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罗兹·墨菲 译者:黄磷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亚洲史》(第四版)是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叙述了从史前直到21世纪的亚洲历史,它对这一区域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较为详尽的考察。全书尤其突出其“社会和文化史”的功能,是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亚洲历史著作。 作者视野开阔、涉及面广,他力求客观地将人类历史上这个“最重要、最丰富、最多彩”的世界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应该说,这部著作的诸多分析是客观的、深刻的,能给人以有益的思考。但是,作者本人是西方的历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自然不乏西方史学的观点,对此,希望读者在阅读《亚洲史》时有所鉴别。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罗兹·墨菲 译者:黄磷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作者序作者致读者亚洲地图:印度次大陆亚洲地图:东亚及东南亚年表(一)年表(二)伊萨基引言 季风亚洲——一个完整的研究学习单元 地理 人口密度 共同的文化特点 关于季风亚洲的研究第1章 史前的亚洲 古代的和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东南亚农业的发端 东南亚的居民和古代君主国 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史前中国 朝鲜和日本第2章 亚洲的宗教及相关文化 印度教 印度的佛教及其向东方的传播 乔答摩佛陀 儒教 道教 亚洲的犹太教 亚洲的伊斯兰教 神道教 关于亚洲宗教的若干反思第3章 亚洲的传统社会 社会等级 家庭 妇女的地位 性风俗 教育、识字和印刷品 物质福利第4章 古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的由来 印度河文明 雅利安人 孔雀帝国的兴起 孔雀王朝 华氏城和孔雀印度的光荣 “神所钟爱的”阿育王 贵霜人和希腊人 南印度和马杜赖城 锡兰 笈多王朝和戒日王帝国 古印度的妇女 印度的遗产第5章 古中国文明 中国的起源 商王朝 周王朝 圣人孔子 秦的征讨 秦的独裁主义 汉王朝 古中国的城市 汉代的成就第6章 中世纪印度和东南亚 伊斯兰教对印度的早期影响 伊斯兰教向印度推进 德里苏丹国 著名的苏丹:阿拉乌德丁·卡尔吉 南印度 朱罗人 伊斯兰教东扩 非穆斯林的东南亚 中世纪缅甸和泰国 柬埔寨、老挝和越南 吴哥:不朽的光辉之城 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第7章 中国的黄金时代 中国的再统一 唐朝的辉煌 盛唐时期的长安 文化的辉煌和政治的衰退 宋朝的成就 南宋时代 蒙古人的征服和元朝第8章 远古、古典和中世纪日本和朝鲜 日本 与朝鲜的关系和筑坟者 与中国的关系 平安文化 紫式部(紫夫人) 对环境的压力 镰仓时代 足利时代的日本 朝鲜第9章 莫卧儿时代的印度和中亚 印度的莫卧儿人 阿克巴其人 奥朗则布的统治:镇压和反抗 中亚第10章 中华帝国的新辉煌:明王朝 明朝的建立 洪武:造反的皇帝 明朝的藩属制度 明朝的海上远征 繁荣和保守 商业和文化 帝都北京:明朝天下的核心 自满和衰退 满人的征服第11章 西方人来到亚洲 独立发展 十字军:欧洲开始东进 中世纪末的欧洲 葡萄牙人在亚洲 西班牙人在菲律宾 亚洲的贸易基地 “基督教徒和香料” 利玛窦:出使明朝廷的传教士 俄国人向亚洲推进 日本的基督教世纪 荷兰人在亚洲 英国人在亚洲 英国人在17世纪的印度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新石器这个称谓有点用词不当,因为它字面上意味着精致石器的迅速改进或新品种的大量涌现。但是,虽然石制工具继续大量制造,但骨骼和黏土的使用已经日益增多,而到这一时代的晚期已开始用金属制造工具和武器了。革命一词用于农业的发端较为合适,因为农业首次使得能够建立永久性大村落、大量增加人口、积累剩余产品,随之又出现了书写的需要(部分目的是保存记录)、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而带有拉丁语、希腊语和梵语词根的文明一词也应运而生。大约从公元前10000年到前4000年的几千年间(与旧石器时代难以察觉的发展速度相比,这是极其短暂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之为现代文明的大多数要素都已浮现。到公元前3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城市已经有了官吏、收税员、祭司、金属制造工、文牍员、学校、住房及交通问题以及现代城市的几乎所有特征。圣经的《旧约·传道书》在约公元前200年就讲了一个我们今天可能发生共鸣的见解:“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这实际上是一个亚洲色彩极浓的见解。我们现在如此清醒意识到的变化其实是建立在仅仅两个世纪前由蒸汽机发端而在20世纪下半叶大大加速进步的新技术之上的。但是,人类,人类社会和他们的问题,则从大约5000年前建立第一批城市以来并无多大改变。新石器时代农业和城镇建设的革命性变化,改变了卷入其中的一切人的生活。这一变化是在几千年的时间内完成的,它首先发生在近东,然后扩大到旧世界的其余部分;东亚以及更晚在墨西哥和秘鲁的类似变化可能是彼此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指的是一个发展阶段,它在西欧和世界其余部分的大多数地区来得较晚;澳大利亚或热带雨林等孤立地区,在18世纪后遭受现代西方人人侵时还停留在旧石器时代。考古证据表明,稳定农业的最早发源地有两个: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流域低地周围的西南亚高地和东南亚大陆部分沿海及近海区。安纳托利亚(现属土耳其)南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伊拉克北部及伊朗西部,都发现了古代村落的明确证据。这些半干旱地区,冬季有一定雨量,干草原上生长着多种禾草,其中就有小麦和大麦的野生原种。这里还发现了约公元前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锯齿状石镰刀,上面还能看出割这种带谷穗的草留下的光泽。稍晚年代的小量储藏谷物也被发现。从野外采集禾草或籽粒,到把它们种植在平整过的土地上并照管它们直到收获,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一开始大概只是偶尔为之。单独种植所需要的谷类作物的土地显然能提供远远高于野外采集的产量,但这些土地却要求仔细的管理,因而通常需要在有水源的固定地方建立永久性的农业村落。公元前10000年后不久就出现了石臼,说明那时已将谷粒碾碎(磨成粉),这有助于维持当时已经开始增长到超过狩猎和采集所能供养的人口。到约公元前7000年,出现了许多大的谷物储藏窖,以及用于储存谷物、运水和存水的黏土罐。到这时,栽培的小麦、大麦和豆类肯定已经进化成比其野生原种更高产的品种,这可能是种植者悉心选择的结果。绵羊、山羊和犬已经驯化,不再是猎物或狩猎帮手。一千年以后,牛和猪也进入驯化动物之列。有关这一发展过程可信的明确记录已经在近东很多地方找到,其中包括巴勒斯坦南部的杰里科、安纳托利亚南部的卡幼努和加泰土丘、伊拉克北部的杰尔莫和伊朗西部的哈苏纳和阿里库什,等等。
编辑推荐
《人民·联盟文库:亚洲史(译著)(套装上下册)》:亚洲的伟大传统和生气勃勃成长中的近代亚洲国家及其经济,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经验记录,这些记录涉及文学、哲学和艺术,治国方略和君权创建,以及人们多种多样的生活,但最重要的也许是对普遍人类状况和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和处理办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