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苏玉娟,郭智潘 著 页数:350 字数:400000
前言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作为四大发明的国度,华夏文明所创造的奇迹是炎黄子孙永远的骄傲。近代以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特别是“863”计划的实施,中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等取得了一系列先进成果。有些成果处于世界前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使中国从农业和工业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转变。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利用它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耗问题等。这促使人们去反思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伦理问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运用科技解决民生问题。21世纪初的近十年,威胁人类安全和生存的事件不断发生。从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到2004年西班牙的“3·11”事件,从2003年的“非典”到近年来频频爆发的禽流感,从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到2005年的南亚大地震,从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的甲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严重威胁。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同样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所面临的涉及民生的安全问题、健康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内容概要
民生科技研究对解决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民生问题为民生科技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民生科技应用于社会领域,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民生科技发展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传统民生科技、高技术和公共科技,体现了民生科技发展的历史性、认知性、科学性和社会性。 本书综合运用三圈理论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全面分析了民生科技的内涵与特征、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维度、认知维度、科学维度和社会维度、当代中国民生科技产业群发展现状以及中国民生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对目前我国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民生问题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一节 民生问题的内涵 第二节 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民生问题的特征 第四节 民生问题演变过程分析第二章 解决中国目前民生问题的科技需求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生问题分析 第二节 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科技需求 第三节 政治建设过程中的科技需求 第四节 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科技需求 第五节 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科技需求 第六节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科技需求第三章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维度研究 第一节 民生科技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二节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维度模型及其结构分析 第三节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维度分析的特征 第四节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维度分析的现实意义第四章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维度 第一节 不同时期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价值取向分析 第二节 不同时期民生问题分析 第三节 不同时期民生科技知识与转化系统分析第五章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认知维度 第一节 民生问题的认知水平 第二节 民生科技的认知水平 第三节 民生科技与民生问题的关联性认知水平第六章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维度 第一节 民生科技理论创新的来源 第二节 当代民生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节 当代民生科技发展的成熟水平第七章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社会维度分析 第一节 当代民生问题 第二节 思维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实践创新水平 第三节 民众基础 第四节 社会变革因素第八章 中国民生科技产业集群分析 第一节 产业集群概念的分析 第二节 中国民生科技产业集群分析第九章 当代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历史因素 第二节 认知因素 第三节 科技因素 第四节 社会因素第十章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解决历史因素的制约 第二节 解决认知因素的制约 第三节 解决科学技术因素的制约 第四节 解决社会因素的制约第十一章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分析方法的创新 第二节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是否是科技决定论 第三节 处理好有关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几个关系第十二章 案例分析:民生科技解决山西民生问题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民生问题分析 第二节 当代民生科技解决山西民生问题分析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生科技解决山西民生问题的历史分析 第四节 山西民生科技发展功能分析 第五节 民生科技解决山西民生问题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分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克劳德·申农((Claude Elwood Shannon)是美国数学家,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1948年他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1949年,他又发表了一篇《在噪声中的通信》,标志着现代信息论的诞生。申农信息论的基本内容研究信源、信宿、信道和编码。信息论自创立至今,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创新开拓、60年代的消化传播、70年代的新发展,现已形成三个不同层次的信息理论。(1)狭义信息论。主要研究消息的信息量、信道容量及消息的编码问题。(2)一般信息论。主要研究通信问题,在狭义信息论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噪声理论、信号滤波与预测,调制与信息处理问题。(3)广义信息论。除了包括狭义信息论和一般信息论之外,还包括所有与信息有关的领域,如心理学、遗传学、人工智能等。3.控制论控制论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数学家维纳1948年出版的《控制论》一书。目前,控制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它几乎与人类生活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有联系,它不仅促进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的变革,而且还成功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控制论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神经生理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数理逻辑、统计力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的结果。它经历了三个阶段:(1)经典控制论时期。20世纪40-50年代,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正常控制系统的稳定性。(2)现代控制论时期。20世纪60年代,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由自动调节到最优控制。(3)系统理论与智能控制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如何用多级递阶控制解决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控制论所研究的系统,基本要素包括施控系统和被控系统。控制系统的基本矛盾是施控系统和被控系统之间的矛盾。根据不同标准,控制系统可分为不同的控制系统。按信息的传递方式的不同,可把控制系统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组合控制系统。按学科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工程控制系统、社会控制系统、经济控制系统、生物控制系统等。
后记
长期以来,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从科技与社会的角度研究两者之间的融合问题。因为21世纪科技与社会之问的融合越来越明显,而更多的著作是研究科技史、科技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哲学,而具体研究科技与社会两者之间融合的模式相对要少些。2008年的一次会议,我首次接触到民生科技,使我隐约感觉到研究二者微观机制的时候到了。在魏屹东教授的辛勤指导下,我们俩合作的《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维度研究》一文为本书打下了理论框架。魏教授常用的广义语境方法、概念分析方法也深入地影响了我,在本书中都有体现。在此,我特别感谢魏教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这将使我终身受益。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2009年7月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进行的一次案例教学培训,使我领悟到三圈理论分析问题的直观性与便捷性,在此也表示感谢!感谢人民出版社洪琼博士对本书出版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解决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维度分析又反映出不同时代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共性问题,因此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民生科技概念的创新对于融合军用科技和民用科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目前民生科技发展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即传统民生科技、高技术和公共科技。通过对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研究,使我充分认识到科技、社会与历史多维度的关系,并促使我采用系统方法、广义语境分析方法和三圈理论、案例方法等进行分析。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苏玉娟撰写了绪论、第一、二、三、四、六、七、十一、十二章的内容,郭智渊撰写了第五、八、九、十章的内容。
编辑推荐
《民生科技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新视野》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