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明远,顾小英 页数:300 字数:32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满江红•恭贺光亚主任八十五华诞高山仰止,心澎湃,如旗飘扬。为中华,呕心沥血,豪情万丈。高瞻远瞩有宏略,披荆斩棘开新航。终生愿,国防坚如磐,回首望。好领帅,纳言广;善战者,自担纲。“两弹”撼世界,大国形象历史功绩谁与比.才德双馨不可量。圣诞日,举世寄深情,祝安康。
内容概要
《我们的父亲朱光亚》是朱光亚的长子朱明远和朱光亚的大儿媳所写的朱光亚这位爱国科学家的故事。朱光亚把此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随着“两弹一星”的轨迹,借助这部书稿构筑的文字平台,将朱光亚其人其事,真实写出。朱光亚以思想的深邃与智慧、做事的求真与务实、胸怀的博大与仁厚、待人的真诚与坦然,去对待他的事业和善待他周围的人。他的这些品格,让人受益匪浅,也让我们铭记心间。他真诚地希望,有志有为的年轻人,能比他们这一辈做得更好,能使祖国更强盛。
作者简介
顾小英,朱光亚大儿媳。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副军职),并兼任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荣获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的“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曾多次担任文化部“文华奖”,“群星奖”,中国艺术节、全国舞蹈比赛、全国舞剧调演的全国评委。主要著作有《
书籍目录
代序 满江红·恭贺光亚主任八十五华诞一 爱国篇 1.父亲的赤子情怀 2.一封公开信的由来二 立志篇 1.童年的颠沛流离 2.苦读出真知三 报国篇 1.新中围与父亲的梦想 2.父亲的军大衣与吐烟圈 3.科学家与教书育人四 事业篇 1.梦想·理想·巨响——父亲与“两弹” (1)自力更生,为祖国铸起核盾 (2)父亲与核武器研制工作的人才储备 (3)研制“争气弹”的背景 (4)铀矿石的发现与核事业的起步 (5)慧眼伯乐识帅才 (6)塔姆院士说:“朱光亚是位有才华的科学家。” (7)“两边跑”的领导 (8)研制从缺少资料开始 (9)用“五自”方针指引理论研究 (1 (1)原子弹研制中的高屋建瓴 (11)为了核安全凝聚心血 (12)在17号工地 (13)核研制队伍的组建与管理 (14)关于原子弹试爆的“两年规划”与两个纲领性文件 (15)父亲第一次向周总理汇报工作 (16)“草原大会战” (17)千里戈壁上的考察 (18)亲拟“596”试验大纲 (19)毛泽东主席提出早试 (20)东方巨响威震寰宇 (21)如虎添翼的核武器化 (22)周总理请喝的庆功酒 (23)鲜为人知的记录 (24)犹如苍龙呼啸而过 (25)探索氢弹原理的奥秘 (26)氢弹原理试验成功 (27)周总理说:这份报告写得很好 (28)大漠上空升起一颗“人造太阳” (29)“停止核试验是一个大骗局” (30)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 (31)第二次平洞地下核试验 (32)一次惊险的核试验 (33)中国停止进行大气层核试验 (34)领导研制潜地核导弹与中子弹 (35)小型化的核武器 (36)《禁试条约》达成以后 2.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 (1)父亲的战略眼光 (2)淡泊名志与虚怀若谷 (3)出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4)父亲的中国科协岁月 (5)呼吁全社会尊重科学 (6)儒将与学者 (7)“863计划”与父亲的学术思想 (8)着眼战略性高技术 (9)重视总体概念研究 (10)不断深化发展战略研究 (11)重视国内外信息评估分析 (12)重视先期技术集成实验 (13)重视基础研究 (14)父亲对“863”计划的贡献 (15)利用核能为民造福 (16)父亲与军备控制五 生活篇 1.父亲与母亲 (1)共同的岁月 (2)简朴家风 (3)关于爱 2.患难中的师生情 3.莫逆之交的友谊 4.父亲与我们 (1)童年的记忆 (2)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3)父亲说明远是“马大哈” (4)抽烟、喝酒、少锻炼 (5)父亲辅导明远考大学 (6)像做物理实验一样做一切事情 (7)认真读使用说明书 (8)结婚礼物 (9)一份特殊的关爱 5.父亲与艺术 6.孩子眼中的严父 7.父亲的工具箱 8.父亲的拿手菜 9.父亲的自行车 10.一副旧套袖 11.孙女们眼中的好爷爷六 晚年篇 1.晚年的父亲 2.父亲的80岁感言 3.父亲退休了 4.父亲的军礼 5.对马兰永远的记忆 6.父亲和身边工作人员 7.亲切的看望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960年3月,父亲与李觉、吴际霖、郭英会形成了精干的领导班子。郭英会患病入院后,形成了号称“三驾马车”的李、吴、朱领导核心。李觉抓总体大事,常常往返于部办公大楼、研究所和西北基地之间。吴际霖、父亲抓科研和生产,父亲重点抓核物理方面的工作。1962年年底起,由于处在技术决策的岗位,父亲开始发挥他的特殊作用。李觉回忆说:“每次向中央专委、向(周)总理汇报工作,光亚几乎都参加。在技术上他能给总理讲清楚。汇报之前,他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20世纪)60年代重大的、向中央报告的文稿,研制规划、计划都出自光亚之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为了抓紧工作进程,父亲住进了研究所的单身宿舍。不大的宿舍里,放了一个单人床、一张三屉桌、两把椅子、一个衣架、一个盆架、两个热水瓶,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放置得井井有条。父亲协助李觉和钱三强筹划从全国选调技术人员。1960年、1961年,中央先后批准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陈能宽、龙文光、疏松桂、宋光洲、俞大光等高中级科技骨干调来,后来又陆续调来了周光召、黄祖洽、张兴铃、方正知、黄国光等126名科学家与高中级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与先期到达的朱光亚、邓稼先等人一起构成了原子弹研制工作的骨干队伍。这些技术人员的工作均由吴际霖和父亲负责安排。对于从国外留学或工作回来的青年人,诸如胡仁宇、唐孝威、华欣生等人,均由父亲查阅过档案后,进行个别谈话。当时在核武器研究所成立了两个大组,分别由胡仁宇、赖祖武任组长。他们的工作由父亲亲自抓。核武器研究所仍然按苏联专家的意见,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4个部,13个研究室,分别由邓稼先、陈能宽、龙文光和宋光洲任部主任。从1960年起,2000余名转业军人、7000多名民工、2000多名建筑工人,来到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大草原,开始建设中国核武器研制基地。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随即撤回在华全部专家,带走重要资料,停止提供设备、关键部件和重要物资。外国人对这场变故评论道,中国受到“毁灭性打击”,“你们进入了技术的真空,过不了两年,这些设备就会变成废铜烂铁。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有人还讥讽说:“就守着这些废铜烂铁吧!”然而,有的苏联专家对中国很友好。
后记
这本书是写我们的父亲,一位爱国科学家的故事。他把此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随着“两弹一星”的轨迹,借助这部书稿构筑的文字平台,将我们的父亲朱光亚其人其事,真实写出,那主要是源自许多年以来,父亲以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缄口不谈他所从事的工作,加之他本人的低调与不事张扬,以及沉默寡言的个性,使人们对他知之甚少。其实,父亲把写他也好、宣传他的精神也好,都看得很淡,他甚至不愿意让人去写他、宣传他。也许他深信“是非功过,历史自有评说”的唯物史观,所以他才活得平实。宁静而致远,这就是父亲这位“两弹元勋”的人生境界,他正是以这样的淡泊名利和无私奉献成就了科技强国的伟业。他与老一代科学家们,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研制出的“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的民族树立了丰碑,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挺直了脊梁,也奠定了我国作为大国的国际地位。对于这些,在父亲那里,仍然是以一颗平常心处之。这就是父亲,多年来,一直是习惯于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思考,默默地奉献,默默地以行动来影响与感召他周围的人。他以思想的深邃与智慧、做事的求真与务实、胸怀的博大与仁厚、待人的真诚与坦然,去对待他的事业和善待他周围的人。他的这些品格,让人受益匪浅,也让我们铭记心间。随着父亲年事愈高,他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他很少谈自己的功劳,而总是赞赏、表扬别人的成就,特别是年轻人的成绩与才干,而且寄厚望于年轻一代,因为他真诚地希望,有志有为的年轻人,能比他们这一辈做得更好,能使祖国更强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