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文集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马克斯·韦伯 著,(美) 格特、米尔斯 编  页数:498  译者:阎克文  
Tag标签:无  

前言

  马克斯·韦伯去世十年之后的1930年,他的思想开始产生世界性影响,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帕森斯英译本出版。《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文集》是韦伯著作的第二个英译本(初版于1948年),虽然尚不足以完整展示韦伯的体系,但对于韦伯的思想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同样发挥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韦伯的百年诞辰是1964年,彼时,他在文明人类中的先知般的地位正在得到公认。今年是韦伯辞世90周年,世界和我们自己的情况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过,在我们已经有条件也有机会比较全面地了解韦伯时,也许能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他所指出的现代人的“宿命”,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先知预言的性质,他的大规模比较研究、他的方法论分析框架和历史主义的逻辑建构,仍在为我们提供对自身现实与未来的脉象进行理性思考的巨大资源,甚至可以说,像在西方一样,它在我们这里也是——或者将要是——根本绕不过去的思想资源。  本书的部分内容都已分别有过中译,特别是第一部分的两个名篇,学兄冯克利先生的上佳译本早有公论,和许多读者一样,笔者也曾为冯兄译笔传达出来的韦伯所言所思深受感动,近日又听冯兄亲言,当初翻译这两篇演讲他是融人了整个灵魂完成的,笔者对此感同身受,借这个机会等于是重新精读了一遍,并且承蒙冯兄惠允,大体上照搬了他的译文,只在若干地方由着笔者的行文习惯作了改动。

内容概要

本书是《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文集》的首个中文译本。主要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编者撰写的韦伯的生平及思想概述。另外三个部分是韦伯的著述,包括韦伯的三篇著名演讲,即“以政治为业”、“以学术为业”和“德国的资本主义与乡村社会”,前两篇表明了韦伯对于现代政治人和知识人的总体评价,以及韦伯本人的价值立场,堪称思想史上的不朽杰作;第三篇则是从宏观背景论述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中欧地区在现代世界与西欧、北美形成的反差,原因以及可能的前景,对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在并非平衡发展历史中的意义具有独特的启发价值。除此之外的两个部分均选自《经济与社会》和《宗教社会学文集》,反映了韦伯方法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是通过对权力、群体、制度和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论述观念与现实的因果关系以及互为因果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历史发展是多元动力而不是单一或终极要素的作用。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现时代最杰出的社会学家.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头脑之一。他在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等若干领域的系统建树,他的方法论体系,他的大规模比较研究,至今仍是无与伦比。
德国的韦伯成为世界的韦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学文集》和《经济与社会》的广泛影响,而《社会学文集》自20世纪问世以来,对于初步但比较全面地了解韦伯思想就一直是公认的权威读本。

书籍目录

中译者前言1948年版英译者前言1991年版前言导读  韦伯其人其作  一  传略  二  政治关切  三  思想取向    (一)马克思与韦伯    (二)官僚制与超凡魅力:历史哲学    (三)社会科学的方法    (四)观念与利益的社会学    (五)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与类型    (六)自由的条件与人的画像第一部分  学术与政治  四  以政治为业  五  以学术为业第二部分  权力  六  权力的结构    (一)“大国”的声望与权力    (二)“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    (三)民族  七  阶级、身份、政党    (一)受经济因素决定的权力与身份秩序    (二)由市场状况决定的阶级状况    (三)出于阶级利益的共同行动    (四)“阶级斗争”的类型    (五)身份荣誉    (六)身份分层的保障因素    (七)“种族”隔离与“种姓”    (八)身份特权    (九)身份分层的经济条件与结果    (十)政党  八  官僚制    (一)官僚制的特征    (二)官员的地位    (三)官僚制的前提和原因    (四)行政任务的量变    (五)行政任务的质变    (六)官僚制组织的技术优势    (七)官僚制与法律    (八)行政手段的集中    (九)社会差异的扯平    (十)官僚机器的恒定性    (十一)官僚制的经济与社会结果    (十二)官僚制的权力地位    (十三)官僚制的发展阶段    (十四)教育和训练的“理性化”  九  超凡魅力权威的社会学    (一)超凡魅力的一般性质    (二)超凡魅力权威的基础和不稳定性    (三)超凡魅力王权  十  纪律的意义    (一)纪律源起于战争    (二)大规模经济组织的纪律    (三)纪律和超凡魅力第三部分  宗教  十一  世界性诸宗教的经济伦理——宗教社会学比较研究导论  十二  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十三  中间考察——宗教拒世及其方向    (一)拒世的动机及其理性结构的意义    (二)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类型学    (三)遁世的方向    (四)经济领域    (五)政治领域    (六)美学领域    (七)性爱领域    (八)思想领域    (九)神正论的三种形式第四部分  社会结构  十四  德国的资本主义与乡村社会  十五  民族性与容克  十六  印度:婆罗门与种姓    (一)种姓与部落    (二)种姓与行会    (三)种姓与身份群体    (四)种姓的社会品第秩序概说    (五)种姓与传统主义  十七  中国的士    (一)孔子    (二)考试制度的发展    (三)儒学教育的类型学地位    (四)士的身份荣誉    (五)君子的理想    (六)官员的声望    (七)经济政策面面观    (八)士的政治对头:苏丹制与宦官索引

章节摘录

  在海德堡,从1906到1910年这些年间,韦伯参加了一系列与知名同行进行的热烈的思想讨论,其中包括他的弟弟阿尔弗雷德·韦伯、奥托·克勒布斯、艾伯哈特·格特恩、威廉·文德尔班德、格奥尔格·耶利内克、厄恩斯特·特勒尔奇、卡尔·瑙曼、埃米尔·拉斯克、弗里德里希·贡多尔夫以及阿图尔·札尔茨。在假期或者其他“业余时间”,海德堡以外的众多朋友会来探访韦伯夫妇,其中包括罗伯特·米凯尔斯、维尔纳·松巴特、哲学家保罗·亨泽尔、胡戈·明斯特贝格、斐迪南德·滕尼斯、卡尔·福斯勒、尤其是格奥尔格·齐美尔。还有一些希望得到韦伯激励的年轻学者:保罗·霍尼西斯海姆、卡尔·勒文施泰因和格奥尔格·卢卡奇。这些圈子并不拒绝非学术界人士,后者包括几位知名艺术家,比如音乐家米娜·托布勒——韦伯的印度教与佛教研究就是献给她的,以及前演员克莱雷·施密德一龙贝格和她的诗人、哲学家、艺术鉴赏家丈夫。另外还有两位精神病专家,一是卡尔·雅斯贝尔斯,他后来成了哲学家并在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中运用了克尔凯郭尔的研究成果;一是关心现代艺术最新发展的H.格鲁勒。海德堡的聚会上活跃着三代思想和艺术精英。  1908年,韦伯积极着手筹建社会学学会。他忘我地担起了克服这种组织的常见难题的重负。在确定会议讨论水准、明确未来任务范围上,他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推动了一些集体研究课题,比如对自愿联合体的研究,涉及范围从体育俱乐部直到宗教教派和政治党派。他曾提议通过问卷调查对新闻业进行条理性研究,并且指导推动了工业心理学研究。另外他还为出版商西贝克负责,要组织出版一套社会科学研究的系列丛书,这个计划本来打算两年完成,但却一直拖延到他去世之后,他的《经济与社会》就是作为这个系列的一种在他身后出版的。  韦伯的荣誉感之严肃,他的立竿见影的骑士品质,以及他的预备役军官身份,有时会迫使他卷人一些法律诉讼和“荣誉事件”。他涉讼时的典型表现就是十分暴躁并伴以正当的愤慨。不过,一旦他的对手在道德上被他发动起来的机器所压垮,他的狂怒也会迅速冷却下来,他会被宽容和同情心制服,如果他意识到罪错者以外的其他人也因为他的诉讼而受到了伤害,就更其如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只是社会学部分的文集有点遗憾,有一些交叉的部分其实很难界定。无论当代研究环境怎样,韦伯的作品都是社会学的经典
  •   世界上有两个杰出的马克思,一个是中国人特别熟悉的,还有一个是西方人更青睐的。韦伯的社会学视角能给人不同的思考启发,非常值得一读。
  •   阅读韦伯,跟伟大的头脑学习
  •   我有个习惯,从别的书中看到作者提到什么书好就找来看看是否真的好。
    今年春节期间,我从王石写的《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的书中看到王石说起此书。我想,王石那么忙都认真研读了韦伯的这本书,一定很有用。
    我觉得这本书对训练思维有好处,推荐看下。
  •   初步了解韦伯的非常好的书籍
  •   韦伯的佳作,没得说
  •   虽然还没有仔细看,但非常喜欢韦伯的理论,需要慢慢研读!
  •   好书。到底是20世纪最著名的社会学家
  •   20世纪最伟大的头脑之一 他的方法论研究、比较研究堪称经典
  •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编撰的等了好多年终于有中文版了
  •   社会学大师,老师推荐的专业书,内容丰富易懂,你值得拥有
  •   这本书讨论了社会学的方方面面,很详细,很精彩
  •   社会学的经典!值得一看
  •   有助于了解发现资本主义或称市场经济的精神层面,思路、大师的探究等等。
  •   学习社会科学的人应该好好看看 真的很好
  •   以崇敬的心态阅读大师的笔迹,感受着世纪初的德意志,也感叹着社会哲学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在今天,除了财富和物质之外,我们还剩下了些什么呢?
  •   研究过程中,中国人应该讲究学问。
  •   很好的书,有收获。强烈建议当当多多地销售这样经典的学术名著,有很多买不到呀。
  •   绝对要读!!
  •   喜欢,就是书来的时候开封了
  •   书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中午刚收到。应该不错,很期待能学到东西
  •   名不虚传。
  •   如果中国学者能写出这样的著作多好
  •   看伟人的大作总是有点吃力,但是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就像看哲学道理一样
  •   韦伯是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社会学术方面绕不开的一个人物,所以,我买了他的书,书我还没来得及看,但我随意翻看了一下,质量不错。
  •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而言,这本书应该是了解韦伯思想脉络的入门读物。很经典的一部著作,值得细细品味。
  •   内容不错,就是封面和里面的印刷感觉有点山寨。
  •   内容还不错,但书的质量一般,有些页印得不太好
  •   印刷质量比较好,内容一般。
  •   内容只看了一点不知道咋样,但是印刷是硬伤,错别字也不少。
  •   别人推荐的书,还是不错的
  •   韦伯的社会学著作选集
  •   羡慕妒忌恨
  •   第一次买阎译本,不知道怎么样
  •   先知一般的人物
  •     最近读关于殖民历史的paper,说看这种历史制度主义的文章要把三个问题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第一是制度产生的原因;第二是制度得以持续的原因;第三是制度还有没有可变性。这两天已经读得昏天黑地,看Weber的时候想着殖民历史,看殖民历史的时候想着Weber,还能从这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中想到Braudel Kant Tocqueville等一摩尔相关或不相关的人,间或考虑longitudinal study的研究设计的问题。突发奇想,觉得要是用那三个问题来看Weber,他的论述显得多么“没头没尾”。
      
      Parsons笔下的Weber固然是为了跟马克思对着干而存在的。但是你仔细读Weber就发现也不全是这么一回事。说什么“引起XX的原因是XX”纯粹为了方便写教科书,方便学生背诵考试。谈Weber就不能说driving force,几乎一说就错。在他那种几乎所有东西都能影响所有东西的理论模型里,你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称之为导火索的玩意儿。他似乎也并不执着于找到事情发生背后的最初动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呐,一件事情放在那里了——资本主义放在那里了,然后在欧洲那是怎么一回事,在印度是怎么一回事,在中国又是怎么一回事。他哪里在说什么新教伦理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看看他写的关于中国文人和印度种姓制度的那两篇才能理解得更为全面。资本主义精神在这个两个地方并不是没有,只是它们没有成为一个leading strata的信念罢了。这哪里是什么“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他分明讲的是一个观念的产生和社会结构互动的情况。你要问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他也不说,大概他觉得这种问题争论起来没意义。马克思的理论里面还能找到一个“起点”,劳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Weber的理论框架里面没起点!
      
      顺道提一句关于理性化和世俗化的问题。有些人会说现在宗教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吗,说明Weber对于理性化和世俗化的预测是有问题的嘛。这个是不对的。Weber从来就没有说宗教是不理性的东西,相反有很多宗教也是理性的。按照Weber那个说法,假如一个僧侣成天不吃不喝的苦思冥想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救赎,这个也是理性的。他的理性就体现在他没奢望依靠奇迹来完成修行。
      
      Weber似乎对于社会发展有种挺悲观的认识:一旦被扳道工弄到某一个轨道上来了,那你就一直走下去吧。有没有希望换条轨道呢?有的,希望就在于charismatic movement。但是Weber似乎倾向于认为在理性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出现charismatic movement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而且他讲起这个问题来也是一贯的作风:会出现charismatic movement吗?有可能吧,也有可能不会吧,谁知道呢……看得真是让人着急。他对这个社会的洞察真是冷静到令人发指,所以他也几乎不给别人任何希望,哪像马克思还一本正经开出一套药方。马克思的理论是有未来世界的,也是有过去的,Weber,嗯该怎么说呢,虽然他也做好多历史分析,但我总觉得读他的理论就是绵延的摸不到的过去和不知道要怎么样的未来。马克思给了一个药方,后来人尝试了说不行,或者单纯从理论上来批驳他,那是希望之后的失望。Weber看着简直让人感到绝望。
      
      Weber真是骨子里的精英主义,你看后面人还真诚或者虚伪地喊着说要empower the poor,Weber则一直强调increase the power of leaders。我问我的米国同学,民主在Weber的学说里有位置吗?他们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charismatic movement
    奥巴马现在就如此吧。
  •   没错,韦伯确实有点分裂,而且很难归类,没法用一根逻辑串起他,放眼看去,只看到很多不同的小主题。可能是因为我功力不够,只能看到一点点。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在暗中有一条不太明显的思线,可能是关于权力的合法性以及未来,他考虑了宗教、法律、农奴制度、马克思主义、文化学术、民主政治,结果发现样样事情的存在都可以被质疑,都不足以担负起领导全局的重任,在晚年的《政治作为志业》,韦伯呼唤的是一种领袖,他可以在过程中有伦理的缺陷,却需要有终极的追求。他也需要有耐力可以克服官僚的制度,有热情去争夺权力。
    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供大伙讨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