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申林 页数:85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正经历由传统农耕文明社会向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工商文明社会转型之际。这一转型是一个彻底的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各种制度到文化观念的转变。为了实现这种转型,我们曾经花费长时间做准备,包括自19世纪末以来,通过翻译介绍西方圣哲们的经典著作所做的文化精神准备。但是,在我们近30年来正式进入社会转型的轨道时,我们发现在法律政治领域这种精神文化准备远远不足。由于中国建基于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上的传统法律政治文化力量极为强大,以至现实中持有传统农耕文明法律政治文化观念的人们的行为总是与那些为促进合作、发展生产、调节交换而引进的体现着现代工商文明的法律制度相冲突。看来,我们距理想中的法治社会的实现仍然路途遥远。为解决这种冲突,顺利地实现社会转型。
内容概要
本次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政名著精要》,主要遴选西方18世纪以前最具代表性的法学、政治学著作,以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为蓝本,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塞罗的《国家篇法律篇》、《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下篇)、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上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休谟的《人性论》、汉密尔顿等的《联邦党人文集》共11部经典著作进行精要解读。旨在将西方法学、政治学经典原著通俗化又确保其符合原著的精神原意,使其简洁化却又保留其思想体系、思维逻辑的原貌,力图使有一定知识和文化的人都能读懂西方法学经典著作、把握其精神要义。该书的问世,将使法学、政治学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党政干部的西方经典著作教学有一个符合其原意、又相对通俗易读的教材。
书籍目录
前言一、柏拉图生平二、导读三、精要后记
章节摘录
1.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的关系在柏拉图看来,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互为条件。一方面,城邦正义是个人正义的前提,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普遍的个人正义才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个人正义是城邦正义的基础,若无普遍的个人正义,城邦正义就无法建立。”在这两个方面中,前者更具有根本性。柏拉图关于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的相互关系,也可适用于我们今天的个人正义与国家制度正义的关系上。首先,制度正义是个人正义的前提。个人正义需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以不断克制自身的欲望,强化自身的理性。但仅有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依赖正义的外在环境。在影响个人正义的外在诸因素中,制度又是最重要的。制度体现为一系列规则,在各种规则中,法律规则又是最重要的。它不但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义务分配,还规定了人们的基本行为方式。在一个正义的制度中,正义的法律限制着不合正义的行为,即使不正义者不愿遵守,但考虑到违反它的后果,权衡轻重,也不得不遵守之。这样,正义的制度通过压制个人不合法的欲望,为实现个人正义创造了前提。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不正义,那么不正义的行为就会受到较少的限制,人们的欲望便摆脱理性的控制放荡不羁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正义就成了泡影。个人正义是制度正义的基础。个人正义依赖于制度正义,同样,制度正义也离不开个人正义。正义的制度需要有正义的个人来建立,并需要靠正义的个人来维持。如果国家权力的掌握者不是正义的。
后记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政名著精要》丛书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学术名著为蓝本,对西方法政名著作精要性解读,致力于这些经典性著作的普及、传播。本丛书采用了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众位译者的成果,先生们的智慧成果是本书编写的基础和蓝本,在此特向各位译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感谢!本丛书的问世是致力于图书出版、文化传播工作的诸多女士和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怀着由衷的感激之情向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先生、潘少平主任、王萍女士以及诸位编辑们表达深切的谢意,由于他们惠予支持和倾心帮助,本丛书的设想才得以成真。真诚地感谢商务印书馆常绍民先生,本丛书在策划之初得到了他的大力帮助。北京传世文化发展中心李胜兵先生为本丛书的编写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意见,并为推动本丛书的出版承担风险、提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还有叶芳女士、王瑞智先生、邢亚超先生、朱轶群先生、刘玮先生等在幕后无私的奉献,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保障,在此,谨向他们表达真挚谢忱。
编辑推荐
《柏拉图与》: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前399年)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前322年)的老师。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两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理想国》虽被视为一部理想主义著作,但它却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中。《理想国》是第一部系统地论述政治哲学的著作,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部乌托邦著作。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