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松辉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前言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在这个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国家“985工程”开始启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所名校率先获得国家较大力度的支持;紧接着,教育部又与有关部委、省市签订协议,对部分基础好、水平高的高等学校进行共建,予以重点支持。这个“工程”的实施,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而采取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大举措。经过几年的建设,“985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但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大大提高了社会服务工作水平,而且缩小了我国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当然,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它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且,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不仅需要有长期形成的优良学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需要有强大的经费投入作为支持。有鉴于此,国家于2004年6月又开始启动了“985工程”二期的建设工作。“985工程”二期的建设,是国家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运用创新思路而寻求高校持续性、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其基本思路是: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促进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使之成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带动相应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基地,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同时,造就和引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一支具有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老子身世考;第二章:老子思想考;第三章:老子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老子》注释新考。 儒道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而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但由于有关老子生平资料留下很少以及《老子》一书过于简略,老子的生平及思想成为数千年来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本书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参见“导读”),有些观点,如“道不能直接生出万物”、“先秦道家属中原文化”、“老子的循环论是正确理论”、“老子是第一位主张性善论的人”、“以老子为首的道家社会发展观是:人类的知识和道德呈正负发展”、“老子的‘小国寡民’主张应该基本肯定”、“老子堪称礼学大师”、“老子是首创私学的人”等等,可以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甚至可以说,在许多有关老子思想的重大问题上,本书都提出了全新的看法。
作者简介
张松辉,男,1953年3月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985工程·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访问客座教授,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客座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教学科研工作。
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 《庄子考辨》、《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元明清道教与文学》、《儒释道与文人》、《十世纪前的湖南宗教》。已出版的译著有:《老子译注》、《新译冲虚至德真经》、《新译庄子》、《新译无能子》、《新译坐忘论》、《新译妙法莲华经》、《新译杜牧诗文集》。发表《重评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谈道家对先秦楚辞的影响》、《老子的循环论是正确理论》等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多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文摘》、《文摘报》、《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摘登或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丛书总序导读上编 老子身世及《老子》版本 第一章 有关老子身世的各种传说 第二章 老子的出身及师承 第三章 老子是陈人及其与陈文化关系考 第四章 老子归隐故乡考 第五章 流行本《老子》与竹简《老子》、帛书《老子》的关系中编 老子思想研究 第六章 先秦道家属中原文化的产物 第七章 老子是道、物(气)二元论著 第八章 老子的“无”不是道 第九章 老子的循环论是正确理论 第十章 老子是第一位主张性善论的人 第十一章 老子的社会发展观 第十二章 重评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第十三章 老庄的仁义观 第十四章 道家万物平等观与儒家人类中心观 第十五章 老子的礼学思想 第十六章 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解释 第十七章 道与言的关系 第十八章 老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第十九章 老子的处世思想 第二十章 老子学派的传承 附录:《老子》注释新考下编 老子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梁启超先生在《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认为老子是战国末期的人,并提出了六条理由,我们结合前人的观点,对这六条理由一一予以评析。① 1.孔墨、孟都没有提到老子。——评:说孔子没有提到老子是不准确的,只能说《论语》中没有提到老子,而其它先秦典籍,如《礼记》、《史记》等,多次记载孔子对老子的评价。退一步说,即便是这些人没有提到老子,也不能证明老子不是他们之前的人,如孟、庄基本是同时人,可谁也没有提到谁,这并不能证明彼此都不存在。 2.《礼记·曾子问》所记载的老子谈礼,与《老子》书中反对礼的思想相背。——评:反对某种事物,必须对这种事物有深人的了解。老子之所以反对礼,是因为他太了解礼的实质。讲的更明白一些,老子是先学礼,后反对礼。另外老子一方面反对礼,一方面又讲礼制,这种矛盾的行为也很好理解。因为老子生活于“失仁而后礼”的时代,全社会都在讲究礼节,一贯主张和光同尘的老子也就不得已而为之,更何况他任职时的责任之一就是掌礼。庄子也反对礼,但《庄子·人间世》还是主张“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②。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在今天也不鲜见。 3.《史记》中有关老子的传记本于《庄子》,而《庄子》属于寓言,不能看做历史。——评:说《史记》是本于《庄子》,根据不足,如《庄子》记载了老子的去世情况,而《史记》却说老子不知所终。可见《史记》的记载是另有所据。 4.《老子》中有许多太激烈、太自由的话,不像春秋时代人的话。——评:这条理由,更是臆测。为什么春秋人就不能讲出激烈、自由的话?看看商武乙的射天神、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周内史叔兴和郑子产的否定天命等等,这些行为和言论,在后人的眼中,都是相当激烈的。
编辑推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