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之维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卫平  页数:388  字数:4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8年伊始,一场低温、雨雪、冰冻的空前灾害突如其来地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至今仍不免使人胆战心惊。当灾情过去,珞珈山出现第一缕阳光时,我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正在此时,何卫平博士送来了他即将问世的书稿——《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并要我写个序。由于健康的原因,我已搁笔近一年,现在只好重新坐到书桌旁,打开书稿,先睹为快,谁知竟一发不可收拾地阅读下去,感到受益匪浅。现在我就把自己的“读后感”付诸文字作为“序”吧。当代西方哲学意义的解释学是以一般“理解”为反思和研究对象的哲学。它从现象学、存在哲学中发生发展出来,而又影响到后起的法兰克福学派、解构主义。它和这四个哲学流派一起构成了当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五大人文主义哲学并且是其发展链条上的中间环节。与此同时,它与当代西方其他人文主义哲学流派(如新康德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等)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哲学解释学的这种地位,使它成为我们了解和把握整个当代西方人文主义哲学思潮的关键。不仅如此,哲学解释学本身是在当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基础上,作为它们的理论基础而同它们一起共生共长起来的,它深深地渗入到它们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这些领域的发展,甚至影响到自然科学的认识。所以,哲学解释学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精神和发展的关键。

内容概要

本书属于教育部人文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其围绕着西方解释学尤其是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它们主要涉及解释学与西方新教传统、解释学与辩证法、解释学与认识论、解释学与语言哲学、解释学与实践哲学、解释学与人文科学、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解释学与美学及艺术的关系等方面,内容丰富,所有分析和探讨都严格建立在对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的基础上,在不少细节和关键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作者简介

何卫平,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哲学史学会理事。曾任武汉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2001-200281受费曼项目资助在美国伊诺依大学(UIUC)作访问学者。2008-2009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到德国海德堡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德国哲学,

书籍目录

序一、解释学的基本问题  西方解释学的哲学转型的一个重要动力  圣经解释学的内涵及其发展概略  从人文科学地位之确立看西方解释学的发展  解释学与认识论二、伽达默尔解释学研究  概念史的分析: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方法与实践  试析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思想的理论意义  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  伽达默尔的语言观与希腊和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伽达默尔语言哲学的特征  解释学与伦理学  辩证解释学: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的初步比较三、解释学名著分析  施莱尔马赫解释学最早的知音  关于解释学的普遍性的深刻沉思  G.B.麦迪逊《后现代解释学》简评四、解释学与黑格尔  对黑格尔的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学说的再认识五、解释学与中国  西方解释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效应(1979-2002年)六、解释学的应用:美学和艺术  “诗”与“散文”的张力  黑格尔论荷兰绘画  试论世界美术史在当代的重构附录  狄尔泰:回忆在柏林大学的历史研究  海德格尔:本体论——事实性的解释学(节译)  博德尔:狄尔泰“和”海德格尔——论人的历史性后记

章节摘录

一、解释学的基本问题西方解释学的哲学转型的一个重要动力四、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集大成与质的飞跃笔者认为,西方解释学的哲学转型的第一个阶段从德国宗教改革开始(具体来说是从路德开始),到了施莱尔马赫那里基本完成。众所周知,施莱尔马赫是继路德之后西方l9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他被公认为现代基督教新教神学的缔造者,他不仅受虔信派的影响很大,而且也是一位古典语文学家。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思想主要表达在19世纪初,并且和他的神学思想分不开,也具有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特点,同时他的解释学又有集大成的性质,这种特点和性质也是其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在他的面前,新教内部的喻意解释、字意解释(语法解释)、历史批判的解释、情感解释的思想都已形成了,同时,通过康德批判哲学的洗礼,他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认识论、方法论得到更加深入发展的时代,对普遍有效性的理解何以可能的问题的追问已深入人心,施莱尔马赫自己也被誉为解释学领域中的康德,他对这些解释学的成果从德国唯心主义—浪漫主义的传统出发进行了创造性的吸收和翻新,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他明确地宣称,解释《圣经》与解释别的古典文本是一样的,《圣经》的规则和古代语文学的规则没有什么不同。虽然施莱尔马赫在西方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普遍解释学”或“一般解释学”的人,但不可否认,这位浪漫主义解释学的代言人,赋予了它十分深刻的内涵,正是这一点使浪漫主义解释学的理论价值超过了理性主义解释学,对后世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而且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施莱尔马赫为西方解释学的哲学转型所做出的独特的和划时代的贡献。

后记

本书大体呈现为这样一个主题:解释学的理论和应用。前一个方面主要是围绕着解释学的基本问题,尤其是对当代哲学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一个方面主要侧重于运用解释学的立场对美学和艺术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尽可能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完成《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后,解释学与辩证法的关系仍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在本书里集中体现这方面成果的主要有两篇论伽达默尔语言观的文章以及“辩证解释学: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的初步比较”。另外,我在其他不少论文中也比较注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和阐发一些相关问题,以丰富、深化这个领域的理解和认识。我现在已在比较多的细节上更加体会到解释学与辩证法的不可分性。“西方解释学的哲学转型的一个重要动力”和“圣经解释学的内涵及其发展概略”着重探讨了解释学与神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同基督教新教传统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后者对解释学的哲学化进程起了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构成了一种直接的动力。“从人文科学地位之确立看西方解释学的发展”与“解释学与认识论”可看成姊妹篇,前一篇突出了解释学与人文科学、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后一篇从历史的眼光出发讨论了解释学与认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反对用解释学代替认识论或将解释学等同于认识论的观点。“试析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思想的理论意义”和“伽达默尔为何批评解释学?”既有美学的意义又有解释学的意义,而笔者更强调的是后者,所以在编排上将它们放到了伽达默尔的研究专题中。对于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笔者不仅描述了它产生的思想背景、基本内涵,而且还将其纳入到现象学和辩证法的语境中,突出了它的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普遍的解释学意义。至于论述伽达默尔对接受美学的批评意在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从一个侧面去进一步凸显哲学解释学自身的特点。

编辑推荐

《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大体呈现为这样一个主题:解释学的理论和应用。前一个方面主要是围绕着解释学的基本问题,尤其是对当代哲学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一个方面主要侧重于运用解释学的立场对美学和艺术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尽可能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释学之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