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三卷)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人民  作者:卿希泰 编  页数:5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任何一种思想主张的形成和发展都与时代的政治背景、历史文化环境密切相关,道教思想也是如此。故而,只要我们回归历史,那就会发现,从南宋到明代初中叶,道教思想具有了许多新的特色。首先,道教经典的造作、诠释与宋明理学相互交错;其次,伦理道德涵养成为道教内丹心性学的重要内容;再次,道教派别在思想上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趋势更加明朗化。     本书为《中国道教思想史(第3卷)》,包括第四编南宋金元至明中叶的道教思想。

作者简介

  卿希泰,男,1928年生,四川省三台县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本科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曾任四川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科规划评审组副组长、首届全国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宗教学研究》、《儒道释博士论丛》和《宗教与社会丛书》主编。先后编著出版《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宗教概论》、《道教文化新探》、《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各类学术著作700余万字,并荣获国家级和部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3次,其中一等奖6次、二等奖5次。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第四编  南宋金元至明中叶的道教思想  引言  第二十一章  南宋元代神霄、太一等道派的思想    第一节  神霄派的宇宙观与保神养心的内丹思想    第二节  清微派心性说与丹功法术相结合的内炼思想    第三节  东华派的心性学与科仪法篆修行思想    第四节  天心派的心性学及其修炼、救度思想  第二十二章  南宋元代金丹派南宗的思想    第一节  石泰、薛道光、陈楠的炼命修性说    第二节  白玉蟾对金丹派南宗的思想总结和发展    第三节  翁葆光的“男女双修”与“三乘秘要”说    第四节  龙眉子、李简易对金丹派南宗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第二十三章  南宋元代净明道的思想    第一节  “净明”概念的由来及其意蕴    第二节  净明道的救世度人思想与儒道融通的伦理观    第三节  净明道以忠孝为旨要的身心健康思想    第四节  净明道的修炼理论与符篆法术思想  第二十四章  金元太一道与真大道的思想    第一节  太一道的产生及其符法济世思想和平民品格    第二节  大道教的兴起及其思想特点  第二十五章  金元时代全真道的产生及其思想    第一节  王重阳创教与全真理论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丘处机对全真道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尹志平与全真道的思想完善  第二十六章  南北宗合流下的“参同学”与修道理论    第一节  陈显微的仙圣观与修炼方法论    第二节  陈显微与俞琰对“参同学”的发展    第三节  李道纯的三教统合论与内丹心性学    第四节  陈致虚的丹道思想及其在南北宗合流中的作用  第二十七章  南宋至明中叶的道教科技思想    第一节  曾慥对道教养生思想的总结与阐扬    第二节  李鹏飞的“三元延寿”医学养生理论    第三节  陈薯《农书》中的农学思想    第四节  赵友钦《革象新书》中的天文物理思想  第二十八章  南宋至明代中叶的斋醮科仪及其济度思想    第一节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的济度思想    第二节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祈禳、济度思想    第三节  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的思想  第二十九章  元末至明中叶道派的思想交错    第一节  赵宜真《原阳子法语》的“自性法身”说    第二节  张宇初对道教义理的解说、整合与管理问题的新思考    第三节  王道渊以“混然”为理路的道教思想  第三十章  元末至明中叶内丹心性理论的整合变通    第一节  张三丰及其“经天纬地”的修道思想    第二节  何道全“随机应化”的道学思想    第三节  阳道生的“真诠”思想  第三十一章  南宋至明中叶道教与儒、释的思想关系    第一节  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理学家对道教的态度及思想汲取    第三节  佛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发展  第三十二章  南宋至明中叶的劝善书与文学中的道教思想    第一节  道教劝善书的流行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节  道教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章节摘录

  白玉蟾有关修性的种种说法中,明显地带有较浓厚的佛教禅法色彩。如他曾说:“有一修行法,不用问师傅。教君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何必移精运气,也莫行功打坐,但去净心田,终日无思虑,便是活神仙。”②又说只要能心静,人世如隐山,若是心不静,隐山同人世,如说:“法法虚融,心心虚寂,何城市之可喧?何山泽之可静?山静而心常喧者,莫市之若也;市喧而心常静者,莫山之若也”;“吾心无所守,则必徇乎事之所夺,任乎物之所营。然则山野之间,亦如市廛,何也?闲花野草可以眩人目,幽禽丽雀可以聩人耳”③。这些说法,与佛教禅宗“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④的思想很近似。  总之,白玉蟾认为无论是修“性”或是修“命”,都是追求返回先天之“道”的一种修炼,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来进行,所谓“会得先天本自然,便是性命真根蒂”⑤。在“性”或“神”与“命”或“气”两者中,白玉蟾主张“性”或“神”是生命之根主要的方面,如说“神是主,精气是客”⑥,但在处理修“性”与修“命”的关系时,白玉蟾则主张先修“命”,以修“命”为人手工夫。其观点虽与张伯端等南宗诸祖一致,但其论述却要比前人丰富和深刻得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三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中国道教思想史》,卿希泰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四卷,236万字。该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重大项目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文库”。   《中国道教思想史》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道教思想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该书的最大创新是开拓了道教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深入追溯道教的思想渊源,梳理了道教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阐明了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并从当代社会的视角审视道教思想内涵和价值。   《中国道教思想史》主编卿希泰是我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先后编撰《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宗教概论》以及《道教文化新探》、《刍荛集》、《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著作10多种;副主编詹石窗系我国著名中年道教研究专家,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先后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等十多个课题。   《中国道教思想史》的写作汇聚了全国一批道教研究专家,其中既有年过80的老学者,也有30多岁至50余岁的中青年学者。
  •   中国道教思想的书这是最好的
  •   期待很久了,我之前只买到第四卷,现在优惠买下一二三卷,很开心。你知道的,向我们这些穷书生,一套要三百多,真的是买不起的,我高三时候买到第四卷,到现在两年才补齐,呵呵。我是个九零年出生的人,九零后很少人关注的了,我在学校时,老师说我是搞迷信,学生叫我是***,呵呵,儒释道医传统文化堪忧啊
  •   中国的宗教与西方不同,虽然都有神的出现,但中国的宗教更看重人,人的生命如何延长,人的生命如何健康,人的道德如何修行,人的个性如何张扬。
  •   重玄学部分是我喜欢的道教内容。愿从中有所提高。
  •   很好,不错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