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威威  页数:295  
Tag标签:无  

前言

  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自其产生起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园地和思想王国中,一直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思想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样态和心灵世界。其立言卓迈,度越百家,有似渊雷夜光,振聋而发聩;其行文沆漭,超拔诸子,有如江涛海浪,涤污而荡浊;其体道游心,神行万物,有如清风朗月,决瘫而觉梦。故陈同甫言之日:“天下不可以无此人,亦不可以无此书。”此言盖有朱子“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之慨也。  林希逸在其《庄子口义发题》中尝言,若《庄子》者,其书虽不经,实天下不可无者也。然此书不可不读,亦最难读:“此书所言仁义性命之类,字义皆与吾书不同,一难也;其意欲与吾夫子争衡,故其言多过当,二难也;鄙略中下之人,如佛书所谓为最上乘者说,故其言每每过高,三难也;又其笔端鼓舞变化,皆不可以寻常文字蹊径求之,四难也;况语脉机锋,多如禅家顿宗所谓剑刃上事,吾儒书中未尝有此,五难也。”林经德《庄子口义后序》亦云:“其于此书也,愈读愈好而愈疑之。盖此书之所以难通者,字义多异于吾书,言论或违于先圣,旨趣之不可诘,如凭虚捕象罔,而赤手搏蛟螭;会归之不可定,如穷三江而昧支流,溯九河而迷故道。每一开卷,未尝不跃然以喜,亦未尝不惕然以惑。”

内容概要

今本《庄子》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为晋代郭象删减而成。多数学者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著。内篇与外杂篇的不同体现出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本书以论题为主线,在展现庄子到庄子后学思想演变脉络的同时,从思想的逻辑发展和思想形成所依赖的思想背景(百家争鸣)两个方面挖掘思想演变的深层原因。通过对庄子与庄子后学思想的具体分析,本书认为,依照不同的思想倾向将庄子后学(即外杂篇)分为不同派别的研究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外杂篇的分篇并非以思想倾向为依据,而是以中心论题为依据。因此,本书根据中心论题的不同,对外杂篇作出了新的分类。

作者简介

王威威,1977年1月生,黑龙江省巴彦县人。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尤其偏重于先秦哲学、易学哲学等领域,至今已在《周易研究》、《中国宗教》、《管子学刊》、《新哲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合作出版译著《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书籍目录

序导言  一、与《庄子》一书相关的考证问题    (一)内篇与外杂篇的作者及年代    (二)内篇与外杂篇的思想关系    (三)《说剑》及《庄子》佚文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内在理路”与“外缘影响”——“内”与“外”的相对性    (二)思想背景与知识背景    (三)论题与共识    三、《庄子》思想背景概要第一章 道论  第一节 道物关系    一、庄子的道物界限与老子道论的困境    二、庄子后学与老、庄道论  第二节 宇宙生成问题    一、“宇宙”概念    二、庄子后学宇宙生成论的分流    三、道与气、一、精  第三节 宇宙动因问题    一、万物自然与“道”    二、道的规律义与理    三、宇宙动因与生成问题的关系及其背景第二章 天论  第一节 天与道的地位之争    一、问题的来源    二、庄子的“天”与“道”    三、后学的兼道之天  第二节 天人关系    一、从“天人之分”到“人与天一”    二、后学的“人与天一”    三、天与真、性第三章 认识与语言  第一节 认识的相对性    一、认识能力的局限    二、是非不定的论证    三、两种齐物论  第二节 后学认识论的拓展    一、认识的分类    二、参验思想      三、不知与真知  第三节 道与言  ……第四章 修养论第五章 命、时与处世第六章 无为政治的阐释第七章 从《庄子》佚文看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结语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内篇与外杂篇的思想关系  既然内篇与外杂篇非出于一人之手,也不是形成于同一年代,研究二者的思想关系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学界也存在多种观点。部分学者注重内篇与外杂篇思想之间的连续性,认为《庄子》的主要思想尽在内篇,而外杂篇是对内篇的注解。于是,他们将外杂篇作为内篇的解说分别加以对照,但对照的结果却各不相同。①不同的学者从共同的思路和方法出发,却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这足以引起我们对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质疑。此研究思路首先失在对外杂篇的篇章形式没有清醒的认识。外杂篇的大部分由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的片段组成,因此,以篇为单位与内篇相对照不能避免以偏概全。而且,由于不同学者以篇中不同片断的思想代表一篇的中心思想而无法达成共识。第二个失误在于没有注意到外杂篇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强调其与内篇思想的连续而未着力于其思想发展的新方向、新内容,从而造成思想解释的片面而又不时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之中。前辈学者应用此种研究方法多是受到传统解经方法的影响,但我们可以参考现代解释学的理论吸收前辈的研究成果,重视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解释及其解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编辑推荐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庄子》为中国文化之瑰宝,从吉至今.无教学者赞叹其思想之奇伟,亦有无教学者感叹《庄子》书之难读。《庄子》内篇与外杂篇以及外杂篇之间的思想差异更增加了《庄子》解读的难度。《庄子》为庄子学派的作品集,内篇代表了庄子本人的思想,外杂篇以及佚文代表了庄子后学的思想,随着时间的迁移,论题的差异,思想背景的变化,庄子后学思想以庄子思想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发散开去,呈现出与先秦各家思想或近或远的联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拿到手中,散发着一股说不出的臭味。而且封面和第一页上面都脏的不得了。好大一个脏手印。根本不像一本新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