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己与成物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人民  作者:杨国荣  页数:303  
Tag标签:无  

前言

哲学的沉思总是难以回避存在问题。黑格尔曾指出:“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而内容就是整个存在。”①当然,对存在的思与辨,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展开。比较而言,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相应于哲学史领域的工作,我的研究更多地从历史之维涉及对存在的理解,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的关注之点,则相对地侧重于理论的层面。具体地看,后者又有相异的指向:2002年出版的《伦理与存在》,着重以人的伦理生活为视域,2005年出版的《存在之维》②一书则更多地关涉形而上的问题。存在的追问所进一步指向的,是存在的意义问题。海德格尔曾认为,关于“存在意义”(meaning of being)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问题”。这一看法无疑注意到了存在意义问题的本原性。意义的问题本身体现于不同的领域。以人的存在和世界之“在”为所思的对象,意义的问题既在实然层面涉及世界之中何物存在,也在应然层面关乎人和世界应当如何存在。“何物存在”所蕴含的是对世界与人自身的认识问题,“应当如何存在”所关涉的则是如何变革世界和成就人自身的问题。以中国哲学的观念表述,存在意义的以上二重内涵,具体展开为成己与成物。

内容概要

以本然对象与人化存在的分化为历史前提,成己与成物既以意义和意义世界的生成为指向:又构成了意义发生和形成的现实之源,作为意义世界生成的现实过程,成己与成物一方面本于内在的人性能力,另一方面又依乎外在的普遍规范。意义不仅通过认识和评价活动在观念的层面得到体现,而且基于实践过程而外化于现实的存在领域或实在的世界。忽视了意义世界的观念之维,人们将仅仅面对一个纯粹物化的异己世界;无视意义世界的外在形式或现实形态,则常常会悬置对现实世界的变革而仅仅囿于抽象的精神之境。通过成就世界与成就自我的创造性活动,人在追寻意义的同时也不断建构多样形态的意义世界。就意义世界与人之“在”的关系而言,人的存在意义的真正实现,具体地表现为人的自由发展。关于意义世界的如上视域,同时表现为对分析哲学、现象学,以及传统的心性之学和当代新儒学的理论回应。

作者简介

杨国荣,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 losophy编委;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在中国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领域出版学术著作10佘部,主要部分收入《杨国荣著作集》 (11种),其中lo部著作先后出版于海外。
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Philosophy:East and Wes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种论著被译为英、德、韩等文在国外出版与发表。

书籍目录

自序导论第一章 成己与成物视域中的意义 一 何为意义 二 符号、价值与意义 三 二重趋向及其限度 四 意义的承诺与意义生成的开放性第二章 人性能力与意义世界 一 成己与成物过程中的人性能力 二 多重形式 三 结构与本体 四 知识、智慧与视域第三章 规范系统与意义生成 一 实然、必然与当然:规范之源 二 心与理:规范与内在意识 三 形式、程序与规范:意义世界的现实担保 四 人性能力与普遍规范第四章 精神世界的意义向度 一 世界图景:理解与意义 二 价值意境 三 精神世界与人性境界 四 人性境界与人性能力第五章 意义与实在 一 化“天之天”为“人之天” 二 生活世界的意义内涵 三 意义世界与社会实在第六章 意义的个体之维 一 形上之域的个体 二 个体与个人 三 成就自我与个性发展第七章 成己和成物:意义世界的价值走向 一 个体之域与成己过程 二 社会正义 三 个体之域与社会之域 四 意义世界与自由之境后记

章节摘录

作为成己与成物的内在条件,人性能力显然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就存在的形态而言,人性能力具有本体论的品格:它无法与人分离而总是与人同在。与之相对,形式的、逻辑的东西既可以融入于人的认识系统,也可以外在于人。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人性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变革世界和变革自己这一过程中的体现。具体地看,它涉及“已知”与“能知”等多重方面。所谓“已知”,是指在类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累起来的广义认识成果。一方面,人性能力总是奠基于广义的认识成果,其形成也与这种认识成果的内化、凝结相联系,否则便会流于空泛;另一方面,广义的认识成果若未能体现、落实于人性能力之中,亦往往只是一种可能的趋向,作为尚未被现实化的形式条件,它们缺乏内在的生命力。在成己与成物的过程中,以上两个方面总是彼此互动。同时,人性能力既有康德意义上形式、逻辑的方面,又涉及意识过程、精神活动,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逻辑与心理的统一。从强调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出发,康德对内在于人的心理、意识等方面常常持疏离的态度。如前所述,他所注重的,更多的是先验形式以及这种形式的纯粹形态。然而,从先天的形式回到现实的作用,则逻辑与经验的界限便无法区分得那样泾渭分明。在这方面,马克思的看法无疑更值得注意。马克思曾比较了必然的领域(realm of necessity)与自由的领域(realm of freedom),并指出,只有在必然领域的彼岸,“以本身作为目的”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才开始。这里特别应当关注的是“以本身作为目的”的人类能力这一提法,“以本身作为目的”或作为目的本身,意味着赋予人的能力以目的性规定,后者既有本体论意义,又包含价值论意蕴。

后记

2006年至2007年,应罗蒂的邀请,我作为富布来特学者在斯坦福大学做了近一年的学术研究,本书的研究,便开始于那一段时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当然可以追溯到我更早时期的工作,但研究的具体准备,则是在斯坦福期间展开的。那一段时间,除了利用斯坦福大学的丰富图书之外,与罗蒂的交谈、讨论,同样构成了学术活动的重要方面。交谈所及,既包括哲学的理论,也涉及哲学的历史。尽管对一些问题的具体看法我们并不完全一致,但这种讨论却不仅给我带来了智慧的愉悦,而且让我获益良多。不幸的是,就在我即将离开斯坦福之际,罗蒂却与世长辞,这使我深为悲痛。尽管与他接触的时间并不算很长,然而他的为人、为学,却给我留下了挥之难去的印象,本书的出版,可以看做是对他的一种独特纪念。

编辑推荐

《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成己与成物视域中的意义,人性能力与意义世界,规范系统与意义生成,精神世界的意义向度,意义与实在,意义的个体之维,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价值走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成己与成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值得一读。对个人修养有进益
  •   好书,但净手拜读。是磨砺,也是享受也!
  •   一本中西汇通的书!值得欣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