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玉长  页数:298  

内容概要

《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研究》是作者主持承担的教育部200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是在作者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本课试图为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解释和实践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节约型社会的相关理论  1.1  节约型社会的相关概念    1.1.1  节约型社会    1.1.2 资源节约    1.1.3 循环经济  1.2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1.2.1 环境与环境保护    1.2.2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3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3.1  绿色经济    1.3.2 经济可持续发展  1.4  劳动时间节约    1.4.1  劳动时间节约理论    1.4.2  劳动时间节约的意义和作用  1.5  交易成本节约  1.6 节约富国论    1.6.1  节约富国的依据    1.6.2  节约等同于积累    1.6.3  节约富国,浪费败国第2章 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假设  2.1  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假设    2.1.1 假设之一:资源的稀缺性    2.1.2 假设之二:资源禀赋不均    2.1.3 假设之三:经济外部性    2.1.4 假设之四:交易成本为正  2.2 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第3章 节约型社会的资源配置与生产  3.1  经济外部性与社会成本问题    3.1.1  生产领域的经济外部性    3.1.2 经济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3.1.3  外部性内在化:节约型社会对外部性的解决    3.1.4  外部性理论对节约型生产模式的意义  3.2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及其均衡条件    3.2.1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3.2.2 外部不经济时的市场均衡    3.2.3 庇古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均衡条件    3.2.4 环境税制及其对生产节约的应用  3.3  产权界定:解决外部性的另一思路    3.3.1  科斯定理    3.3.2 节约型社会的产权制度  3.4 节约型社会的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   3.4.1  节约型经济的本质是生产节约    3.4.2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的问题    3.4.3 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第4章 节约型社会的交易成本与流通第5章 节约型社会的资源分享与消费第6章 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第7章 节约型社会的治理机制专题报告 上海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思考参考文献附录1 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用方案和办法的通知附录2 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附录3 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附录4 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附录5 主要污染总量减排统计办法附录6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附录7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附录8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附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节约型社会的相关理论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节约型经济发展战略,有其客观依据和科学理论指导。节约型社会要建立在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当前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必然涉及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其理论基础在于劳动时间节约、交易成本节约以及节约富国思想等。  1.1 节约型社会的相关概念  1.1.1 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显然,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这里的节约不只是省吃俭用,不只是个人生活的节俭,而是站在社会的宏观角度,节约不仅仅是消费领域的节俭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节省或限制使用,而且还包含如何使用资源才符合合理、恰当和高效的要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