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人民  作者:冯小禄  页数:310  

内容概要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即以文本细读、计量统计为基础,对各体类汉赋的句式(散体赋计整句)、人名(《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称为人象)、物名(《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称为物象,含地名,在骚体赋中可称为意象)和“情节”进行分类和总结,为书写策略、文本规范的认识归纳提供依据,而将汉赋的体类流变与汉代士人人格心态的建构、迁流综合并论,并注意揭示它们凝定与变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

  冯小禄,2001年文学硕士,师从四川师范大学万光治先生;2004年文学博士,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先生。目前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全国辞赋学会、明代文学研究学会、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辞赋和明清文学文献。曾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杨慎与云南作家的交互影响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诗文流派论争研究”。参编《楚辞学文库·楚辞评论集览》1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出版学术专著《明代诗文论争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书籍目录

序绪论一 汉赋研究现状二 立论依据和研究思路三 关于“人格”和“士人心态”术语在本书中的运用第一章 汉赋书写与心态观第一节 汉赋赋性说一 铺陈的使用二 类、象的使用第二节 汉赋书写论一 从作者的书写动因看二 从书写过程也即赋文本的表现看三 从书写效果在读者的接受层面看第三节 汉赋心态观一 与政治道德生活有关的心态二 与社会世俗生活有关的心态三 与精神生活有关的心态第二章 流变中的汉赋体类意识第一节 “以类相从”:以《汉书·艺文志》为中心的赋类划分一 赋为文学主流二 多重标准下的赋类区划意识第二节 “因文立体”:汉人的文学模拟意识一 由模拟而形成类型二 由模拟而形成规范第三节 “缘事而发”:汉人的文学创作意识一 汉人的抒情而作传统二 缘事而发的多样创作实践第四节 汉赋体类划分第三章 影写:拟骚体中的汉人焦虑第一节 “九”体非袭《九辩》辨第二节 影写策略一 人象类别及安排模式二 物象类别及表达模式三 “情节”复现第三节 “龙蛇”哲学一 失志不遇二 “龙蛇”哲学第四节 焦虑心态一 现实倒置感二 年岁飘忽感三 命运限定感四 孤独感第四章 变创:其他骚体赋中的汉人自慰第一节 不遇言志类:从怨世向安顿一 不遇类二 言志类第二节 性命玄思类:由焦躁至平宁一 句式和结构二 人格和心态第三节 宫怨悼亡类:由哀伤到相思一 《长门赋》二 《自悼赋》三 《悼李夫人赋》第四节 北方述行:由向心洎离心一 “地一人一史一景”结构二 文学贡献三 远离与归返的心态第五章 苞括:大赋中的帝国想象第一节 苞括模式一 句式运用二 人象设置三 物象安排四 “情节”表现第二节 讽谏人格一 作为政治批评艺术的讽谏二 讽谏人格及“隆推”法第三节 帝国想象一 前所未有的文学塑造任务二 帝国文学形象的恢弘建构三 宏阔的文化书写精神第六章 屏展:七体中的欲望世界第一节 屏展策略一 主客设置二 整句使用三 人象分类四 物象安排第二节 向俗人格一 关食描绘二 宫室描绘三 女色诱惑四 向俗人格第三节 游戏心态一 七事的随意安排与增减二 关于被劝者的安排三 流动的汉人心态第七章 托古:客难体中的汉人发愤第一节 ,赋性与典范一 散体特征二 赋性表现三 典范与一般第二节 托古自释一 制赋策略二 文本特征第三节 发愤心态一 “三我”表现二 发愤心态第八章 赋家书写与心态迁流第一节 赋家为郎一 东西汉赋家为郎之史实二 东西汉赋风之流变第二节 赋兼才学一 赋兼才学的认识与评论二 赋之需学的体现第三节 赋向雅俗一 风俗、民俗之俗二 游戏、滑稽之俗三 声色欲望之俗第四节 审美心态一 汉赋的审美心态和审美人格二 汉人审美心态的集成与创发三 汉人审美心态之迁流结语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从模拟论扬雄《反骚》的范式意义《离骚》主题探原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