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谢升峰 页数:264
前言
农村投融资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农村投融资制度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农村投融资不足及农村投融资体制落后的制度根源性分析等方面。此外,关于农村财政、金融及农民投融资的分项研究文献也十分丰富。在农村投融资实践方面,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为适应现实需要,本书做出了关于“建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融资体系”的研究选题,目的是为完善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服务体系提供对策建议,为确定新农村建设投资目标、方向、结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效益提供指导,为完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制度及运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根据本书的预测,从2009年到2020年,每年的资金缺口高达3000亿元。解析农村投融资存在着巨大缺口的原因,本书认为根源于农村金融生态恶化、农业投资体制与经营体制不完善以及各农业投资主体行为不合理三个方面:我国广大农村的金融生态相当脆弱,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机构实现有效投融资的制约因素。
内容概要
本书做出了关于“建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融资体系”的研究选题,目的是为完善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服务体系提供对策建议,为确定新农村建设投资目标、方向、结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效益提供指导,为完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制度及运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谢升峰,男,1972年1月出生,湖北仙桃人,金融学专业副教授,中共党员。1999年于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任职于湖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与投资经济学。曾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公开发表论文五十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三、研究结构和主体内容第一章 理论回顾及国外农村投融资实践 第一节 农村投融资问题理论研究概况 一、关于农村投融资的制度分析 二、关于农村财政、金融及农民投融资的分项研究 第二节 国外农村投融资实践及借鉴 一、国外农村投融资实践 二、国外农村投融资值得借鉴的特点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供求预测 第一节 资金需求预测分析 一、几种估算 二、本书对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的估算 第二节 资金供给预测及资金供需缺口分析第三章 制约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体制约束:基于生态学与制度经济学视角 一、金融体制的制约——基于生态学的分析 二、产业投资体制的制约 三、财税体制的制约 四、农业经营体制的制约 第二节 行为学分析:基于软约束与博弈论视角 一、主体约束的行为学分析 二、软约束的博弈分析第四章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融资体系 第一节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概况 第二节 我国财政农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财政投融资总量不足 二、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亟待完善 三、农业财政投融资制度缺失 四、财政农业投资效率有待提高第五章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机构投融资体系 第一节 金融机构农业投融资概况 第二节 农村政策性金融:投融资体制与机制不活 一、农业发展银行陷入投融资困境 二、中国农业银行“去农化”趋势明显 三、农村政策性金融投融资环境不畅 第三节 农村合作金融及邮政储蓄:投融资体系亟待理顺 一、农村信用社投融资功能存在缺陷 二、邮政储蓄仍是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虹吸器” 第四节 农村微型金融投融资——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考察 一、基于国际视角的微型金融及其理论考察 二、中国微型金融:早期实践及现行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三、中国新型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不足 第五节 农村非正规金融:亟待规范与引导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现状及存在的原因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投融资 第一节 农民投资行为:数量萎缩与去农化突出 第二节 农民融资:逆向脱媒与金融啄序现象严重 第三节 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投融资行为的进一步检视 一、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总体认识不够 二、农民的投资行为受多种因素制约 三、融资渠道尤其是小额信贷渠道不通,导致农民资金匮乏 四、对农民投资行为缺乏引导,摊派现象有所抬头第七章 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农村金融为例 第一节 武汉金融业对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概况 一、武汉农业、农村经济及新农村建设概况 二、武汉金融机构支农概况 第二节 武汉新洲区金融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个案考察 一、新洲区农村金融服务基本情况概述 二、新洲区金融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举措 三、新洲区金融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对新洲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点展望第八章 重塑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格局的对策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投融资体系的重建 一、总量层面:增强农村基层政府自主培育财力的能力 二、制度层面:实施农村财政投融资制度创新 三、运作层面:构建统一的农村财政投融资运作体系 四、效益层面:完善投资管理,提高农业投资效益 第二节 创新农村金融机构投融资体制 一、深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投融资制度改革 二、以上市促农业银行转换机制,增强支农动力 三、优化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融资保障机制 四、促进新型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五、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 六、调整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制度与业务定位 七、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八、完善农村投融资的法律保障与保险体系 九、建立新农村建设中金融系统资金的回流机制 第三节 优化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投融资行为 一、优化农民投入行为,重塑微观农业投入机制 二、改善农民融资环境,减少逆向脱媒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指出了我国农业支出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农业财政支出量少、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到位率低、支农重点不突出、投入体制不完善等。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朱钢等(1998)依据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和财政支出占农业GDP的份额这两项指标对中国1978~1997年间财政支农支出的变动情况做了初步描述。他认为,尽管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但其下降速度并未快于农业占GDP份额下降的速度,因而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对规模并未下降。通过国际比较,朱钢认为,中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仍处于一个较正常的水平上。他认为,目前大幅度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既不现实,也缺乏有力依据。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做了计量研究,如樊胜根、张秀林等(2002)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村道路、教育、通讯等多变量内生决定的联立方程模型,测算了各种公共支出对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村扶贫的影响。由于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各变量(如教育、道路等)相互影响,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具有较好的说服力。钱克明(2003)运用单方程模型,估计各种农业公共投入品对农牧业总产值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农业科技投入、农村教育投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牧户物质投入。李焕彰、钱忠好(2004)运用单方程模型从三大支出结构(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林牧副渔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服务)来分析财政性农业支出的边际产出率,得出农业科技三项服务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产出增长有显著作用,而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事业费对农业产出的贡献为负。(二)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投融资的研究首先,是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的基础理论问题。在农村金融领域,一直存在着观点对立的理论:一种是主张政府干预的农业信贷补贴论;另一种是主张市场调节的农村金融市场论。
后记
农民,农村,农业,始终是我不解的情结。不仅仅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个土生土长的“前农村人”和至今难以完全融入城市的“后城市人”,更重要的是我国农村2亿4千万小农户、8亿农民,其生存和奋斗时刻让人揪心。他们心灵质朴,劳作艰辛,虽勤劳、朴实、勇敢,但亦不乏狭隘、保守、闭锁和愚昧,虽戴月披星、耕风耘雨而小有所获,但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自然灾害面前他们只能祈祷“上苍”,重大疾病来袭时,还得掐指算算医治费用与余生还能赚多少钱两者孰高。时钟敲过了20世纪,老人妇女们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农忙时抢种抢收基本靠手,农闲时打打“晃晃”、“斗地主”苦中作乐。在通货膨胀面前一座楼房穷尽了一户人一生的资财,收入上严重的依赖是早早下学的子女,这些孩子们却以文盲的身份加入了一批又一批农民工队伍。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福音。但是根据本书的预测,未来新农村建设资金供求缺口每年高达3000亿。本书提出了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如果能够给新农村建设提供哪怕微薄的建议,作者也将感到十分欣慰。
编辑推荐
《促进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