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唐颖侠 页数:3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缺乏强制执行力的国际气候变化条约为什么能够得到国家的遵守,哪些因素促使国家遵守国际气候变化条约,这些因素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并围绕着国家遵守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因果机制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本书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家遵守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因果机制进行解释性研究,并采用实证科学的基本方法,通过欧盟、美国和中国三个关键案例进行实证检验。
作者简介
唐颖侠,女,辽宁丹东人,l976年8月出生,2002年获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国际法专业),2008年获南开大学法学博士(国际关系理论方向)。现为南开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理论、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等。曾在《外交评论》、《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天津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等项目,并获2009年南开大学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形成与演进 第一节 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缔结过程 第二节 国际气候变化条约体系 第三节 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可持续的发展第二章 争论中的国际条约遵守理论 第一节 关于遵约的国际法理论 第二节 关于遵约的国际关系理论 第三节 国际气候变化条约遵守机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 影响国家遵守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选择 第二节 国家实力 第三节 国家利益 第四节 观念 第五节 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国家遵守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因果机制 第一节 变量与假设 第二节 遵约的界定 第三节 案例的选择第五章 国际气候变化条约遵守机制的检验 第一节 各国(国家集团)总体遵约情况 第二节 欧盟对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双层遵守趋势 第三节 美国由单层向双层遵约的过渡趋势 第四节 中国对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遵守 第五节 检验结论结论与启示主要参考文献后 记附 录附录一 国际环境条约概览附录二 国际气候变化条约演进历程附录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录四 《京都议定书》
章节摘录
三、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1.国内学者的研究 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跨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政治、经济、环境、科技、法律等各种不同的学科基于本学科的研究方法都对它有涉及。在国际政治领域,对于国际气候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气候条约的谈判和国际气候合作模式的探讨,主要表现为: 第一,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概况的宏观研究。庄贵阳、陈迎的专著《国际气候制度与中国》对国际气候制度从形成到发展的全过程作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同时也对国际气候制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比较深人的分析,这本书为我们研究国际气候制度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识。①在论文方面,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结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如杜志华、杜群的《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发展——从温室效应理论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文就详细介绍了从1853年布鲁塞尔国际气象大会到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缔结之间一个半世纪的国际气候合作历程,并对公约的基本法律原则及其对国际环境立法的贡献进行了评述。②韩昭庆的《(京都议定书)的背景及其相关问题分析》一文从《京都议定书》产生的背景人手,阐述了全球变暖的科学事实和对付全球变暖的紧迫性,指出《京都议定书》要生效还需解决履行承诺、灵活机制、碳沉降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政治、经济原因。① 第二,国际气候谈判的博弈分析。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崔大鹏博士在《国际气候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运用博弈论分析的基本思路研究了国际气候合作的理论框架,揭示了国际气候合作之所以艰难曲折的博弈机理,分析了影响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的主要因素,同时借助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分析讨论有关《京都议定书》的框架设计难题,并试图通过模型计算来分析确定经济排放权交易市场配置大气容量资源的公平问题,从而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国际气候谈判成功的方案设想和假说,同时分析了美国为什么要退出《京都议定书》,并对如何解决国际气候合作的博弈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