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潜涛 页数:312
前言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吴潜涛教授为课题组负责人的研究项目。自2005年12月起,课题组围绕城乡居民的道德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实证调研。 问卷设计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编制的《全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活动分为预调查和正式调查两个阶段。在预调查点河南省商丘市,调查了2000个样本,进行调查数据汇总后,对预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对部分题目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修改后的正式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呈现10个问题,以此来了解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就业情况及目前的职业身份和收入状况。第二部分为具体的调查内容。该部分共设计了36个问题,包括七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目前社会总体道德状况的考察,包括受访者的感受、认知、态度与评价;二是对社会公德状况的考察;三是对职业道德状况的考察;四是对家庭道德状况的考察;五是对网络道德状况的考察;六是对特定人群(党员干部和青少年)道德状况的考察;七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状况的考察。 问卷发放结合全国地理分布、城乡分布和人口分布的特点,本次调查问卷发放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6大区域,兼容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以及边远地区、中心地区,确立了10个调查点,分别是北京市、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大连市(辽宁省)、南昌市(江西省)、兰州市(甘肃省)、郑州市(河南省)、重庆市、昆明市(云南省)、上海市、海口市(海南省)。共发放问卷6600多份,回收596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964份,有效率为89.83%。样本的分布如表0-1所示。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道德实证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运用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在大规模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地统计和客观地分析调查数据,比较研究了改革丌放初期与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水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揭示、分析了改革开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联系以及社会道德水平的变化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因素的关联性。 本书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创新理论,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吴潜涛,男,河南省南阳市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日本伦理思想与日本现代化》(专著)、《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专著)、《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史论》(主编)、《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问题》(主编)等。主要译著有:《伦理学概论》、《东西方伦理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近100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道德总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公民道德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二节 公民道德总体状况进步的原因 一、道德进步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道德水平提高 三、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三节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l第二章 公民对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公民对“为人民服务”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总体状况分析 二、总体评价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三、培育“为人民服务”意识的思考 第二节 公民对“集体主义”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总体状况分析 二、总体评价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三、增强公民集体责任感的思考第三章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社会公德状况 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缺失现象 二、现代人“缺德”主要缺诚心、公心和爱心 第二节 社会公德意识分析 一、人与人的关系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公德的建设思路 一、辩证看待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责任感 二、分析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思路 三、找准社会公德建设的着力点,增强建设的实效性第四章 职业道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工作态度的总体状况、影响因素分析与建议 一、工作态度总体状况 二、影响工作态度的若干因素 三、提高职业忠诚度的几点思考 第二节 机关工作作风的总体状况、影响评价的因素与建议 一、对机关工作作风的认可度 二、影响评价机关工作作风的因素 三、提高机关工作作风满意度的思考与建议 第三节 公民诚信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一、对“诚信吃亏论”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二、对社会诚信度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第五章 家庭道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公民孝观念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对孝地位和意义的认知 二、对孝内容的理解 三、传统孝道的继承与弘扬 第二节 公民邻里关系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邻里关系变化的原因分析 三、城市新型邻里关系的伦理思考 第三节 公民婚前性行为态度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影响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因素分析 三、加强对青年婚前性行为的正确引导 第四节 婚外恋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日益严重的婚外恋 二、婚外恋现象的原因分析 三、对婚外恋的伦理思考 第五节 公民隐私观调查与分析 一、公民隐私观念的源起 二、中国公民隐私观念的迅速生发 三、对公民隐私观念的伦理思考 第六章 网络道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网络应用中的道德问题 一、网络主体的言论自由与责任担当问题 二、网上的人肉搜索与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三、主体的人格异化问题 第二节 我国网络道德状况调查 一、网络自由度调查 二、对待个人隐私态度的调查 三、制定网络规范主体的调查 四、抵制网络不良影响的调查 第三节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现实对策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二、制定网络道德规范 三、实施网络道德管理第七章 青少年道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青少年道德的总体状况 一、青少年道德总体状况良好 二、青少年道德现状中的问题 第二节 青少年道德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理念 二、遵循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化规律 三、探索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第八章 公民对共产党员道德水平的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公民对共产党员道德水平的总体认知状况 一、公民对中共党员应有道德水平的认知与分析 二、公民对中共党员实有道德水平的认知与分析 第二节 新时期党员道德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党员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二、党员道德建设面临新挑战 三、党员干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加强新时期党员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党性教育,注重思想入党 二、加强修养教育,树立道德表率 三、加强组织建设,创新监督机制第九章 公民道德建设运行机制 第一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机制 一、道德教育机制的理论与运用 二、道德教育的合力机制运用 三、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机制 一、宣传机制现状调查 二、科学运用宣传机制 第三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调控机制 一、道德建设调控机制调查 二、加强道德调控手段的若干思考 第四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评价机制 一、道德评价问题的提出 二、道德建设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后记
章节摘录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了积极有效的努力。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指出了当前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基本方针。1999年中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把解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提升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予以认识。2001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强调“德治”和“法治”在社会、国家管理中的同等重要的地位,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同年9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 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评价体系和方向指导。他曾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用来自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感召群众,对于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