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余道先 页数:192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表现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竞争。一国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是引进和模仿;二是自主创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其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上处于模仿和从属地位。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技术进步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逐步积累起本国的知识存量和技术水平,并最终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技术在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提高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培育长期的国家竞争力,中国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先后经历了“以市场换技术”、“科技兴贸”和“自主创新”三个战略发展阶段。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基础,技术的引进模仿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在新的发展时期,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已经取代资本积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将技术进步的重点逐步由引进消化吸收转向模仿和创新并重,并最终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这是摆脱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培育国家长期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必然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概要
《中国自主创新的贸易效应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技术的自主创新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对中国自主创新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此,《中国自主创新的贸易效应研究》提出了一个技术创新的贸易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把自主创新的贸易效应分为贸易总量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三个方面;在分析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与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中国自主创新的贸易效应研究》分别就中国自主创新对出口贸易总量的影响、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和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实证和经验研究。 《中国自主创新的贸易效应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的自主创新从总体上讲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尚不显著。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自主创新”战略,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工业制成品乃至所有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是中国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
余道先,1967年生,湖北省保康县人,经济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经济、跨国公司。近年来,在《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研究》《财贸研究》《改革》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一项。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 自主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自主创新的概念、特征及创新自主性的测度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贸易效应:理论分析 第三节 影响自主创新的贸易效应因素第二章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第一节 自主创新与对外技术依存度 第二节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中外比较的视角 第三节 美日韩等国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第三章 自主创新的贸易总量效应分析 第一节 自主创新与国际贸易竞争力 第二节 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竞争力: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例 第三节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第四节 中国自主创新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第四章 自主创新与贸易结构变革 第一节 技术创新影响贸易结构的机制 第二节 贸易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自主创新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第五章 自主创新的贸易条件效应分析 第一节 对传统贸易条件理论的重新思考 第二节 技术创新影响贸易条件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中国自主创新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明的是,虽然从理论上我们可以对创新的自主性进行测度,正如在本书第一章第一节的分析中一样,我们可以从纯技术层面和企业、产业、区域、国家层面来测度创新的自主性,得出1.1 式和1.2 式。但实际上,有关创新的自主性很难从数据上加以衡量,本书以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来表征创新的自主性。 采用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在大量的文献研究中被广泛地采用,对此,官建成(J.C.Guan)等①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但必须说明的是,使用专利授权量作为创新能力的衡量有一些局限性。第一,一些技术创新者可能选择不为他们的研发产出登记专利申请,以避免他们的竞争者使用提出专利申请时被披露出来的信息。第二,专利授权的数量并不能反映有关技术创新的质量和创新产生的价值。作为选择,可以使用其他的度量比如说新产品销售量来说明创新产出的价值,但是使用这一度量的一个问题在于新产品官方统计存在潜在的巨大的扭曲(企业有误报新产品销售量来获得政府给予的税收补助的激励),另外,使用新产品销售量来衡量创新产出的缺点在于它没有将加工过程的创新包括在内,这些创新能够改进已有产品的生产技术,而专利授权数量包括了加工创新和产品创新两部分。因此,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采用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是一个次优的选择。 所有的解释变量均取滞后一期值的理由在于:第一,本期的消费取决于上一期的收人,用滞后一期的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的总产出来解释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变动符合消费函数理论。第二,中国国内申请授权的专利大部分为次要创新(适用新型或外观设计),而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申请授权的专利大部分为已有的成熟技术,本书相信,国内、国外的技术创新在短时间内会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变动这一假设是合理的。实际上,在既有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大多都考虑了一年的滞后期。
编辑推荐
《中国自主创新的贸易效应研究》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丁作者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丁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T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