后,确实受益匪浅,感到这是一本具有相当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我国当代重大的学术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少数人的事业,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事业,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意义重大、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本书作者不畏艰难,锐意创新,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我认为本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视角具有创新性,作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全人类智慧之集大成和普遍真理性的意义去审视,从中国传统哲学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这一视角,揭示二者的深层本质联系和相互影响,阐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精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背景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除了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之外,还与中国悠久深厚的优秀传统哲学有直接联系。只有进一步发掘和大力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哲学精华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并推动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揭示了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层本质联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客观必然性和光辉成果;总结概括了马克思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和基本原则;论述了马克思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现方式、深刻启示、理论精髓和发展动力;系统阐明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使产生在欧洲的马克思义哲学成为具有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指引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总述了新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时代问题、肩负使命、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本书既可供广大理论工作者研究参考,也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广大党政管理干部、大中小学教师和大学生的学习研究资料。

作者简介

毕国明,男,汉族,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人,1987年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云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十余项,公开发表科研成果一百余项:主编、副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二十余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出版社、全国核心期刊、CSSCI期刊发表三十余项,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年鉴转载或评介。获省政府、省高校、厅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二十余项,其中,2001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省级优秀社科成果集体一等奖,2002年被省政府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创造新世界的理论指南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认识真理的发展道路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哲学    (一)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特点    (四)中国传统哲学的顽强生命力和时代发展  三、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学脉联系    (三)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客观必然性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深刻启示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和发展动力第五章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批判继承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中国化第六章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的批判继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第七章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社会历史观的批判继承与唯物史观的中国化第八章  邓小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第九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发展第十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时代问题和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的划时代革命的意义,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即从抽象的唯心的本体转向具体的现实的人类世界,转向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及其异化的消除,转向关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马克思主义把目光转向人类世界,探寻并找到了理解和解释人类世界的钥匙,这就是人类的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人类的现实社会实践不仅是构成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而且是构成人类世界的现实本体。人类的现实社会实践还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现实世界因此就成为一个不断地构建成更大规模的、更多层次的和开放性的有机体。综上所述,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理论旨趣、风格表叙、作用功能、实质核心、追求使命、经历过程、发展影响和价值意义有众多的优异品格,这就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实现了一次空前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全人类,特别是给了无产阶级,它是新时代人类的真理和良知。(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创造新世界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哲学理论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和终极的体系。因此,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置到一个广阔视域中来学习、理解、运用,并站在时代的高度推动它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个哲学理论正确与否,不仅要看这个哲学理论是否能经受实践检验,而且要看它能否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为,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中总结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历史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世界性、批判性、阶级性、开放性、历史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创新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普遍指导作用,还具有科学的哲学抽象概括、演绎运用的理论功能和智慧魅力,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时代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全面地、辩证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体系的理论品格和特征作用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它为无产阶级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科学宗旨和科学精神决定了一个理论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升华。作为科学就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情地嘲讽了那些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义或教条,从中寻章摘句,用原则来剪裁现实生活,企图从本本中寻求现实生活现成答案的哲学家。他们再三说明,他们为无产阶级所提供的理论仅仅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而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就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就要允许人们来研究它。

后记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的最终成果。为了完成好这一研究课题,我们广泛搜集资料,精心搞好课题设计、提纲拟定、理论推敲、初稿撰写和反复讨论修改,历经八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稿。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是一个意义重大、难度很大的课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尽管我们在研究中也尽可能转换视角,力求新意,科学、准确、全面、系统地探讨和研究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意义重大、难度也很大的课题,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阐述的看法还较为粗浅,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使之臻于完善。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个书的内容,唉,不是我相象的,偏向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偏向中国哲学。政治化的书。中国哲学那么多,都没怎么吸收,而是直接就进入到我们当的领导人的思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