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海德格尔 页数:156 译者:何卫平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末,随着海德格尔早期著作的陆续编辑出版,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继发表出来,推动了国际海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尔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属于其弗莱堡早期的思想,后收人作者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第63卷,1988年出版①,1999年出了英文单行本。海德格尔讲授这门课时,时年34岁。一我们知道,海德格尔的学术生涯可以自然分为三个时期:弗莱堡早期(1915-1923年),马堡时期(1923-1928年)和弗莱堡晚期(1928-1976年)。弗莱堡早期是海德格尔思想的开端,尤其最后几年已走向成熟。现代新解释学应当以海德格尔1919-1923年的系列讲座(Vorlesungen)和研讨班(Seminare)为起点,因为海德格尔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就是“实际性的解释学”①,而1923年夏季学期的讲座《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是这一阶段带有总结性的文献,它第一次提出了理解由认识论向本体论转变的问题②。可以说,利科所谓的解释学的“第二次哥白尼革命”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不是从马堡时期的《存在与时间》才开始。海德格尔的“实际性的解释学”(Herreerneutikder Faktiztat)的提出当属西方解释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开辟了现象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且也开辟了解释学研究的新方向。海德格尔弗莱堡早期的解释学思想主要和集中体现在这个讲座中,它在思想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性质和意义。我们一方面可将其视为弗莱堡早期主要哲学思想的总结,另一方面可将其看做是从弗莱堡早期思想到马堡思想的过渡。三年后(即马堡时期)的《存在与时间》充分吸取了前一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包括这个讲座。其实,海德格尔前期的此在与存在的关系,从根本上就体现为现象学的解释学,这充分表现在他的这样一句话上:此在是存在意义显现的场所。当海德格尔谈到此在这个特殊的在者不同于其他在者时,指出它要追问存在的意义,这个对意义的追问本身就是解释学的本源。
内容概要
20世纪末,随着海德格尔早期著作的陆续编辑出版,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继发表出来,推动了国际海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尔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属于其弗莱堡早期的思想,后收入作者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第63卷,1988年出版,1999年出了英文单行本。海德格尔讲授这门课时,时年34岁。 本讲座有两个突出的现象学的解构的例子:一个是从一开始,海德格尔就对“本体论”(存在论)这个概念做了某种“拆解”的工作:既没有完全抛弃它,又通过回到存在的源始经验将它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区分开来了,这里面包括对存在本身意义的恢复,尽管这个阶段是以作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义为中心。另一个是在讲实际性的“此在”这个概念时,海德格尔用了两节(第4节和第5节)对在西方古希腊和基督教传统观念融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有关人的“僵硬”观念进行了解构,因为不拆解这种观念,我们便无法真正“看”到“此在”本身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海德格尔 译者:何卫平
书籍目录
译者序导言第一节标题“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序言第一部分 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解释道路 第一章 解释学 第二节 传统的解释学概念 第三节 作为实际性的自身解释的解释学 第二章 实际性的观念和“人”的概念 第四节 《圣经》传统中的“人”的概念 第五节 人的神学的概念和“理性动物”的概念 第六节 作为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今日” 第三章 今日之今日的被解释状态 第七节 历史意识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 第八节 今日哲学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 第九节 增补:“辩证法”与现象学 第十节 解释过程的概观 第四章 有关其对象存在的一种解释性的分析 第十一节 历史意识中此在的解释 第十二节 哲学中此在的解释 第十三节 解释学进一步的任务第二部分 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 第一章 先行考察:现象与现象学 第十四节 关于“现象学”的历史 第十五节 根据其可能性而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现象学 第二章 “此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 第十六节 一种先有的形式显示 第十七节 误解 第三章 先有的形成 第十八节 对日常状态的考察 第十九节 对日常世界的一种错误描述 第二十节 根据逗留的与世打交道来描述日常世界 第四章 作为世界的相遇特征的意蕴 ……附录:插入和增补(所有这些插入页的标题都是海德格尔给予的)德文版编者的后记英文版译者后记德—汉术语对照表汉—德术语对照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解释道路第一章 解释学第三节 作为实际性的自身解释的解释学在下面将要讨论的内容的标题中,我们并不在现代的意义上来使用“解释学”(Hermeneutik)这个词,而且它也绝不是迄今为止一般所使用的解释学说的含义。在其本源的意义上,毋宁说这个术语指这样一个规定的统一体:实际性的解释(Auslegens der’Faktizitat)之“传达的”实现,即:遭遇(Begegenung)、观看(Sicht)、把握(Griff)和概念(Begriff)表达的实现。我们之所以在其本源的意义上选用这个词是因为它——虽然原则上讲并不充分——明显地突出了几个因素,这些因素在研究实际性(Faktizitat)中发挥作用。考虑到其“对象”(Gegenstand),解释学作为这个对象要求的通达方式清楚地表明,作为能够解释和需要解释的东西,这个对象有其自己的存在,而且是以某种被解释状态(Ausgelegtheit)属于它自己的存在。解释学具有这样的任务:使每个本己的此在就其存在特征来理解这个此在本身,在这个方面将此在传达给自身,此在消除自身的陌生化。在解释学中,对于此在来说所形成的是一种以它自己的理解方式自为地生成(zu werden)和存在(zu sein)的可能性。
后记
2001年,我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UIUC)做访问学者期间就接触到了海德格尔的这本书并萌生了翻译它的念头,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基于一种专业的考虑:这个讲座在西方解释学史的转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开端、源流、伽达默尔同海德格尔之间的关系以及伽达默尔本人的思想(解释学、实践哲学)都极有帮助。受张志扬教授的影响,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我就开始接触到西方解释学,并逐步为它本身的哲学深刻的意义和广泛的适应性所吸引,但真正从事这个方面的专业研究则是在1993年师从杨祖陶先生做博士论文的时候。15年来,随着对解释学探讨的不断加深,我越来越感到,研究海德格尔不研究伽达默尔相对可以,研究伽达默尔不研究海德格尔绝对不行!伽达默尔的许多思想都直接来自于他的老师,这个“源”和“流”的关系搞不清楚,势必会影响对解释学本身的理解和领会的深入。
编辑推荐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夏季学期讲座)》包括了“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解释道路”和“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两个部分的内容。这个讲座在西方解释学史的转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开端、源流、伽达默尔同海德格尔之间的关系以及伽达默尔本人的思想(解释学、实践哲学)都极有帮助。为此,编者编译出版了《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夏季学期讲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