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侯文学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前言
侯文学继博士论文之后又完成她的第二部学术专著《汉代经学与文学》,嘱予为之序。予亦乐成其事,原因有二:一是可以先睹为快,有幸成为这部书稿的首位读者;二是可以借此机会促使自己认真思索学问如何做、论著怎样写的问题。我愿意以这种方式分享侯文学完成书稿后的喜悦,同时也愿以此相互切磋。 人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由特殊到一般,由个别到普遍。可是,许多学术论著的表述,遵循的却是相反的顺序,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推衍出具体的结论。即以汉代文学研究为例,经常见到的是这样的论证方式:由于汉代是大一统封建专制社会,因此文人缺少个性;由于汉代强调礼法,所以汉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三从四德的伦理体现。再以经学与文学的关联为例,通常遵循这样的思维逻辑:汉代经学重师法、家法,因此,汉代文学存在明显的模仿因袭倾向;汉代经学的发展经历了由繁入简的过程,与此相应,汉赋也出现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演变。类似的推演方式屡见不鲜:大的历史文化背景被看作文学现象得以生成、发展的原因,而具体文学现象的生成、演变被视为必然的产物。以上是从中学到大学课堂教师惯用的讲授方式,由此也成为许多人治学和著书立说的基本路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定式。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有许多文学现象是大的历史、文化背景无法全部涵盖的,用后者笼罩前者,往往会出现“大帽子下面开小差”的现象,二者之间出现疏离,乃至呈现背反。侯文学的这部著作采用的是另一种研究方式,即从具体案例的分析入手,通过具体事实的考辨得出相应的结论。作为此书主体的第三章、第四章,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
内容概要
汉代是经学“昌明”与“极盛”的时代,欲明汉代文学,不能回避其与汉代经学的关联。《汉代经学与文学》选择汉代经学与文学共同关注的女性、山水、虹蜺、音乐、田猎五个意象,奇正、情志两对范畴,进行具体的个案分析,透视汉代经学与文学各自的存在特质与历史文化根源。经学与汉代教育、入仕关联密切,《汉代经学与文学》对汉代作家的受教育情况、入仕途径等问题亦作出考察,从创作主体角度探讨了汉代经学与文学的关系,使结论更为明确、具体。
作者简介
侯文学,1972年生,吉林省德惠县人。200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F11月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3月出站。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十篇。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关于经学与文学若干概念的说明第一节 经学一、经与经学二、经术三、汉代经学四、本书列为考察对象的经学文献第二节 文学一、“文学”与“文章”二、“诗赋”第二章 汉代经学与文学的文化发生背景第一节 天人感应观念一、前经学时代的天人观念二、汉代的天人感应第二节 生命意识一、先秦时期生命意识的发展二、汉代的生命意识第三章 汉代经学视阈与文学空问——从意象角度考察第一节 女性一、经学视阈下的女性美二、汉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第二节 山水一、经学视阈下的山水之美二、汉代文学中的山水之美第三节 虹蜺一、经学视阈下的虹蜕二、汉代文学中的虹蚬意象第四节 音乐一、经学视阈下的音乐之美二、汉代文学中的音乐之美第五节 田猎一、经学视阈下的田猎活动二、汉代文学中的田猎活动第四章 汉代经学视阈与文学空间——从范畴角度考察第一节 尚“正”与尚“奇”一、前经学时代的“正”与“奇”二、汉代经学与“正”、“奇”三、汉代文学与“正”、“奇”第二节 “情”与“志”一、前经学时代的“情”与“志”二、经学视阈下的“情”与“志”三、汉代文学中的“情”与“志”第五章 对汉代作家的文化生态考察第一节 汉代作家所受教育情况一、汉代教育体制二、经学风气与作家志趣三、作家与黄老之学第二节 汉代作家人仕途径一、察举二、课试三、征辟四、任子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研究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以便确定不同领域的文献范围、本书在概念运用上的基本立场。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与汉代经学和文学发展均密切相关的思想文化背景的两大方面——天人感应观念与生命意识。在对两者进行探讨时,纵横兼顾,不仅在横向方面写出汉代经学与文学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氛围,而且在纵向方面揭示出影响汉代经学与文学的思想文化发展脉络。第三部分主要从女性、山水、虹蜕、音乐、田猎五个意象①人手,探讨经学与文学各自在审美取向上的侧重。选择这样的研究角度有其可行性,原因在于作为经学经典的《诗经》,其原初的存在就是文学文本,也是汉代经师创说立言的重要资源。汉代经师在学术与政治活动中,往往依经立意,以自己的伦理道德政治理念对《诗经》进行重新诠释和价值认定;亦由《诗经》的文学性决定,经师们多将此种理念与价值附系于《诗经》的意象阐释中,而同样的意象在汉代文学中又获得新的审美取向。这些共同的意象构成汉代经学与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较好切入点。第四部分从“奇”与“正”、“情”与“志”两对范畴人手,将范畴辨析与文化传统的追溯结合起来,进一步澄清汉代经学与文学的分异表现及各自的文化根源。第五部分对两汉作家的文化身位进行考察。所谓文化身位,主要包括作家所受教育情况、作家人仕途径两个方面。文化身位决定作家的兴趣与行为,但这一问题历来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故设为一章以论。 本书的研究方法并非泛泛引证论述式的宏观研究,而是侧重于微观分析。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词语、意象、范畴的细致辨析,说明汉代经学与文学在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兼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把汉代经学与文学共同涉猎的内容放到多维文化视野中加以考察,探讨双方的存在特质以及不同的历史文化根源。 最后,需要说明,本书的立场是文学的。所谓“文学的立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对于汉代文学,本书持纯文学的立场,在选择相应的汉代“文学”范畴时,采取汉人常用的“诗赋”范畴,而非一般研究者所用的“文章”、“有韵之文”。第二,本书选择文学研究所关心的事项,即意象、范畴等作为探讨的重心。第三,本书将文学创作主体——作家的社会生态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于文学无所涉猎的经学家则不在考察范围之内。
编辑推荐
《汉代经学与文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创造条件。《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