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正聿 页数:6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它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哲学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捂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哲学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哲学既是爱智的激情,又是“爱智之忱”的结晶。
书籍目录
导言 进入哲学思考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 二、当代哲学观概览 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哲学与常识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 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 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 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 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 第三节 哲学与科学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 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 八、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 九、反思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 一、反思的维度 二、反思的思维 三、反思的对象 四、反思的方式 五、反思的特性 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 一、反思的层次 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 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 四、前提批判的历史发展 五、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第三章 哲学的生活基础 第一节 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 第二节 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一、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二、哲学与个体的自我意识 三、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四、哲学与意义的“普照光 第三节 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 三、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第四章 哲学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在”: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 一、“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 二、本体论的三重内涵 三、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 第二节 “真”: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 一、“真”的概念解析 二、“真理”和“思想的客观性 三、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 四、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 五、真理观的哲学视野 第三节 “善”:伦理学和价值论问题 一、“善”的哲学追问 二、价值和价值论 三、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 第四节 “美”:哲学层面的美学问题 一、美与人的存在方式 二、美的存在与创造 三、美的发现与体验 四、真善美的统 第五节 “人”:关于人的哲学 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 二、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 三、人类存在的意义 四、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第五章 哲学的派别冲突 第一节 考察哲学派别斗争的方法论 一、哲学的派别冲突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二、用两个标准考察哲学理论 三、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本原”问题 二、“认识路线”问题 三、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一、“思维方式”问题……第六章 哲学的历史演讲第七章 哲学的修养与创造附录
章节摘录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追问和回答“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不仅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首要问题,而且也是决定他们的哲学能否成为一种独特的哲学理论的首要问题,并且还是决定他们的哲学具有何种程度的合理性的首要问题。因此,每个真正的哲学家,都把“哲学观”作为自己的哲学思考的首要问题,并以自己的哲学观去创建自己的哲学理论,由此便形成了哲学史上的多姿多彩的哲学理论。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哲学理论,表现和推进了人类对自身的追问,表现和推进了人类对世界的求索,表现和推进了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历史地变革了人们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从而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以追问和回答“哲学究竟是什么”为标志的“哲学观”问题,这不是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而是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决定如何理解和解释其他所有哲学问题的根本问题。或者说,人们对哲学的其他所有问题的理解与解释,都取决于对“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个哲学观问题的回答。黑格尔曾经提出,体系化的哲学理论,“作为一个体系,需要有一个原理被提出并且贯串在特殊的东西里面”,“全部被认识的东西必须作为一种统一性、作为概念的一种有机组织而出现”;他还针对人们经常发生误解的哲学的“理念”,作出这样的解释:“要这样来理解那个理念,使得多种多样的现实,能被引导到这个作为共相的理念上面,并且通过它而被规定,在这个统一性里面被认识。”①
后记
在编辑这套文集的过程中,审视自己写过的这些文字,仿佛也在重温自己逝去的生活,那种难以言表的兴奋与激动,也许是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逝去了的是无法重复的生活,存留下来的是仍然使自己激动的思想。对我自己来说,这大概就是编辑和出版这套个人文集的最大的收获。如果这些让我激动起来的思想,也能够真实地激动读者,那当然就是我的最大的欣慰,最大的幸福了。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构成特殊的生活意义。科学家为人们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家为人们激发生命的活力,政治家为人们开辟生活的方式,思想家应当为人们提供真实的思想。真诚地研究,真切地求索,真实地思想,应当是每一个以“思想”为生的“思想者”的存在方式。哲学就是思想,就是对思想的批判和反思,也就是思想的变革与创新。作为一个以“哲学”为职业的存在者,审视自己写过的这些文字,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曾经并仍在真诚地思想。这些思想能否真正地激动人心,只能说是“心向往之”了。我在自己写出的这些文字中,表达的一个最基本的想法,是把哲学理解为对思想的前提批判,也就是对规范人们的全部生活的思想的前提批判。
编辑推荐
《哲学通论》:人民·联盟文库(哲学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