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人民 作者: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部里程碑式的通史著作。全书凡五卷六册,260万余言,上始自周公、孔子,下迄于孙中山、鲁迅,涉诸哲学思想、逻辑思想与包括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思想在内的社会思想,通贯上下数千年的中国思想发生与发展的全程。
书籍目录
序
上编 中国古代思想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亚细亚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诸阶段
第二章 中国古代思想总论
第一节 西周官学是怎样发生的
第二节 春秋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 战国时代思想的发展及其衰微
第三章 殷代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殷代世系的名号与古代思想探源
第二节 殷代的科学和宗教
第四章 西周城市国家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周因于殷礼”的历史路径和政治思想的发生
第二节 西周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
第三节 西周宗教思想和道德思想
第四节 西周统治阶级的政治颂诰思想及其内容
第五章 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的思想
第一节 诗句中所表现的西周社会的矛盾
第二节 悲剧诗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
第三节 春秋时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中编 孔墨显学
第六章 孔墨显学和前期儒学思想
第一节 “维新”束缚下的孔墨思想
第二节 春秋末期学术下私人的社会和孔子“私学”的开创
第三节 前期儒家的政治论、道德论和天道观
第四节 前期儒家知识论的历史意义
第五节 前期儒家的知识起源论和知识方法论
第七章 前期墨家的思想
第一节 孔学优良传统的萎缩和儒墨对立的意义
第二节 前期墨家的阶级论和天道观
第三节 墨子唯物主义的知识论
第四节 墨子的逻辑思想
下编 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
第八章 老子思想
第一节 老子思想的产生年代及其社会根源
第二节 老子的自然哲学
第三节 老子的知识论
第四节 老子的经济思想
第五节 老子的国家学说
第六节 老子的人性论和社会思想
……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二、在没有铁的生产力基础上,一般说来,古代社会好像便失去了成立的可能,但我们对于历史的复杂内容必须从具体的分析出发,《资本论》地租章里就指示给我们研究的方向。如黄河流域的黄土地带,其冲积地层的肥沃与松软,就成为西周没有铁器而能“肇国”“作邦”来创出古代社会的特殊自然条件之一;其他如克商以后劳动力的大量获得等等,更不容忽视。在此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之下,周人通过了“周因于殷礼”的“损益”(能动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进程,使“小邦周”自己警惕着面临的“大艰”,在诚惶诚恐的“敬德”与“孝思”等伦理观念下不断的努力中,终于形成了古代奴隶制社会。三、没有铁的发现而周代酝酿出了古代社会,但是,在“手无寸铁”的条件之下出现的周代社会,毕竟是“先天不足”的古代社会。这就是说,周人一方面在尚未长成国民阶级的时期,就“早熟”地作为古代社会创造者而登场;另一方面就不能不保留着氏族组织的躯壳。然而,我们知道,这一套氏族组织的躯壳,并不是随便可以脱下的“外在形式”,而是与周人创建古代社会的方法或道路等内部条件血肉相连的“形式”。我们前面所说中国古代社会创出上所遵从的“维新”路线或“亚细亚”道路,正是指周人所采取的方法或道路而言。在历史的发展中,新社会的创出者舍去“革命”而采取“维新”的道路,通常都是由于自身生产力的薄弱;周人当亦不在例外。四、生产力薄弱的维新路线,在有关论述古代社会的经典著作上,特名之为亚细亚的,以与“古典的”相区别。二者的历史途径是彼此对比的,恩格斯有以下的分析:“我们在所有文明人民的历史初期所看到的不是‘大土地所有者’,……而是土地公有的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从印度到爱尔兰广大面积的土地财产的利用,起初正是由这种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来进行的,这上面,耕地或是在公社名下共同耕种(第一种——引者注),或是把耕地分作各个小块,由公社在一定时期内分配给各个家庭去耕种(第二种——引者注)……。”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是人民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