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历史观念研究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人民  作者:李晓明  页数:375  

前言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是文化昌明的时代,也是诗的时代。唐诗作为文献资料的渊薮,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古今学者们为之研究、撰作的论著至为繁多,使人们对唐诗的解读和领会日益深刻,这确实是学术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从唐诗研究的总体趋势而言,多年来大多是从文学角度去论析唐诗、认识唐诗,而今人们在汲取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推拓研究的视野,提出新的命题进行研究,以使人们能更全面认识唐诗这座文化宝藏的价值。李晓明同志以唐诗为对象研究唐代的历史观念,应该说是一种尝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不仅挖掘了唐诗中那部分没有太受到重视的宝藏,也填补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空白,进而扩展了中国思想史的研究领域。本书是在作者以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体现了作者多年的知识积淀和研究心得。李晓明同志多年前随我攻读博士学位之时,就对这个课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深知,从唐诗中去研究唐代历史观念这样的课题,是涉及到文、史、哲多学科的选题,对研究者的要求很高,研究它就是一个挑战。但同时我也知道李晓明同志兴趣广泛,多年来游走于文、史之间,涉猎颇广,在知识结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储备方面是有相当基础的。尊重学生的选题,在各个具体研究环节中注意有效的引导,是我多年来所坚持的指导研究生的原则。

内容概要

众所周知,唐代是个诗歌的时代。本书试图通过唐代咏史诗研究当时的历史观念,每个章反映着一种论题点类型的尝试,如:通过选取金陵和洛阳作为颓废的旧都总结唐代士人的文化思考,在诗歌形式上涉及到了咏史与怀古主题;超越单纯从诗歌形式上分析咏史组诗的惯常做法,论评其优长和不足,从思想史的角度评析其特点等。

书籍目录

绪论  二十年来咏史诗理论问题研究  一、咏史诗及其特点  二、咏史诗、怀古诗、咏怀诗及其他  三、咏史诗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四、咏史诗的价值和意义  五、咏史诗的局限性第一章  咏史诗与旧都的文化沉思  一、金陵的文化沉思  二、洛阳的文化审视  三、两京的文化关联第二章  咏史组诗述论  一、咏史组诗的纵向发展  二、咏史组诗的內容形态  三、咏史组诗的思想成就  四、咏史组诗的缺陷第三章  昭君诗片论  一、反思与评判:对皇朝和亲现实的认识  二、杯酒与块垒:对自身与王昭君的比拟  三、继承与传承:史实的增益和话题的传承第四章  严子陵诗与唐代隐逸文化  一、元典的状况及其历史演进  二、唐代严子陵诗的价值趋向  三、隐逸类诗歌的一般情况  四、士人命运的自我观照第五章  从华清池到马嵬坡:对当代史的记述与评判  一、对盛世的记述与回忆  二、动乱年代  三、教训的探讨第六章  敦煌变文与敦煌歌辞中的历史观念  一、历史观念与宗教理念的融合  二、对历史的读解与续写  三、往事的碎片与当世的理念  四、当朝史的民间评断第七章  咏史诗与元典解读  一、背景:元典阅读的状态  二、老庄:时代精神的参照  三、三史:多义的文化取向  四、杂史:价值观念的评判  五、文集:人文精神的选择第八章  白居易诗歌中的时空观念  一、宏阔的时空观念  二、因小明大、由此及彼的空间观念  三、早年意气与追求生命的永恒  四、生命的刻度  五、追寻精神家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咏史组诗的作结在晚唐时期,出现了一些咏史组诗。有关六朝的陈迹与历史,在这些组诗里排列成串,读之使人感觉到犹如进入了一座历史博物馆,数百年的历史在这里得以集中浓缩。它们的大量出现,与晚唐的社会政治现实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样的衰败,同样的动乱,使很多人不得不想到皇朝兴亡的问题。诗人们把皇朝变换频繁的六朝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加之自己的现实感受,因此这种感受和体认就显得特别真切。这些总结的成就有以下两点:一是六朝历史逐步受到重视。在组诗的形式还不成熟时,以六朝为吟咏对象的还不是很多,无论是从诗的编排上还是从论题的分布上看,也都存在着狭隘和不均衡的现象。虽然如此,其中仍不乏精彩的思考。在稍后周昙的组诗中,情况就有了改观。其诗共分十“门”,实际就是十个系列,有关六朝的就有《三国门》、《晋门》、《六朝门》,共三十余首。而另一位作者孙元晏存世的七十五首咏史诗,全部是关于六朝的,分为六大类(类似周昙的“门”)。计有《吴》十七首、《晋》十六首、《宋》十一首、《齐》十首、《梁》八首、《陈》十三首。从形式上说,其结构完整谨严。从内容上说,其涉及的范围是空前的,填补了以往咏史诗在选题上的很多空白。二是组诗能够把个别和特定的事件、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往的咏史诗多是就单一的或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咏叹感怀,尽管其所咏的主题也大都是历史上的关键点,其诗中也不乏深邃的思想和精彩的名句,但总是给人以孤立片面的印象。而咏史组诗却可以尽量避免这种弊端。这里仍可以周昙和孙元晏的咏史诗为例。

后记

作为一个长期接受历史学教育并从事与史学有关工作的我来说,对诗歌的学习是一个新的领域,肯定会有不“专业”的地方,但同时也可以少去一些框框和思维定势,这也算我的“长处”。早在读硕士学位期间,我就曾发表过一篇有关诗歌中所反映乱世与呼唤强者精神的文章,那时的尝试虽然很粗浅,但是这兴趣就像形成了一个“心结”,使我终于可以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得以了却。然而,“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真正进入到了这个领域,才知道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索,有太多的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需要去汲取,有很多同时代的贤者需要去请益切磋,同时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需要调整。夸张一点,真可以说是:当年不能通其学,累世难以毕其功。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唐代咏史诗的研究,我所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远远要比我涉及到的问题多。诸如:唐代咏史诗的作者分析、唐代咏史诗主题分析、唐代咏史诗及咏史主题对后世的影响、唐代咏史诗的基本特点等,都是我曾有思考而未能写出者,有待于我今后的努力。这部稿子最初的定名为《唐代咏史诗研究》,斟酌再三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我是用自己界定的“广义咏史诗”的范畴概念进行研究的,这个概念界定之广(绪论中有表述),可能暂时不一定为学界所接受。其次我主要是从历史观念的角度去研究的,学理层面上并没有从全方位的角度去考察咏史诗,而对唐代咏史诗中历史观念的研究,是我对整个中国历史观念学习和研究的一部分。此外,拙稿的出版,并不意味着我和这个课题的作别,以后若有可能,我将对中国各个断代的咏史诗继续学习研究。改用今名也算是为以后预留一个题目,借以勉励自己。因此用现在这个书名我觉得是准确而恰当的。

编辑推荐

《唐诗历史观念研究》是在作者以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体现了作者多年的知识积淀和研究心得。李晓明同志多年前随我攻读博士学位之时,就对这个课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深知,从唐诗中去研究唐代历史观念这样的课题,是涉及到文、史、哲多学科的选题,对研究者的要求很高,研究它就是一个挑战。但同时我也知道李晓明同志兴趣广泛,多年来游走于文、史之间,涉猎颇广,在知识结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储备方面是有相当基础的。尊重学生的选题,在各个具体研究环节中注意有效的引导,是我多年来所坚持的指导研究生的原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诗历史观念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书的角有点压皱了
  •   这本《唐诗历史观念研究》是李晓明先生的力作,有对20多年来中国咏史诗研究的总结,也有从文化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创新,更多的是扎扎实实地从原典做起的实证研究。唐代历史观念,不仅仅涉猎的是历史,传统的文史哲都跨了。综合之作不易写啊,要写出高度、深度更是不易。
  •   本书是文史结合的写法,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